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34章 封疆大吏

大宋将门 第434章 封疆大吏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富弼说完了保举王宁安的话,见赵祯提起治理幽州的事情,他行礼告辞,一转身,富弼突然觉得眼前发黑,脚步踉跄,差点昏倒。

一世英名,几乎丧失殆尽,富相公此时是愤怒憋屈的,但是又十分无奈,摊上王宁安这个对手,谁都要跪!只不过他跪得早点而已!

其实屈指算来,夏竦,陈执中,文彦博,庞籍,王尧臣……在王宁安手里倒台的相公太多了,他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文官集团,甚至是两千年来,儒家文人最强大的对手出现了,但愿能天降英才,废了王宁安,不然,此子必然断了我儒家道统传承!

……

王宁安不知道富弼把他抬到了炫目的高度,实际上王宁安还有点迷糊,按照赵祯的习惯,轻易不会废掉一个成熟的宰相的。

毕竟朝局复杂,稍微有点动作,就可能打破平衡局,到时候会滑向何方,谁也不清楚。可偏偏赵祯就罢免了富弼,连一句挽留都没有,真是咄咄怪事。

王宁安想不明白,偏偏赵祯还不给他时间想明白,迫不及待问道:“王卿,你准备怎么治理幽州,把你的方略都拿出来,朕要好好听听!”

王宁安没办法,只能将自己的设想都和盘托出。

王宁安认为要立足幽州的财力和物力,不能把开疆拓土变成朝廷的负担。

这个调调提出来,就很受赵祯喜欢。

王宁安认为幽州有两大财富,一个是众多的牧场,一个是沿海的盐场。

在赵祯刚亲政的时候,大宋的盐法还是朝廷生产,朝廷销售,不准商人插手,可是官府经营,成本过高,成了一大难题。

后来朝廷就开始出售盐引,让商人去生产销售食盐。

宋初的时候,盐税基本在一千万贯,到了赵祯的时候,已经突破了1500万贯,再过几十年,蔡京柄国的时候,甚至每年能达到4000万贯,占了朝廷岁入的三四成,十分恐怖!

在长芦开辟出100万亩的晒盐场。

划分成若干区域之后,公开招标,每三年一次,出价高者,获得一块盐田三年的经营权力。

由于盐田是个长久稳定的收入,以盐税为基础,至少能向社会募集5000万贯的资本。

这笔钱之中,拿出3000万贯,修缮长城,2000万贯,用来扩建幽州,把幽州变成北国明珠。

幽州有牧场,能发展毛纺,这又是一棵摇钱树。

仔细观察地图,就会发现,其实平县的位置有些偏南,滦州才正好是渤海湾的中心位置。天津是朱棣南下夺皇位的时候,经过之后,才得到了名字,因此也成为全国唯一知道准确筑城时间的城市。

此时连明朝都没建立,更遑论天津了。

王宁安准备兴建一座大型的港口,然后把平县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幽州。

前面提到了,平县的位置不算好,发展到了现在,已经出现了瓶颈。王宁安准备将捕鲸,建材,家具,酿酒,榨油,纺织,成衣全数转移到幽州等地。

至于平县,王宁安只想保留三样东西。

军械,学堂,还有钱庄金融。

河北一战,平县军械已经闻名天下,赵祯指定日后禁军厢军都从平县采购。

王宁安保守估计,光是军工这一块,就能吸收10万以上的工匠。

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工业人口是一,其他服务行业是三,正好能消化掉平县三四十万的人口!

产业迁过来,幽州的地价势必上涨,手握着土地,又能赚一笔。

“陛下,臣希望朝廷能暂时给幽州免税五年,并且每年能提供300万贯的补贴,再给予一些优惠,鼓励移民。五年之后,臣有把握修一道金汤一般的长城,建一座超过汴京的大都市!“

听完了王宁安的种种构想,赵祯忍不住拍巴掌。

“好!的确是好。王卿胸有筹算,韬略过人,把幽州交给你,朕也就放心了。你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困难,朕都帮你解决!不要怕议论,不要怕浮言,朕是用人不疑,王卿也要不负朕之所托!”

……

赵祯说话算是真诚,至少在古往今来的皇帝中间,算是很厚道的。

但是这一次谈话,不但透着真诚,还有种掏心掏肺的感觉,王宁安越发受宠若惊,莫非是自己走了什么好运气。

王宁安回去的时候,脑袋都晕乎乎的,他突然想起了赵宗景,急忙让人去把这位小王爷请了过来。

刚刚见面的时候,赵宗景挨了两拳头,眼眶还黑着呢!

