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47章 真正放权

大宋将门 第247章 真正放权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启奏陛下,老臣手上有岭南送来的急报。”

又是一份急报,大殿上的几个人都愣了,这岭南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怎么一份接着一份的急报?

“永叔,是谁送来的急报?”

“是狄青还有王宁安联名送来的急报,有关岭南的最新案情。”

一旁的宋庠刚刚被骂得羞愧难当,迫切需要反击,听到送来急报,竟然质疑道:“身为一方大员,狄青送急报,应该送到政事堂,或者直接送到陛下手里,送给你开封知府算什么,还懂不懂规矩?”

欧阳修淡淡一笑,“宋相公,狄青他们不敢送给政事堂,其中自然有厉害牵连,让下官直接转呈陛下,有什么不妥?”

赵祯懒得搭理宋庠,他更关心到底是什么案子,能然后狄青都不按规矩办事了。

“永叔,快把急报给朕。”

“遵旨。”

欧阳修将厚厚的一摞东西交到了陈琳手里,老太监转呈赵祯。

在龙书案上展开,赵祯仔细观看,没有多大一会儿,皇帝的呼吸就急促了,拳头也不自觉攥了起来。

宋庠本能感到不妙,却不知道如何应付,惶恐不安,他心里暗骂富弼,那家伙也太狡猾了,他竟然没来,这不是摆明了要让自己好看吗?

宋庠惶恐不安,贾昌朝反倒是得意洋洋,止不住暗喜,没想到冒险保狄青,竟然成功了,看样子是有人要倒霉了,只是会牵连到谁,他还没把握,只能偷偷看欧阳修,谁知欧阳修只是低着头,别说一言不发,就连一点表情都没有。

丫丫的,这个大炮仗也学会沉默了,真是够离谱的!

要说起欧阳修,他此刻的心也是乱成了一团麻。岭南一触即溃,以他的了解,知道肯定是烂了,坏了,不堪闻问了——只是欧阳修怎么也料不到,实际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一万倍!

一个堂堂的大宋知府,朝廷命官,竟然贪赃枉法,还给叛军当起了眼线,通风报信,不打败仗才怪呢!

而随后徐镛又供认了许多事情,他为了活命,给安抚使孙沔送了500两黄金,给转运使肖固送了300两黄金。

最扯的是这些黄金竟然是侬智高给他的!

假如当初不能官吏昏聩,压下来侬智高的内附请求,根本就不会叛乱,相反,侬智高已经答应大宋,只要接受内附,就献上黄金千两,以后每年还要进贡。

结果仅仅因为担心麻烦,就把这事给推了,推来推去,推出了天大的乱子。

要不怎么说,现实永远比小说来的精彩,作者一个人的脑洞再大,也大不过一群人。说起来,这一群人多数都通过了科举考试,几乎没有笨蛋,结果呢,一群聪明人,弄出了最愚蠢的结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推诿卸责,利令智昏!!!

……

过了许久,赵祯终于放下了供状,揉了揉眼睛,奇怪的是这么荒唐的事情,赵祯竟然没有发飙,比起刚刚还要平静。

“宋相公,贾爱卿,你们退下吧。”

这两位一听,好似同时遭到了电击,只是宋庠是被吓得,而贾昌朝则是兴奋的。

同为朝廷重臣,赵祯的称呼上却并不相同,圣心如此,已经昭然若揭。宋庠都不知道迈得哪一条腿,离开了垂拱殿,失魂落魄,不知道有什么命运等着他。

大殿之中,只剩下赵祯和欧阳修两个,沉默了许久,赵祯突然苦笑了一声。

“永叔,你知道朕想起了什么?”

“臣不知。”欧阳修老实回答。

“哈哈哈,朕想起了王二郎那次说过的话啊。”赵祯从座位上站起来,负手而立,十分感叹,“先有李林甫、杨国忠,后有安禄山、史思明!”

赵祯突然用力拍着桌案,大声咆哮道:“都是岭南的那帮官吏,从上到下,全都烂透了,他们拿着朕的俸禄,啃着百姓的民脂民膏。朕总以为人心是肉长的,朕如此厚待臣下,就算有一二奸佞之徒,也会体察朕的苦心,做事的时候,哪怕七分想着自己,也留着三分想朝廷。可朕错了,大错特错了!有些人,他根本就没心——不,是狼心狗肺!一个个只知道贪得无厌,半点不愿意承担责任,愣是拖延出了祸及岭南的叛乱,大宋江山的根基差点动摇了,如此佞臣,朕要不杀了他们,妄为天子!无颜面对岭南的百姓!”

