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49章 军情如火

大宋将门 第449章 军情如火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虽然辽国重创,但是实力犹存,近十万精锐骑兵,两三百万的部众,更何况云州还在辽国手里。

幽州刚刚光复,一大堆的事情,乱麻一样,赵祯却急不可耐把王宁安召过去。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担心王宁安功高震主,要铲除他,第二,那就是情况的确糟糕,赵祯已经撑不住了,必须找一个能干的帮忙。

刚刚取得幽州之战胜利的赵祯,心气正高,绝对不会干卸磨杀驴的事情,王宁安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

看起来情况的确不妙啊!

风风火火,赶到了洛阳。

此刻的洛阳还是一大片工地,扩建新都的工程还在忙着,但是却可以发觉从外面不断运料的马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车车的粮草军械,还有许多禁军士兵向洛阳一带集结,不知道打算干什么。

难道情况糟糕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王宁安顾不上休息,直接去行宫拜见赵祯。

他刚赶来,迎面正好碰见匆匆赶到的文彦博。

这俩货之前可是对手,几次交锋,王宁安都恨不得下杀手废了文彦博,老文也满心刀子,要让王宁安好瞧。

结果倒好,一桩水泥生意,把两个人硬塞到了一条船上。

按理说过去那么大的仇口,此刻见面,肯定会有些尴尬。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太低估这两位的功力了。

王宁安不用说了,两世为人,年纪不大,十足的影帝级别的人物。

老文呢?

这位更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没有本事,如何能叱咤风云四朝,又如何能当五十年的宰相而不倒!

文彦博绝对是成精的人物,他们两个一见面,没有丝毫的迟疑,就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文彦博关切地问道:“王大人,听说山海关打得很苦,怎么样了?”

王宁安也笑道:“仰赖天子洪福,诸公们鼎力支持,将士百姓为国效力,不计死生,已经打退了耶律洪基的攻势,还斩了两万多人,只是辽兵还不甘心,仗有的打!”

文彦博做吃惊状,“两万多人哩!这下子可够耶律洪基心疼的,王大人真是用兵如神,我大宋的栋梁柱石,了不起,了不起啊!”

王宁安道:“晚辈不过是遵照旨意行事,就是个跑腿的而已,当不起文相公夸赞。”

“哈哈哈,王大人都自认是跑腿的,那老夫就只是个摇旗呐喊的。”

这俩货互相吹捧,听多了都能得糖尿病。文彦博一定让王宁安先走,王宁安却执意要跟在文彦博的后面。

最后,两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到了赵祯的寝宫。

进了宫门,这两位的脸色都凝重了。

赵祯穿着便服,正在龙书案前面凝神盯着地图。

他这副打扮可不是怠慢两位重臣,而是穿着便服,容易商讨交流。在幽州的时候,赵祯经常和王宁安半夜一起制定治理方略,都是便服。

到了洛阳之后,他也把这个习惯带了过来。

赵祯看了眼王宁安,发现他比起几个月之前,又瘦了许多,脸上有风吹的伤口,鬓角还有死皮。

赵祯叹口气,“王卿,辛苦你了……只是能者多劳,不得不叫你过来。”

王宁安连忙说道:“多谢陛下挂心,臣年轻力壮,没什么事。”

“嗯!”

赵祯虽然点头,却让人先取来一大碗银耳莲子羹,让王宁安一边喝着,一边询问。

“幽州的情况怎么样?”

“只能说喜忧参半。”王宁安喝了一大口,然后才说道:“耶律洪基改变了战术,从目前来看,他无力反攻幽州,我大宋已经站稳了脚跟,到了明年开春,分田工作全面完成,到时候400万幽州父老,都会站在朝廷一边,幽州稳如泰山。”

赵祯道:“王卿,分田的作用的确这么大?”

“臣不敢隐瞒,这一次辽国20万人马,分成多路打草谷,以古北口为例,只有慕容轻尘的5000人马,可是却有10000义民协助守城,至于无偿服役的百姓,更多多达30万,他们只是用独轮车推粮草,军械,不计代价,如果没有百姓协助,只怕辽兵早就杀进长城了。”

赵祯很感叹,“得民心者得天下,王卿你的主意好啊——那忧的什么?”

“陛下,臣方才说了,耶律洪基调整策略,他应该会加强袭扰,从此之后,北方边境永无宁日。而且放弃了幽州之后,耶律洪基更加依靠契丹20部,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凶残善战,臣唯恐有朝一日,契丹之于大宋,就像匈奴之于汉朝,要打几十年,上百年不止。”

赵祯点了点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以后要更费心思了。

……

不过好在契丹是远虑,还是看看眼前的近忧吧!