面对王宁安,赵小王爷一肚子气!

“王小二!我就没遇到过你这么缺德的,这一路上,我是给你说尽了好话,夸你治理有方,夸地方安宁,安居乐业,为了你,我都和富弼差点打起来。你倒好,见面给我两拳头,你说,对得起朋友吗?”

王宁安连忙赔笑,一摆手,让人拿上来一套夜光杯,这是西域商人送给重元的,耶律重元彻底被王宁安驯服了,他为了小命,没少孝敬好东西,王宁安也不能全都不收,就留了几套杯子。

他给赵小王爷倒了一杯,自己也满了一杯。

“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了!”

连着灌了三杯酒,其实赵宗景也没有真生气。

事后想起来,万一入寇的辽兵太多,惊了圣驾,甚至赵祯落一点伤损,第一个砍脑袋的不是王宁安,而是他赵小王爷!

想通之后,赵宗景也不是那么生气了,就滔滔不绝,和王宁安提起了这些日子,富弼的所作所为,所说所讲……

听完之后,王宁安也是目瞪口呆,还以为老家伙转性了,原来他是作到头了,早知如此,老子就该给他两拳头!让富弼知道花儿怎么这么红!

说起来,富相公也够倒霉的。

他吹嘘了一顿太平盛世,结果赵祯突然微服私访,给戳破了,富弼只好说遭了兵灾,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到了蓟州境内,将王宁安治下民生很好,富弼被打脸,只能又说王宁安不重视士人,光知道拉拢一般穷棒子,是没法长久的。

但是转眼遇到了辽寇入侵,就是这帮穷百姓,靠着简陋的武器,愣是把辽兵给打退了,让赵祯都叹为观止。

这时候富弼还能说什么,只能给檀州那边挂保证,说士绅一样可靠。

谁又能想到,辽国是全面入寇,檀州那边也派了人马,偏偏就有士绅带头叛乱,把富相公弄了一个灰头土脸,嘴巴子都打肿了。

到了这时候,富弼已经输得差不多了,这位也的确是怒了,他只能继续卸责,说都是因为王宁安,弄得士人离心离德,不知道朝廷是不是真心待他们,所以才会叛乱,而且一个熊敦代表不了所有士人。

幽州的士绅大多数还是好的,只要假以时日,他们一定对朝廷死心塌地。

富弼是舌绽莲花,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赵祯却不这么看,事情明明白白摆着,任凭你巧舌如簧,也没有什么用处。

富弼也没想说服赵祯,他觉得只要能顺利过关就可以了。

只是万万想不到,王宁安得到消息赶来,问起檀州的事情,王宁安居然主动请罪,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才是坑爹坑到死呢!

假如王宁安趁机攻击富弼,说他的策略是错的,最多就是富相公站出来,和王宁安一顿对喷,打口水官司罢了。

虽然很丢人,但是富弼已经不在乎了,而且他确信大多数文官会站在他这一边!

但是问题是王宁安没有说他一句坏话!

相比较起来,他一直攻击王宁安,推诿卸责。

整个事情就变了!

之前他们是策略之争,无关对错,就是顶不顶用而已,最多是质疑富弼的才能。

可现在呢!

一个勇于任事,能承担罪责,有肩膀,有承担,一个惹了大祸,不知道悔改,一味推诿卸责,诬陷别人……

这回好了,从才能变成了人品!

你富弼做人有问题!

你的胸襟不够!

不配当帝国宰相!

历代的读书人,才能差点没关系,关键是要人品过得去。比如人所敬仰的文天祥,他的打仗本事就不怎么样,但是不妨碍他青史留名。还有那位清官的代表海瑞,他吹毛求疵,处事偏激,但是人家清廉,表里如一,也就成了士人的代表。

相反,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仅仅因为品行不端,贪赃枉法,就被人骂得体无完肤,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儒家士人,人品是命根子,才能有没有,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人品好,则攻高血厚无所畏惧,人品差,则先天不足处处受制于人。

面对当时的场景,如果富弼不主动保举王宁安,不请辞宰相,他真的可能永远身败名裂,再也没法翻身,当然现在他的处境也好不了哪去,赵祯是彻底看扁了富弼。

连挽留都没有,富相公灰溜溜离开了幽州。

就在富弼离开的第二天,王宁安正式加少傅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幽州府事,燕云东路经略安抚使。

一大串金光闪闪,炫目耀眼的官职,都在表明一件事,王宁安成为了真正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主管光复之后的山南七州。

王二郎,你做好准备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