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21章 宰相挨打了

大宋将门 第621章 宰相挨打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相比历代的官制,王宁安的印象中,明代的相对简单明确,一目了然。至于汉唐的官制,保留了一些先秦的官职,比如什么司空啊,太尉啊,侍中啊,仆射啊……反正很难弄明白,他们是干什么的。

所以在这次改制当中,与其说是王安石主张的恢复三省六部旧制,其实是仿效明朝,建立起更简明的行政体系,当然这话王宁安没法说。

但是整个新的结构已经和明代很相似了。

首先政事堂就类似明代的内阁,而且政事堂的诸位相公,是正儿八经的宰相,不是明朝的辅臣,首相和首辅,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显然,首相更能统帅百官,推行政务。

另外明代废除了御史台,改设都察院,而都察院和六部品级,很容易变成内阁大佬的马仔。

而大宋则是保留御史台,御史中丞和宰相互不统属,能够更好监督政事堂。

对于御史台也进行了调整,整个监督大权得到了强化,除了原有的御史台体系之外,谏院和银台司归并入御史台,增设四位给事中,执掌封驳大权,对于政事堂的乱命,皇帝的圣旨,全都可以封还驳回,权柄极重。

张方平对于这种调整,自然是欢喜鼓舞,甚至挽起袖子,要迫不及待,大干一场。

现在所有问题,就集中在了枢密院。

这个可以和东府相提并论的超级衙门,要走入历史,变成政事堂统辖的一个官署。虽然狄青和包拯都不是恋权之人,但是他们需要为了几十万的丘八的负责,不能坐视武夫的权力被剥夺。

“其实调整枢密院,对武人更好一些。”

王宁安把他的设想讲了出来,“以后枢密院要把调兵大权交给兵部,兵部执掌军事调度,粮草给养,军械车马……权力的确惊人。但是枢密院会拥有统兵训练的权力,以后征召新军,军官培训,升迁考评,都需要经过枢密院核准,兵部才能下令,而且,从此之后,枢密院专门由武人统领!”

狄青也不是白目到无知的人。

他以武夫的身份,出任枢密使,已经是打破了惯例,历来枢密使都是文官,也就是说,东西府都是文官说了算。

哪怕枢密使的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人家不会替武夫说话。

以前的夏竦,庞籍,梁适,这些人无一例外,在关键时刻,都站在了文官一边。

与其要一个看得到吃不到的大枢密使,不如要一个能真正握在武人手里的小枢密使,虽然权力受到了削减,但是实实在在!

而且掌握了统兵权力,日后打仗就需要从枢密院派遣武将,也不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窘境。

狄青很是满意,包拯觉得也没什么不妥。

枢密院以后专职统兵,专心负责打仗,而原来负责统兵的三衙也进行了调整,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兵司归入枢密院,至于殿前司,仍旧直接对皇帝负责。

……

这个改革方案一出,可谓是大动干戈,把大宋原有的官僚体系彻底摧毁。

但是不可否认,这套系统比以前简单多了。

中枢政事堂,下辖六部,负责全部政务,御史台负责监督,枢密院名义上属于政事堂之下,但是统兵是很专业的事情,枢密院相对自主。至于负责情报间谍工作的殿前司,依旧是皇帝的禁脔。

政务,军务,监督,间谍,四大组织,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王宁安管理的皇家银行,北海郡王赵允弼负责的宗正寺,以及韩绛统辖的审计司。

七大衙门,构成了大宋中枢的权力核心。

赵祯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

官员的职权统一,兵部尚书就是管兵部,给事中就是管封驳,清清楚楚,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再也不会出现几十个大理评事,一大堆翰林学士的混乱状况。

位置明确之后,至少能裁撤掉一半以上的官员,节省了上千万贯的俸禄。

这么大的一笔钱,干什么不好!

扩军,扫平西夏,北伐大辽,疏通西域……赵大叔可谓是雄心勃勃,憋着劲儿要放大招!

