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12章 汴京的外卖小哥

大宋将门 第312章 汴京的外卖小哥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赵祯很快就发现了分权的好处,至少在裁军这一块儿,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只是依靠政事堂,而诸位相公都各怀心腹事,心机算计,很难把政策落实下去,以文彦博和贾昌朝之强势,要裁军八万,尚且不能推动。

可是自从皇家银行介入,情况就大不相同。

韩琦干得很卖力气,整个文官集团也是上下一心,查得非常严格。他们盘算得很明白,裁撤越多,皇家银行的压力就越大,你王宁安不是有本事吗,不是能耐吗!就把所有烂摊子都推给你,看看你小子能不能吃的下来!

事实证明,大宋的文官斗不过王宁安,但是欺负那些将门还是指甲盖长毛——老手!

经过半个月的功夫,韩琦就清理出来大批的空饷,站在皇帝面前,炫耀般汇报。

“……骁锐第三指挥342人,其中老弱95人;云翼第三指挥、第八指挥,448人,老弱120人;万捷第一指挥302人,老弱70人;骁捷第五指挥460人,老弱180人……”

韩琦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所有大宋的君臣都惊呆了,一个个鬓角冒汗,惊恐震怒到了极点!

他说的人马都是驻守京城的禁军,而且还是禁军当中的中上等,仅次于四大老牌主力,捧日、天龙、神卫、龙卫。堪称是大宋的精华所在,保护京城安全的中坚力量,可掀开了盖子,所谓精锐早就腐烂了,破败了。

大宋的骑营是400人,步营是500人,根据韩琦的报告,普遍缺额在三四成以上,如果扣除老弱,就剩下不到一半。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驻扎在京城的二十多万禁军,其中堪用的,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赵祯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他越发感到惶恐不安。

其实军队的空饷古已有之,在赵大和赵二的时代,还不算明显,到了真宗年间,就开始不断扩大。

赶上了赵祯上位,几十年来,禁军从50万膨胀到了86万,地方的厢军更是多如牛毛,赵祯又是一味任恩,不愿意对手下苛责。结果下面就有恃无恐,把朝廷法度当成儿戏,把大宋安危当成了笑话!

要知道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就面临着北方的强大压力,辽国动不动就拿20万铁骑威胁大宋。

宋军的战力本来就不行,空额又这么严重,如果辽国真的杀到了京城之下,靠着十万人,能挡得住吗?

想到了这里,不只是皇帝陛下,就连所有朝臣都惊呆了,真是腐烂到了极点!

赵祯闭着眼睛,深深吸口气,他平静了许久,才把目光转向了狄青,“韩相公所言是真的吗?”

狄青虽然没吃空饷,但是身为枢密使,统辖的人马如此不给他脸,狄青也不好受。但是他有一点,就是绝不说假话。

“回禀圣人,韩相公所言,基本属实。而且这只是人员,如果涉及到了马匹,只怕缺额更加严重,而且我大宋的战马七成以上都瘦骨嶙峋,年龄偏大,无法驮着士兵征杀疆场,以如此之兵,臣,以为,就算是白起、王翦一般的名将统辖,也难以克敌制胜!”

听完了狄青的话,赵祯更加揪心了。

光有仁慈有什么用!下面的这帮畜生,只会把自己的仁慈当成懦弱,当成好欺负!

朕一定要振作起来,不为了别的,就算为了自己没出世的孩子,也不能姑息纵容下去!

赵祯想起孩子脸上闪过一丝柔和,随机又变得万分肃杀,整个大殿都冷了好几度。

“所有老弱,一律裁撤,至于空额问题,将原有的两个营合并成一个,再另外挑选青壮之士补充进来,这件事情,就由狄爱卿去办。”

狄青连忙点头,“臣一定不辱使命,宁缺毋滥,恢复禁军战斗力!”

“好!”

赵祯很满意,他又转向了王宁安,“王卿,裁军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你这边情况如何?”

王宁安自信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完成了规划和征地,樊楼周围,一共1500亩土地,将建成最大的商业中心,初步计划投资2000万贯,建成之后,会给朝廷每年带来500万贯的岁入,裁下来的军卒,都能妥善安排。”

王宁安又画了一张老大的饼,一直没说话的贾昌朝突然开口了。

“王大人,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手笔,需不需要朝廷出资,要知道眼下三司也不宽裕,是吧,韩相公?”

