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64章 民变

大宋将门 第464章 民变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觉得他的心脏接受能力很强了,可是听到种家居然和崔家有关系,也差点吐血。

“三将军,不是开玩笑吧?堂堂种家,也要依靠别人?”

种诊老脸一红,“王大人,不是谁都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我们也是无可奈何,还请王大人谅解。”

王宁安很快恢复了镇定,淡淡一笑,“谅解与否,还要看你们做了什么。”

种诊连忙说道:“我这次是奉了二哥之命过来,就是要把一切都告诉王大人。”

……

当年种世衡率领数千乡亲北上,筑起清涧城,抵挡西夏,种家军由此名扬天下,不到十年光景,就发展到了上万武士,比起上百年的折家军还要强大。

种老将军领兵有方,经营有道,这是人所共知的,而暗中呢,种家得到了强大的资助,这笔钱就是来自崔家!

养兵要花多少钱,前面已经提到过多次,不用废话。

种诊说得对,不是谁都是王宁安,没法点石成金,上万效用士,花费之巨,简直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崔家的资助,种家就没有今天!

“三将军,崔家不会白白帮助你们吧?他们要了什么回报?”

“王大人高见,他们要求安排一批人,充当我们家的效用。”

“人很多?”

“嗯,陆陆续续,差不多有三千人吧!”种诊苦笑道:“真正打仗的多是我们种家的子弟,而管理钱粮,赏罚,田产,军械,这些都是崔家在打理,与其说是种家军,不如说是种外崔内!”

王宁安又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相信的。

以王家军为例,绝不是几千铁骑,几万个武士而已。要想让这些人抱成一团,悍不畏死,就必须解决他们家人的生计。

通常一个士兵,就有两三个兄弟,还有女眷,要给他们安排工作,要让他们的孩子有书读。

王家庞大的产业,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

种家的摊子不比王家小,当然要花费无数的精力。王家是靠着白氏撑着,而白氏手下,还有一大堆六艺学堂的人。

王宁安近十年的储备开花结果,才能顺利维系庞大的王家军,让将士们安心杀敌,所向无敌。

“三将军,既然你们和崔家如此亲密,你为何又要告诉我这些?”

种诊深吸口气,突然咬牙切齿,“王大人,因为我们察觉了崔家的阴谋!他们根本是利用我们!”

“什么意思?”

种诊激动起来,“王大人,你还记得屈野河之败吗?”

“嗯,你们家前去救援,损失了好几千弟兄。”

提到了这事,种诊更加愤怒,甚至五官扭曲,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当初司马光急于立功,让人马渡过屈野河,结果打了一个大败仗。种家军本来是不想掺和的,他们和庞籍本来就不对付,司马光败了,最好能把火烧到庞籍身上,让老庞籍滚蛋才好呢!

结果当时崔家人反复劝说种鄂,鼓动他出兵,说什么不能留下见死不救的骂名……种鄂被说动了,结果就遭到了西夏人的伏击,惨败而回。

好几千将士,连尸体都没抢回来。

种家军自从出道以来,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种鄂能甘心吗?

这些日子他一直暗中调查,虽然崔家人一味否认,但是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就是他们干的!

鼓动种家出兵,再把消息传给西夏,让种家军吃瘪!

“三将军,做事都有动机,崔家这么干,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单纯是坑你们一把,还是另有所图?”

种诊道:“崔家行事诡谲,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说,之前崔家曾经派人去面见文相公,似乎是劝说他不要支持陛下迁都……”

王宁安眉头一皱,他立刻把人叫来,拿着他的一封信,送去文府,不到一个时辰,家丁回来,在信上只有一个“是”字。

“嗯,三将军,现在的情况应该明白了。”

王宁安道:“崔家不希望朝廷迁都洛阳,就用尽手段阻止,劝说文彦博不成,他们就拿你们种家军祭旗,想借助西夏的力量,敲山震虎,让朝廷放弃迁都的打算!”

