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开始

大宋将门 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开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不只是大苏提出来的问题,重甲骑兵本身也有着致命的缺点,比如这次作战,光是累死的战马就有上千匹,因为马匹顶不住,摔到地上的骑士,身上披着厚重的铠甲,爬不起来,结果被践踏而死的,也有几十人之多……占了所有损失的一成。

假如耶律洪基能更勇敢顽强一些,被冲散的辽国铁骑没有到处逃跑,而是集中起来,依仗人数优势,和王家军死缠烂打,到最后,没准被消耗掉的就是王家军了。

当然,战斗没有假设,王家军已经赢了,铁骑威名赫赫,天下皆知。

自从王宁安上奏朝廷,扩充人马得到准许之后,各地的健儿,尤其是河北,陕西,京畿等地,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扩军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解决。

那就是弥补漏洞,确立方向,既然看出了问题,就需要解决。

王宁安召集大家伙,商量了三天,终于拿出了一套方案,骑兵要在速度和防护力上面追求一个平衡,而且要多个类型骑兵配合使用,弥补缺陷。

首先,全装铁甲重骑是需要的,尤其是战斗的关键时刻,重骑兵能一锤定音,不可或缺,但是眼下的北地马不足以承担重骑兵的重量,必须等到马瓦里马到来,才能发挥重骑兵的威力。

除了马匹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减轻骑士的重量,少穿铠甲,甚至不穿铠甲。

大苏是倾向完全不穿铠甲,用人拼死对方,这样效果最好,速度最快……但是其他人却很反对,虽然明知道会赢,但是完全不防护,直接搏命,是不是太残酷了?能训练出足够的士兵吗?再有大宋的战马也不充裕,能拼得起吗?

王宁安结合大家的意见,他决定采取折中办法,在重骑兵之下,安排一支强大精干的胸甲起兵!没错,就像欧洲那样,骑士只保留头盔和胸甲,将负重降低,如果换装了强壮的马瓦里马,即便穿着胸甲,也足以追上契丹骑兵。

这又涉及到了铠甲的改良,要从传统的锁子甲、鱼鳞甲变成整块的板甲。

板甲轻便,坚固,防护力好,造价成本也低,的确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两个难题,一个是钢铁的质量要跟得上,再有需要水力锻锤,才能敲打出合格的板甲。

王宁安不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只能把自己的设想大略写出来,然后交给六艺学堂的百工学院去研究。

好在眼下平县工业繁荣,各种大匠云集,六艺学堂又集中了大宋最聪慧的头脑,对于打造出大宋的胸甲骑兵,王宁安一点不怀疑。

“先生,可不可以把这事交给我?”苏辙主动请缨,他的小脸还有点发红。

相比起神采飞扬,聪明外露的大哥,他显得内敛,甚至平庸,但是王宁安却听苏八娘说过,二苏心思细腻,做事认真,有股子狠劲儿,比他大哥能成事。

苏辙要去负责制造铠甲,王宁安思索一下,痛快答应了。

“你要记住,制造铠甲的是工匠,穿着铠甲的是士兵,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造出最合适的铠甲。”

苏辙用力点头,“先生虚怀若谷,广纳谏言,学生要是还不明白,真是枉费了先生的苦心。”

不得不说,王宁安的做事态度深深影响了六艺的学子。王先生那样的人物尚且虚心听从意见,你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

苏辙领命去安排板甲生产。

在重骑兵,胸甲骑兵之下,王宁安还准备设立一支人数更多的轻骑兵,这支轻骑兵仅仅穿着轻便的皮甲,武器只有骑枪和马刀,连弓箭都不配属。

用最低的成本,大量训练,必要的时候,就用最惨烈的方式,墙式冲锋,和敌人对拼消耗!

三千铁甲重骑,一万胸甲骑兵,五万轻骑……这是王宁安设定的建军目标,他和王德用商量之后,两个人联名送给了赵祯。

自从大破辽兵,皇帝陛下的心情越来越好。

他能很明显感到,朝堂的氛围有了很大变化。

由于有了儿子,没有人敢把他视为明日黄花。

而且大胜辽兵,赵祯的威望如日中天,老百姓无不把皇帝陛下视作中兴之主。伴随着威望提升,满朝的文臣再也不能无视皇帝,更不敢随便触霉头,布置下去的事情,效率越来越高,推诿扯皮越来越少……

政事堂十分配合,令行禁止,枢密院那边裁军和强军的计划顺利推行……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赵祯都觉得脸上有光,志得意满!

