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52章 盐降价了

大宋将门 第452章 盐降价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盐茶铜铁,都是百姓离不开的东西,从西汉开始,盐铁专营,所图者,就是稳定而充裕的税源……这条策略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历经千年,尤其是到了我大宋朝,商贸繁荣,货商远通,许多豪商巨贾,积累的财富堪比国库,上万升斗小民也比不上一个大商人。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理当从这些最富有的人,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取财,可惜的是朝廷的税收严重滞后,最多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王宁安的一番宏论,文及甫听得连连拍手,也不顾他爹发黑的老脸,赞道:“王相公果然是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把事情说得如此清楚。只是王相公一直提倡知行合一,知道了不难,可要想做,那可是难上加难!”

文彦博闷声道:“就是这个理!商人交易每天都在进行,朝廷要安排多少人去征税?他们瞒报怎么办?征税的官吏差役欺压百姓怎么办?王大人,你不想弄得天下大乱吧?”

“怎么会!”

王宁安呵呵一笑,“文相公所言是对的,正是为了方便朝廷征税,减少损害商民百姓,我朝才实行了包税制!”

所谓包税制,就是划定某个区域,规定某个行业,由某些特定人员先把应缴的税赋给朝廷,然后他们再去征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盐和酒,都是由商人通过扑买,获得经营的权力,当然了,盐和酒的税金都打在了价格里,故此老百姓喝的酒,吃的盐都奇贵又奇差!

在大宋,大型市场叫场,小的叫务,合称场务,朝廷都派遣了提举官员,这些官员也会把征税的权力交给地方上有势力的人,让他们去征收商税,朝廷坐享其成。

很显然,这些做法都有严重的弊端,可是想要找到更好的办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到了后世,许多饭店、摊位也仅仅是按照估计的营业额纳税,根本没法一笔一笔查清楚,大宋朝就不用说了。

“文相公,情况不同了。”王宁安笑道:“这些年,先是贸易钱庄,运行这些年,榷场的大宗交易几乎一网打尽,每年给朝廷贡献几百万贯的税收,从来没有差错!随后组建皇家银行,汴京的大宗商品全数通过皇家银行走账,最近两年,皇家银行把业务伸向了杭州、应天、益州、武昌、岭南,当然也包括洛阳。”

文及甫接着说道:“不错,皇家银行的确非常重要,各地的商人长途贩运,完全可以不用携带货币,所有账目全经过皇家银行处理,既安全又方便,根本就离不开……王相公,你的意思是利用皇家银行来征税?”

“聪明!”

王宁安笑道:“只要规定,凡是大宗商品贸易,必须经过银行结算,而银行结算的时候,又要检验完税凭证,这样的话,商人就跑不了了,至少大商人跑不了!当然了,他们也可以想尽办法,和银行周旋,但毕竟多了银行把关,效果就会好很多,我估计以大宋的经济规模,每年征收5000万贯以上的商税,不成问题。”

文彦博不太相信,“你说征收就征收,万一人家直接带着现金交易,不用银行呢?”

这回不用王宁安解释,文及甫就笑道:“爹,大宗交易,很讲究安全,有朝廷和银行介入,如果被骗了,可以告发,如果是私下交易,出了事,没人给他们处理的,依孩儿看,只要是正儿八经做生意的人,税金合理,他们还是愿意纳税的。再有一些作坊,工厂,就摆在那里,进多少料,出多少货,都有据可查,他们也不敢躲的。”

“有些道理!”

文彦博的眉头紧皱,突然瞪圆了眼睛,“王大人,如果老夫没有猜错,是不是水泥作坊也要纳税?”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我们家的船厂都纳税呢!”

“这……”

水泥作坊有多赚钱,文彦博是领教了,几个月的功夫,各种订单下来,能分到文家的好处就超过了17万贯,文相公虽然家大业大,也要脸红心热啊!

“不行,绝对不行!”

老文把脑袋摇晃得和拨浪鼓一样,想从他身上割肉,休想!

王宁安气得转了好几圈,“我说文相公,你怎么那么糊涂?只要捏住了银行,掌握了现金流,每年几亿贯的往来,随随便便,也比区区水泥赚得钱多,你要是盯着这点小利,永远都是土里刨食的土包子!”

天雷滚滚啊!

文相公素来以精明著称,居然被人骂土包子。把老文弄得吐血三升,几乎倒毙当场。倒是儿子文及甫,他和王宁安打过一场铜价大战,皇家银行的厉害让他痛彻心扉,铭刻骨髓!

