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24章 金殿辩论

大宋将门 第624章 金殿辩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费好大的力气,把文彦博留在朝堂上,这样的老狐狸既不忠诚,也不可靠,和他打交道费心费力,干脆把老货都赶出朝堂,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相信不止王宁安想过,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

但问题是到了关键时刻,还真离不开老前辈的智慧。

文宁安不行,王安石不行,司马光不行,甚至赵祯都不行。

必须要靠文彦博!

当百官敲响登闻鼓,一场君臣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此刻的文彦博,意气风发,血液沸腾,就好像一颗燃烧的太阳,比王宁安还要耀眼几倍……老狐狸清清楚楚,很有可能这一场争斗,就奠定他一辈子的功业。

就像寇准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一样,日后不断多少年,提起寇准,谁都要竖起大拇指,力挽狂澜,拯救大宋,功高盖世,无人能及!

以后提到他文彦博,就会提到这场吏治改革,就会提到他的飒爽英姿,因此文相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让人无可挑剔。

所以当登闻鼓响起之后,他立刻派遣王珪、刘沆、张方平三位重臣,去把所有敲鼓的官吏带来,一定要维持秩序,不能乱,也不能随便欺负他们,更不要大言恫吓,以势压人。

交代之后,文彦博,王宁安,王安石,司马光,大家一起来到了金殿。

此时赵祯拉着小太子已经赶来了。

赵宗垕也感到了气氛凝重,他紧紧跟着父皇,亦步亦趋,丝毫不敢怠慢。小家伙用力抿着嘴唇,绷着一张小脸,只是看到了师父也来了,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在他的印象里,就没有师父做不成的事情!

“陛下,老臣以为,天子当发堂堂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圣人云不教而诛谓之虐。如今百官敲响登闻鼓,就应该在金殿上坐而论道,一较高下。”

赵祯颔首,“文相公,朕闻报有数百官吏前来,唯恐爱卿等人势单力薄啊?”

“陛下不必担心,臣等无所畏惧!”

文彦博气势汹汹道:“老臣来的时候,已经反复思量过,无论是变法,还是革新吏治,都是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苍生,问心无愧,不惧辩论。”

“好!”

赵祯欣喜道:“那朕就恭听卿等高论。”

……

今天的朝堂和往日不同,有点类似宴会的状况,赵祯居中而坐,小太子陪在身边,左右是两排条案。

以文彦博为首的宰执重臣主动坐在了西边,把东边留给了百官。

双方遥相呼应,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时候敲响登闻鼓的百官也都赶到了,他们稍微迟愣一下,就被领到了东边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次带头来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冯京。

大宋朝的状元不算少,冯京何以在一群人当中,鹤立鸡群呢?

这位至少有三个优点,第一他长得很帅气,儒雅斯文,如果说狄咏是武夫当中的人样子,那么冯京就是文官的人样子!

第二那就更了不起了,冯京连中三元,才华横溢,能说会道,文采风流,是当世第一等的人物。

至于第三点,就说到了他的岳父。

冯京的岳父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富弼老相公,有个宰相岳父,还不算出奇,真正出奇的是富弼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

我的老天爷啊!

姐妹花啊!

你富相公找不到女婿了是吧?

你怎么就那么喜欢冯京啊?

两条腿的大活人满世界都是,你再找一个女婿能死啊?

不管多少人暗中痛骂,咬牙切齿,但是冯京“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声名赫赫,无人不知。

就这样一位官场新秀,前途远大的苗子,居然在这一次的改革当中,被免去了官职,成了一介白衣!

天可怜见,状元是士中极品,而三元及第,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连他都能被罢黜,可见这次的改革有多不合理!

明白了,不论是文彦博,还是王宁安,都和富弼有仇,公报私仇,黑了我冯大状元,简直岂有此理!

冯京觉得他占尽了天时地利,满肚子道理,只要让我说,就会立刻迎来满堂彩。

“陛下,文相公,王相公……”

冯京先施礼,然后沉着脸,缓缓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是一首很格调的诗,甚至连音律都不正确。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都牢牢记在心里,做梦都不会忘记。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他叫赵恒,也就是赵祯的便宜老爹!

冯京这时候拿出先帝的诗作,显然是处心积虑。

“下官要请教,先帝诗作如此,难道十年寒窗,苦读经史,屡次参加科举,把心血都熬干了,把头发都熬白了,只为了报效大宋,莫非也错了吗?”