老家伙这是看到韩琦立功,心里难受,非要给他上点眼药,最好让韩琦和王宁安斗起来,他这个首相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哪知道人家韩相公多光棍啊,裁军已经成了关乎大宋生死的事情,就算有些龌龊的心思,那也只能放在私底下,在表面上,韩琦那可是大公无私的!

“三司这边没有问题,裁下来的空额差不多6万,还有老弱4万多人,养这帮废物一年的军费就要近千万贯,老夫可以拨出一半,留给皇家银行。”

韩琦冲着王宁安笑道:“王大人,非是老夫不愿意都给你们,毕竟接下来还要招兵,弥补缺额,500万贯是少不了的,请王大人理解。”

王宁安笑道:“韩相公客气了,大家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完成陛下的嘱托。自然要和衷共济,我已经着手融资,动员民间力量,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赵祯好奇道:“王卿,这么多的资金,靠民间能解决吗?”

“没问题,天下承平百年,民间积累的财富非常充裕,只是没有投资渠道而已。”王宁安感叹道:“樊楼周围的御街宝地,是京城最繁华的所在,四夷无不为之惊骇倾倒。这么一块好地,却变成了饮酒作乐,章台走马,才子佳人,调笑贪欢的龌龊之所,微臣以为非常不恰当。”

王宁安看了一眼贾昌朝,严肃道:“贾相公,如今士林崇尚享乐,贪图安逸,心中没有朝廷天下,只想着诗词歌赋,才子佳人,弄出点逸闻趣事,天下扬名,然后就能通过科举,蟾宫折桂,这样选出来的人物,能治国吗?能辅佐圣君,开创大宋盛世吗?贾相公,下官以为,关停樊楼,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要扭转士林风气,要引导士人忠心报国吗!”

他的话刚说完,欧阳修立刻站起来,“陛下,贾相公,王大人所言极是,朝廷要振作,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能干之臣,既然裁军整军开始了,文官士林也不能独善其身,否则,岂不是成了老百姓常说的,乌鸦站在了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没有看到自己黑吗?老臣这边要严格要求御史台,监督不法,弹劾赃官。士林这边,更要砥砺正气,提倡节俭务实,要培养真才实学,不要搞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赵祯抚着胡须,很是满意,笑道:“永叔之言,甚合朕心,政事堂要着手整顿,不能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下去了。”

从宫里出来,韩琦意味深长看了眼王宁安,暗暗把他又调高了一级,这小子绝不是善茬子,是一点亏都不吃!

显然,军中出了这么多问题,虽然和王宁安没直接关系,但毕竟是丢了面子,打了脸,好说不好听。

王宁安借着樊楼的事情,把火烧向了文官,指责士林风气不正。等于是提醒赵祯,别看武夫不成,文官同样糟糕。

而且顺带着还推销了六艺学堂,给了欧阳修一展拳脚的机会。

可别小看王宁安这一手,什么叫做水滴石穿,积毁销骨啊!

文官就是靠着每天念经一样地灌输,把皇帝彻底变成了他们的人,对他们是言听计从。反观武将,由于没人能说得上话,渐渐的就彻底边缘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谁都知道。

问题是以往赵祯想要兼听,也没人说给他。

显然,从王宁安执掌大权之后,文官一言堂的局面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真是个难缠的小子!

……

让文官更惊讶的还在后面,这边刚把人马裁下来,那边就安顿好了。

潘家、曹家、杨家、高家、柳家,他们全都动作起来,把裁撤的人马组织起来,脱掉铠甲,换成了统一的青色短打。每个人还都配属了手推车,在推车的下层放了一个大木桶,里面装着热水,在上面摆了一圈食盒。

京城人讲究生活,很多人几乎不在家里做饭,要么去各种餐馆,要么就让饭馆送到家里来。

这种手推车每次能运20份左右,加了热水保温之后,送到客人家里,还是热乎乎的、特别是炒菜凉了简直没法吃,跑到酒楼人多嘈杂,还不一定有位置。

送餐到家就体贴多了,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能看到汴京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推着手推车送餐的身影。

好些外来的商人,有高丽的,倭国的,交趾的,大理的,还有大胡子的中东商人,看到这一幕,简直跟见鬼了似的。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美食,当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面前,他们简直激动地要哭了。

直接结果就是来京的外地人都迅速发胖,身体跟吹气球似的横向发展,大胡子变成了大肉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