这些年来,他苦心研究,观察皇家银行的一举一动,还真是有了不少体会。

他觉得老爹的想法,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包子!

财富是什么?

不是存在家里的那点钱!

财富是支配世界的力量,只有动了起来,财富才能发挥出威力。

掌握了银行,就等于是掌握了财富的命脉,左右财富流向。这么说吧,光知道挣钱攒钱的土财主,就是牛羊一类的食草动物,而掌握金融,那才是狮子老虎一类的掠食者!至于老百姓,则是靠着那点阳光雨露,辛苦合称有机物的植物,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文及甫足足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才把这个道理和老爹讲清楚。文彦博总算是改变了老脑筋,彻底和王宁安站在了一起。

“文相公,你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激动,因为——你和强者站在了一起!”

“强者?是你吗?”文彦博迟疑道。

“我?只是给强者打工的。”

文彦博呵呵冷笑,不以为然,“谁这么大的本事,居然能让你王大人打工,老夫倒想知道是哪一路的神怪……”

说到这里,文彦博突然闭上了嘴巴,眼中满是惊骇的神色!

是,是陛下!!

天啊,赵祯站在王宁安的背后!!!

老文玩金融不灵光,可是嗅风向绝对是天下前三,难怪赵祯会支持王宁安,也难怪王宁安什么事情都敢想,这小子和皇帝已经绑在了一起了……文彦博是既惊讶,有庆幸。

和王宁安合作,也算是上了赵祯的船,以后就由皇帝罩着了。

……

从士林表率,尊贵的相公,变成帝党的干将,皇帝的爪牙……咱们的文相公当了叛徒,堕落了,变坏了,无耻了……有无数的负面词汇形容他,文彦博本来也觉得会痛苦一阵子,可是睡了一觉,这老货就想通了。

娘的,装什么大瓣蒜,有多少人想挤进来还挤不进来呢!

文彦博很快就兴匆匆找王宁安,商议究竟该怎么办了。

毕竟这个局太大了,目前只有王宁安,赵祯,还有文家父子四个人清楚,第一步,自然是开放西夏的青盐。

正好,还有一个月就是西夏国主李谅祚10岁生日,按照惯例,大宋是要派遣使臣去祝贺的。

“王相公,你推荐一个人吧!”

文彦博欣然道,他满以为王宁安会推举他手下的门人弟子,但是王宁安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笑道:“让那个司马光去吧!”

“什么?”

文彦博吓了一跳,心说司马光贪功冒进,弄出了麟州之败,所幸,有庞籍担着罪名,又因为西北战事吃紧,不好追查,司马光才能安然无恙,但是他在朝廷诸公的眼睛里,形象一落千丈,搞不好仕途就此断绝。

王宁安吃错了什么药,把立功的机会给司马光?莫非他和庞籍有什么勾结?或者说——如果自己不答应,王宁安就去找庞籍合作?

任凭文彦博想破脑袋,也没法猜到王宁安看过《资治通鉴》,深知光光的厉害!

还以为王宁安和庞籍有勾结,王宁安乐得文彦博误会,和这条老狐狸打交道,什么时候都要留着七分,不然非吃亏不可!

……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屈野河边,眺望着对岸,满心惆怅,复杂到了极点……此一去唯有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就跳进屈野河,随着那一千多士兵,一起死!

光光带着满腔的决然,杀向了西夏,打仗他或许不行,可是论起玩心眼,比智商,别说大宋朝,只怕两千年来,敢说胜过光光的,也没有几个人……

前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宋和西夏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西夏交出擅自发动战乱的五名军官,给大宋处置,并且向大宋赔罪。

大宋方面,则是重新开放榷场,并且答应每年给予西夏30万石青盐的贸易额,大宋和西夏永保太平,互不侵犯……

这个消息传出来,还没等司马光回到大宋,西北的盐价就一日三变,快速下跌。

半个月的时间,洛阳从最初一斤35文,降到了一斤28文,而且还在下降之中,王宁安很满意,不愧是司马光,就是厉害!

要是能把这家伙收入帐下,让他以后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好好夸自己一顿,让后世的人都崇拜自己,一想就兴奋!

几家欢喜几家愁,王宁安还有闲心,胡思乱想……可是一些盐商都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找关系,投门路,有不少人就找到了庞籍那里,希望老相公能出面帮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