能让一个雍容大度,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说出这等话,岭南之乱,实在是让赵祯扎心,让他失望透顶。

“永叔,你怎么看?”

问到了欧阳修,难得醉翁不醉了。

“陛下,请容老臣为岭南的官员开脱两句。”

“怎么,你也要保全那帮畜生?”

“非也,陛下,岭南涉案官吏,无论怎么处置,都是罪有应得。只是老臣想说,历朝历代,都把岭南视作烟瘴之地,罪犯发配过去,有罪的臣子贬过去,说句过分的话,岭南就是我大宋的垃圾场。世风如此,岭南的官吏无过既是功,哪有半分为国之心,遇到了事情,能躲就躲,有好处能贪就贪!百十年来,积弊重重,如此下来,不成乱子就怪了。侬智高叛乱恰逢其时,也是咎由自取。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是重新思考,该如何治理岭南,且不可像以往那样,继续忽视下去。臣听闻侬智高叛乱背后,有交趾的黑手,也有大理掺和,这两国未尝不想利用侬智高,试探我大宋虚实,陛下不可不防。”

欧阳修的这番话,堪称老诚谋国,赵祯听得频频点头,愤怒是没用的,关键是解决问题。

而且一个侬智高,5000人马,就把岭南搅得大乱,如果狄青大军班师回朝,交趾和大理会不会趁机攻打岭南?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莫非还要举兵南下,收拾残局吗?

赵祯在大殿之中,走来走去。

“广南东西路的吏治已经崩坏,不可收拾,必须从上到下,全面撤换,挑选和当地没有瓜葛的干吏南下,大刀阔斧,整顿岭南。在选拔出合适官员之前,就只能将岭南大权都交给狄青,对了,还有王宁安——那小子诡诈,满肚子主意,有他配合狄青,正好是以正和,以奇胜,再好不过了。”

欧阳修没谈具体的事情,其实老先生也是为难。

他是六艺出身的人,替自己人说好话,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好在赵祯说了,欧阳修长出了口气。

“陛下,既然如此,臣倒是想推荐一个人。”

“讲。”

“韩绛!”欧阳修道:“韩大人出身名门,是河北的大族,和岭南那些人的关系不大,他办事干练,通晓刑狱,让他去收拾岭南的残局,再好不过了。”

赵祯稍微思量下,就立刻同意了。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立刻草拟圣旨,调整岭南的班子。

宋庠在赵祯那吃了瘪子,哪有勇气反对,而且岭南的大火已经烧了出来,孙沔和肖固背后牵连的京城大员可不在少数,宋庠都准备好了辞官表,还一下子准备了八份,能安全脱身就烧高香了,哪还敢和赵祯作对。

就这样,大宋朝廷以超高的效率,任命了广南东西路的官吏。

首先,加狄青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广南东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总揽两路军政事宜。

和之前总揽平叛事宜相比,毫无疑问,狄青的官职有大大提高了一步,权柄之重,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镇守一方的相公。

作为原本狄青的副手之一,负责军粮的余靖被任命为广南东西路转运使,全力配合狄青,剿灭残匪,整顿地方。

欧阳修推荐的韩绛被任命为提点广南西路刑狱事,全力审讯徐镛一案,务必将牵连进去的官吏一个不留,都给揪出来。

原本参赞军务的苏洵被任命为广州知府。

最后剩下的就是王宁安,他的职位没变,还是那个拗口的“管勾广南东西路劳军安抚使公事”,不过别小看这个官职,之前狄青做大帅,孙沔和余靖都顶着安抚使的名头,王宁安和人家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可这一次,只剩下狄青一个经略安抚使,换句话说,王宁安就是岭南的二号实权人物,踩着棉花包,一步登天了!

十六岁的封疆大吏,除了古代的甘罗之外,只怕没有第二个。

欧阳修听到这个命令,十分感叹,老夫子甚至有些欢呼雀跃,他真想看看王宁安能干出什么大事情来!

毕竟,皇帝这一次真正授权了,王宁安,余靖,苏洵,都是六艺学堂的讲师出身,韩绛看似和六艺没关系,可是他的弟弟韩维,侄子韩宗武,都在六艺学堂,韩家和王家又有那么深的利益勾结。

至于狄青,他的儿子在六艺学习过,也算是泛六艺学堂系的成员……好吗,不知不觉间,六艺学堂这些人已经开枝散叶了。

平县是第一个试验田,算是成功了,岭南是他们的第二块试验田,比起平县更大了无数倍,也复杂了无数倍,就看他们能种出什么不一样的庄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