赵祯让文彦博把最近的情况说了一遍,他又在旁边补充,王宁安这才弄清楚,西北的确出了麻烦,而且还不小。

一切都要从耶律洪基向西夏求亲说起,如今的西夏大权,还都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手里,小皇帝李谅祚不过是傀儡而已。

没藏讹庞见耶律洪基求亲,心里是很得意的。

毕竟在三国之中,大辽最强,别看西夏每年能从大宋得到岁币,但是这点钱转手就要献给辽国。

如今辽国主动取消了岁币,又要西夏的公主当皇后,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耶律洪基很惨,非常惨的那种!

反过来说,那就是大宋占了便宜,不但拿回了幽州,还重创宿敌,军心士气都达到了顶峰。

西夏和大辽虽然有矛盾,但是作为两个性质相近的强盗集团,大宋是他们共同的猎物,突然这个猎物长出了利齿獠牙,变得狰狞可怖,不但没有肉吃,相反,还会被大宋给吞了,西夏能无动于衷吗?

没藏讹庞觉得和辽国联姻,一起对付大宋,很有必要,但作为一个成熟的阴谋家,他不会急着表现自己的态度。

没藏讹庞还要狠狠敲契丹一笔,至于对大宋如何用兵,他还要好好想想。

只是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没藏讹庞一下子胆气壮了。

第一件,就是府州折家军的统帅折继闵病逝,一个宿敌死了,西夏松了口气。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涉及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叫司马光!

没错,就是年轻时候砸缸,中年写《资治通鉴》,晚年又推翻了拗相公变法的那位大牛人!

此时的司马光年纪还不大,距离修炼成老妖精还差着很远的距离。

……

司马光是名门之后,他们家的老祖宗能追溯到晋代的安平王司马孚,他的父亲司马池曾经任过侍御史,三司副使等职务,司马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但是他却没有纨绔习气,从小手不释卷,不论寒暑,刻苦攻读。

更因为砸缸救人,成为了有名的神童。

在20岁那年,司马光考中了进士,随后在地方和朝廷为官,又替老爹守了三年孝,到目前为止,司马光像绝大多数官僚一样,稳步提升,积累着资历声望,虽然不快,但是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王宁安这个害人精怎么又坑到了司马光呢?

原来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和庞籍是好友,庞籍很赏识司马光,着力栽培这个潜力无穷的后辈。

结果因为和辽国议和的事情,文彦博和庞籍双双被贬。

当时的光光还太弱了,根本没法掺和这种事情,他深受庞籍的恩惠,又不能不管。光光就决定辞去京中的职务,随着庞籍去西北吃沙子!

这一走也不知道是光光真的对庞相公感情深,还是他心里有小算盘,毕竟这家伙人品不靠谱儿……

夏竦,范仲淹,韩琦,富弼,庞籍,这些人都是从西北崛起的,当然也包括狄青!

司马光或许觉得他能够效仿前人,也在西北建功立业,然后杀回京城。王宁安何德何能,连进士都不是,比自己还年轻,就身居高位,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军功!大宋压制武人,越是如此,就越显军功珍贵,尤其是有军功的文官,简直成了救世主!

朝野上下,都威望高,名气大,深受敬仰。

光光很想复制成功,当时大宋和西夏以屈野河为界,河东是大宋的,河西就是西夏的。司马光任并州推官,奉庞籍之命,巡视边境,到了屈野河,司马光举目眺望,河西一片沃野,水肥草美,更兼着没有西夏人出没。

光光立刻就决定要抢占河西之地,这种事情不是没人做过,比如种家军的创始人,老将军种世衡,他在当年就是率领着一群人,跑到了延州东北200里,深入西夏边境,修筑了清涧城,作为抵抗西夏的前沿。

只是光光错估了自己的眼光,负责麟州兵马的大将郭恩趁着酒兴,带领一千多人就过河了,还没筑城,西夏人杀来,郭恩被逼得自杀,带去的人马也全军覆没。

这还不打紧,由于种家和庞籍不和,种鄂接到军报之后,担心司马光有难,庞籍会以为种家军有意不救,坐观成败,而迁怒种家。

种鄂只得派遣了8000人马,火速救援麟州,可是哪里知道,没藏讹庞已经有了对大宋动武的心,故此在半路设伏,种家军折损了五千多,只逃回去不到两千人。

随着种家军惨败,西北门户洞开,连洛阳都不安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