……

此时的金殿之上,双方剑拔弩张,泾渭分明,还有更多的大臣也都赶来了,比如在打酱油的人群当中,就有王宁安的一众弟子。

他们职位太低,还没有资格参加辩论,甚至没有资格站在金殿之内。只能伸长了脖子,拼命巴望,尤其是苏轼,更是焦急无比,迫不及待想要上去一展身手。

但是很可惜,他们只能作为观众了。

第一个站起来应付冯京提问的正是王宁安。

“先帝此诗,名为劝学……书中有千钟粟,有颜如玉,也有黄金屋……只是冯大状元,你读出了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吗?”

冯京一拍胸膛,“王相公,下官三元及第,不像某些人,连功名都考不上。”

王宁安淡淡一笑,“是啊,三元及第,钟灵毓秀,文采风流,天上的文魁星下凡……冯大状元,你除了考中三元之外,还有别的吗?或者说,你能拿得出什么政绩吗?”

王宁安轻笑道:“本官在庆历七年,承蒙天子垂爱,赐下官职,那一年开始,我王家繁育北地马,至今王家马场,已经繁育出良驹30万匹,我大宋骑兵七成的战马,皆出于此!冯大状元,你顶着文魁星的名头,可有一举利国利民?不妨说一说,也让本官开开眼界!”

冯京一时语塞。

司马光笑道:“养马不过是王大人众多功绩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南平侬智高,发兵交趾,出使辽国,废除岁币,收复幽州,开边青唐,解决钱荒,裁撤多余厢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司马光道:“冯大人,你或许还不明白,自己是堂堂状元之尊,为什么会被罢官?不妨就告诉你,因为你入仕之后,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不得不罢黜!”

“你胡说!”

冯京怒了,他瞪圆了眼睛,“我几时无所作为,你这是诬陷!”

“哈哈哈,有没有诬陷,自有公论!”司马光笑容不该,声音温和道:“你中状元之后,以匠作监丞,通判荆南军事,在任内,你每日约请朋友,吟诗作赋,寄情山水,不理政务,荆南军务乱七八糟,你却被调回京城,高升天章阁侍制,后来富相公在朝为官,你又外调江宁府,一连三年,还是政绩平平,期间江宁遭灾,数万户百姓家园淹没,流离失所,当时你居然还泛舟江上,做了十几首词,我没有诬陷你吧?”

冯京的脸色越来越青,他只能咳嗽,掩饰尴尬。

司马光却不肯放过他,“后来你调回京城,纠察在京刑狱事……当时负责这一部分的是参知政事韩琦,你一连几个月,不去拜会韩琦,旷工怠政,无所作为,多亏你岳父富弼给韩琦写信,才保住了你的官位,居然又擢升翰林学士!”

冯京是天才不假,可是司马光也不是吃素的,他本就过目不忘,又得到王宁安的指点,更是犀利凶悍。

他把冯京的履历说得清清楚楚。

这位冯大状元,就是那种能让所有人嫉妒死的上天宠儿。

学历高,有宰相当岳父,长得又好……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步步高升,比谁都快,入仕十多年,就已经到了翰林学士,再往上一步,就能挤进决策圈了。

可谓神速,但是通观他的作为,乏善可陈,懒惰,无为,庸碌,平凡,白吃饭,不干活……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是成功的,三元及第,不需要怀疑!

但是成为官员之后,他冯京是平庸的,甚至是不及格!

“你被罢黜官职,皆因你政绩平平,作风散漫懒惰。”司马光道:“朝廷开科取士,是为了招揽人才,入仕之后,科举成绩就是过去,必须放下身段,好好学习政务,兢兢业业为官,冯京,你没有做到,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这时候文彦博也开口了,他先是威严地扫过百官,盯得众人不自觉低头。

“或许你们之中,许多人都不服气,可老夫敢说,罢黜你们的官职,皆有章可循,不是胡乱来的,你们更应该反躬自省,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朝廷的高官厚禄吗?”

天雷滚滚!

冯大状元被轰成了渣,他被说的老脸通红,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里。他的身旁竟有人站起来,不服气道:“朝廷养士,你们这么做,是残害士人!天下读书人不会答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