这些日子或许是登基以来,过得最舒服的时候了。

赵大叔决定要有更大的作为。

“朕觉得王卿的扩军建议很不错,狄爱卿怎么看?”

狄青忙说道:“扩充骑兵臣自然是支持,只是臣有一些担心,唯恐招不到合适的兵员。”

赵祯笑道:“不见得吧,我大宋子民亿兆,肯投军报国的健儿绝对不在少数,区区几万人还招不到?”

狄青脸色涨红,他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说!你是我大宋军人的表率,直截了当,不要吞吞吐吐。”

“是!”

狄青声音激动道:“几十年来,朝廷重文轻武,武人不但权柄尽失,而且尊严被踩在地下,更兼朝廷将几十万的犯人充军,弄得军中乌七八糟,在百姓的眼中,谈虎色变,如此印象根深蒂固,好汉子不愿意来,赖汉子有干不了,这就是军中的现状……臣观陛下有意振兴武学,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至少让投军报国不再丢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好男儿从军!”

坦白讲,这些话压在了狄青心里不是一天两天,或许从焦用被杀的时候开始,狄青就对武夫的处境绝望了。

只是他不肯认输,靠着那么一股子倔劲儿,硬撑下来,想要给天下的贱儿做一个榜样。

时至今日,他终于看到了希望,虽然大多数的事情是王宁安完成的,当狄青也不在乎了,只要能给武夫争一个出头天,他就心满意足了。

赵祯陷入了沉思,他看过王宁安的小册子,墙式骑兵就是靠着纪律和组织,和敌人在拼命,以命搏命!

赵祯是个成熟的皇帝,他很清楚,不管任何人,都是惜命的。让人家去死,还鄙视,蔑视人家,这是傻瓜也不干的事情。

大宋的立国者出身武将,可是这一百年来,亏欠武人的太多了……要人家卖命,就要给人家足够的好处和尊重,这是最基本的等价交换!

“狄爱卿,朕立刻下令,废除刺字,日后犯人也不再编入厢军,至于军中的健儿,有功赏,有错罚……严格考评,要把一碗水端平,让所有人心服口服,至于军饷,还要赏赐标准,你去和王卿商量一下,然后上奏给朕。”

狄青连忙躬身领旨,他转身走了两步,赵祯突然叫住了他。

“焦用的家人还在吗?”

狄青浑身剧烈颤抖,强忍着泪水道:“在,他还有两个儿子,都在家里务农,只有十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苦!”

“是啊,宁肯务农,也不愿意给朕卖命了!”

赵祯长长叹口气,沉吟良久道:“焦用是抗击西夏的好男儿,追赠他雄州刺史,赏千贯,家乡建庙祭祀,荫一子入武学。”

扑通!

狄青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双膝一软,扑在地上,痛哭流涕。

“臣代焦用叩谢圣人天恩!!!”

狄青甚至不知道怎么回到枢密院的,据说狄大帅哥脸上带着泪,哭一阵笑一阵,跟发了疯似的,手下人差点去叫太医给他看看了,还以为是中邪了。

等到赵祯的旨意发下来,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真是要变天了,死去多年的焦用居然得到了重赏抚恤,虽然赵祯没有斥责韩琦,但是绝对不亚于给了韩相公几个嘴巴子。

武夫不再是任意欺凌的,这道旨意不亚于一个惊雷,在大宋的上空炸响。

狄青破例早早回到了家中,他翻出了自己戴了多年的青铜面具,没人知道,这个面具是焦用送给他的。

当初刚刚充军不久,狄青还很年轻,他和焦用一起并肩作战,后来焦用送给他一个面具,他还记得当初焦用笑嘻嘻道:“你长得太好看了,面嫩,吓不了人!老百姓不是说了吗,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你看我,长得凶神恶煞,天生一副坏人模样,谁见了我,还没打呢,就先胆寒了。你模样俊,太吃亏了,这个青铜面具戴着,下回上战场,保证能先吓死几个!”

狄青接受了焦用的馈赠,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后来狄青才知道,为了这一个面具,焦用花了50贯钱,差点娶不成媳妇!

这么多年过去了,狄青早已威名赫赫,不需要一个面具壮胆,但是他每逢作战,都要带在身边。

“老焦,你看了吗,陛下封赏你了,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好男儿,不单是你,还要好多兄弟,大家都是好男儿,不是贼配军了……你也能安息了……”

狄青絮絮叨叨,对着一个面具,说了整整一夜,足足一大坛子酒,都被他喝光了,在睡梦中,狄青的眼角挂着泪,他仿佛又回到了西北,回到了一腔热血的年轻岁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