种诊反复想了想,用力点头,“王大人的推想是合理的,崔家是西北的土皇帝,实力强悍,如果朝廷迁都过来,陛下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

王宁安知道的比种诊还多,要说迁都,那可不是小工程,就在赵祯下旨之后,光是皇城司就派出了上千人,寻访西北民情,调查各种情况,为了皇帝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崔家能在西北苟延残喘,甚至发扬光大,靠的就是西北偏离朝廷腹心,皇家鞭长莫及。假如真的迁都过来,长年累月,他们的那点土,怎么能埋得住屎,曝光是迟早的。

而且上至皇帝,下旨政事堂,在打压世家的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

崔家无论如何,也不希望迁都过来。

可偏偏赵祯就来了。

所以他们弄出了一场惨败,让西北门户洞开,想要逼着赵祯知难而退。

谁想到,赵祯居然把王宁安找来,而王宁安又快速拿出了方略,让司马光出使西夏,开放青盐贸易。

这件事情对崔家有两个打击,一个是朝廷铁了心迁都洛阳,再有就是抢了他们的铁饭碗。要知道大宋封锁西夏,造成西夏物资短缺,一匹寻常的丝绸,弄到西夏都能卖到50贯钱。

鬼知道崔家赚了多少!

只要开始正常贸易,走私必然衰败下去。

有这两条,崔家拼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皇权是世家,千百年来,都是死敌。

其实面对皇权,世家并不是那么好欺负,从魏晋南北朝以来,朝廷走马灯一般更换,世家岿然不动,他们牢牢把控地方,就好像把根须深深扎进泥土的野草,任凭燎原火,春风吹又生,可谓是生生不息,无所畏惧。

……

鬼知道,王宁安这个混蛋,又拿出了一手绝活。司马光亲自跑地方,推行换盐的策略,所到之处,老百姓欢声雷动。

接着司马光又把这一招发扬光大,任用了好一批能干肯干的官吏,他们在前面冲,整个西北的权力格局都被破坏了。

朝廷直接沟通百姓,还要世家干什么,还要大族干什么?

不只是崔家,西北的其他豪门大族全都感到了危机。

简言之,这是一场由迁都引起的博弈,在双方不断较量之中,越来越升级,下得赌注也越来越大。

当西夏停止向大宋输入青盐,种鄂瞬间看清楚了,崔家对西夏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也认定了,绝对是崔家暗中下手,害死了几千条人命!

当初种家崛起靠着你们,有恩不假,可是你们丧心病狂,拿种家军的将士性命开玩笑,老子再听你们的,不是犯贱找死吗!

王宁安何许人也?

京城那么多厉害的高手,都被他杀得落花流水,连辽国都败了,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崔家!

种鄂当即决定,让三弟种诊过来,把一切情况都说清楚。

“王大人,这些年我们的确和崔家有往来,也依靠他们的力量,可这一次西北的事情,我们家从来都没有参与,而且还是受害者!我们也不想再受崔家的摆布,求王大人帮忙,一定要铲除崔家才是!”

说着,种诊居然要下跪,王宁安连忙扶起。

“三将军,真是想不到,崔家竟如此丧心病狂,你放心,本官一定全力以赴,铲除这颗毒瘤。”

王宁安又让种诊坐下,谈了几句,就问到了运城的事情。

种诊怎么知道,运城的池盐会有风险呢?

“王大人,据我所知,崔家不光是在种家安插了人手,其他各军,人数也不少,您也知道,西北贫瘠,自从和西夏的战事停下来,朝廷的军饷就时常拖欠,谁不要做点生意,填补军用,崔家趁虚而入,各处都有他们的人,尤其是运城,那里是产盐的宝地,崔家怎么会放过?王大人,你可一定要小心才是。”

听完了种诊的介绍,王宁安表面上频频点头,含笑让种诊放心,还叮嘱他不要随意走露风声,防止被崔家知道。

送走了种诊,王宁安就把司马光叫来,他还是很信任光光的大脑的。

听完了讲述,光光立刻变色道:“种家和崔家的联系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种世衡,和他的三个儿子,种诂、种鄂、种诊,都是人精儿,岂会被崔家耍得团团转,我猜他们一定有更深的勾结!”

王宁安点头,“我也是这么看,种诊的动作应该是想和崔家切割,又怕伤到自己,才偷偷找我——只是当务之急,不是种家,而是盐!”

“君实,运城那边有把握吗?”

司马光有些心虚,“先生,之前弟子还信誓旦旦,可此刻却有些不好说了,这个崔家太可怕了。”

王宁安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去运城,亲自盯着,记住了,务必要把盐弄来,这是咱们的最后指望!”

又是我倒霉!

光光都无语了,却不敢违背师命,赶快收拾,直奔运城。

就在光光离开的第二天,突然传来了加急军报,庆州一代,有乱民举事,聚众数万,猛攻城池,城中守军不足2000,一日三惊,请求朝廷立刻援救。

赵祯当即下旨,让王宁安去面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