……

王宁安忙活了好些日子,总算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家里头的二哈长得很快,已经满世界跑了,它们到处惹祸,每次闯祸之后,又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贱样儿,弄得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拿二哈没办法。

比如萧观音一来,她带着两只契丹细犬。

凶狠勇猛的细犬,绝对是战神级别的,当它们一出现,王家的二哈集体怂了,全都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小模样儿要多委屈有多委屈,嚣张劲儿全都飞了,跟一群受气包似的。

“一物降一物,看起来我也要养几条细犬才好。”

王宁安在吃饭的时候,感叹道。

狗牙儿正在扒饭呢,突然把饭碗放下,闷声道:“不能养细犬。”

“为什么?总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彘郑重道:“因为没钱了。”

王宁安瞪圆了眼睛,哂笑道:“我会没钱?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

这回说话的是杨曦,她一本正经道:“老爷,从今天开始,咱们就要节衣缩食,不能胡乱花钱,毕竟一大家子人,只剩下你一个人领俸禄,不够吃的!”

苏八娘也笑道:“是啊,而且老爷的俸禄只有原来的三成了!”

见王宁安满脸吃惊,苏八娘就给他解释起来……原本王宁安是宰执一级的高官,立了颇多功劳,狗牙儿和小彘,从出生就领一份俸禄,杨曦和苏八娘是诰命夫人,也有一份俸禄,加上王宁安,五个人领,足够养一个动物园了。

可是随着新的官制落实,小彘和狗牙儿的官被免了,夫人的俸禄也停了,全家只剩下王宁安一个人挣钱。

更要命的是原来王宁安是挂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二品大员,这回改制之后,同平章事的职位没了,皇家银行行长只有正三品。

俸禄减少了一大截,各种年节的奖赏也都被取消了。

一年下来,王宁安大约能领到2000贯。

说起来,这笔钱也不算少,但是要养国宝,养二哈,养战马,养细犬,还有一大家子人……真有的紧巴巴的。

改革改来改去,结果先改到了自己的头上。

王宁安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算了,咱们家也不指着俸禄,你们手上不都有产业吗!实在不行,找我娘去,让她给点钱,接济一下可怜的儿孙,总行了吧!”

“不行!”

杨曦摇头,“正人正己,老爷亲自主持官职改革,结果你自己都不遵守,怎么让别人信服?咱们家产业虽然多,但是为了避嫌,必须都处理掉。所以……从今天开始,为了老爷的清誉,我们家必须靠着俸禄过日子,除此之外,分文不取。”

杨曦板着脸道:“老爷,您可要节衣缩食,准备过苦日子了!”

一家上下,包括还不会说话的女儿,以及满屋子的二哈,还有外面树杈上的滚滚儿,都满脸贱兮兮地看着王宁安的笑话!

“这日子没法过了!”

王宁安气得抓起俩馒头,回书房啃着吃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王宁安无奈望着天棚,心说要不我再写两本小说,或者当无耻的文抄公,混点稿费……

以他如今的地位,哪怕出一本无字天书,只要署上王宁安的大名,就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唉,算了吧!

以身作则!

2000贯也不少了,比起明代的大学士,多了十倍呢!

正在王宁安盘算着怎么省钱过日子,文彦博那边却出了问题。

原来在商量妥当之后,文彦博负责向赵祯汇报了改制的情况……也不知怎么回事,新官制的草案就流出去了。

要裁并好几十个衙门,削减一半的官员,而且即便留任,俸禄和待遇也要减少……这是干什么,还让不让人活了?

什么银台司啊,审官院啊,审刑院啊,谏院啊,司水寺啊……足足好几百个官吏凑在了一起,杀到了政事堂。

想要找文彦博理论,结果老文入宫启奏改制事宜,这帮人扑了个空,却不肯罢休,又跑到了宣德门。

正好撞见文彦博出来,群情激愤,将文彦博的轿子给拦住了。

“老贼,你给我出来!”

“对,你说清楚,我们和你何仇何恨?为什么要陷害我们?”

“没错,我们的官职都没了,俸禄也砍了,以后我们都去你家吃饭吗?”

……

这帮人七嘴八舌头,越说越生气,有人竟然冲上来,把文彦博的轿帘给撕扯下去。

“姓文的,你少装蒜!圣人仁慈,不会亏待士人的,就是你们这些奸贼,怂恿陛下,我们要弹劾你!”

文彦博一肚子委屈,我怎么这么冤枉啊?

还不是被逼得!

你人也有三分土性,被这帮人臭骂,文彦博也急了,“怎么,刷新吏治,裁汰冗员,难道不对吗?你们这里面,就没有人上书,要求朝廷改制吗?改制可以,就是不能改你们,不能动你们的俸禄,这是什么道理?”

老文几句话,还真够犀利,把许多官吏震慑住了。

正在这时候,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朝靴,砰地砸中文彦博的脑门。

“别听这老货胡说八道,打他,打死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