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26章 诛九族

大宋将门 第626章 诛九族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赵祯发话,可不是和这帮被罢黜的官吏辩论,也不是争吵,而是要一锤定音!

“在几天前,有人心怀不满,殴打文相公,宰相肚里能撑船,文相公没有追究……毕竟一下子罢黜这么多官员,是动了大家的饭碗。朝廷过去没有控制好,闹出了冗员过多的弊端,朕懈怠了,是有错的!”

赵祯把姿态放得很低,话锋一转:“不过,裁汰官吏,整饬吏治,乃是当务之急,不改不成。朕绝不会收回成命,更不会改弦更张。你们这一次敲响登闻鼓,朕亲自上朝,诸位相公和你们坐而论道,把朝廷的想法告诉所有人,也替你们解释了一些疑惑……所谓不教而诛,已经不存在了。”

“朕决心变法,绝不会因为一些人的反对,就低头改变……这一次变法和庆历新政完全不同,朕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和朝中的诸位爱卿商量过了,可以说这是朕十几年来,反复思索的结果。大宋立国百年,积弊重重,内忧外患,如果不彻底变法,就会有亡国危机。别忘了,大宋立国远不如汉唐强盛,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不变法,不但会亡于百姓,也会亡于外族。朕御极近四十年,绝不能做断送大宋江山的罪人!”

……

赵祯讲了许多,眼看到了中午时分,他才一摆手,宣布退朝。

所有人当中,最郁闷的或许就要算冯京了。

这位三元及第,士人极品,在之前是自视甚高,甚至觉得他有机会位列宰执,超越他的岳父……

敲响登闻鼓,带领百官上殿,和皇帝理论。

冯京憧憬过,他高谈阔论,雄辩无双,折服了百官,击败了所有宰执……甚至皇帝也被他征服了,不但保留了他的官职,还让他更进一步,引为心腹……状元公吗,总是有很多浪漫的想法。

只是想法终究是想法,经过了短短的两个时辰,什么美梦都破碎了。

司马光把他入仕之后,全靠着岳父,靠着三元及第,便不思进取,怠慢骄狂,毫无政绩的事情捅了出来。

冯京一点辩驳的余地都没有,他就是这么做官的!

三元及第,天上的文曲星转世,学历如此傲人,背景如此深厚……哪怕什么都不用做,也能位列宰执,躺在功劳簿上,几代人吃穿不尽……

只是这一次的变法,彻底打碎了冯京的迷思!

三元及第,没什么了不起!

不做事,不干活,就让你回家抱孩子!

一点商量没有。

当冯京狼狈下朝,从百官身边走过去的那一刻,大多数官吏,尤其是以吕惠卿,章敦等人代表的新锐文官,无不拍手称快,欢喜鼓舞!

“陛下此举,足以和当年重赏狄相公相提并论!”章敦哈哈大笑,“狄相公战功彪炳,忠诚勇武,治军有方,出任枢密使,理所应当。”

“没错,朝廷不以文武区分贵贱,唯才是举。如今罢黜冯状元的官职,就是告诉所有人,学历不重要,背景不重要,只要进入仕途,就凭着真本事,真功绩,谁也别想偷懒耍滑!不然,贵为三元及第,也要罢官!”

“赏罚分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朝廷如此作为,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干劲儿十足!”

……

官员们大声议论,毫不避讳,生怕冯京听不到。

这位状元公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他踉踉跄跄,从宫门出来,死的心都有了。声名狼藉,身败名裂,活着还有什么趣味啊……

冯京仰头,望着天上的太阳,突然从两边冲出一群人,架起冯京就跑,比兔子还快,转眼就消失在了胡同里。

冯大状元脑袋晕晕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人给带走了。

多亏了冯京跑得快,他刚离开不久,就有一帮人找他算账了。

不是别人,正是西京的宗室子弟,一帮少爷羔子。

本来这次裁撤官吏和宗室没有关系,谁让冯京嘴贱,非要把宗室牵涉进来。这下子好了,好几万人,大家伙的饭碗都被砸了。不找你冯京算账找谁?

你丫的,就是欠揍!

接下来的几天里,京城到处都是愤怒的宗室子弟,毫不怀疑,如果冯京落到他们的手里,保证能送到粉子胡同,去当兔相公,想必三元及第的菊花,应该很值钱……不把他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大家伙也不用姓赵了!

“冯大状元还算运气不错,居然有人救他!”

王宁安嘴角上扬,淡淡笑道:“查出来了?是谁在背后帮忙?”

陈顺之立刻道:“查出了一些眉目,据说是耆英社的人给他救走了。”

“耆英社?”

“嗯,就在西京一批致仕官吏组织的一个诗社,规定只有年过花甲,且做过宰执一级的高官,才能加入其中。”

“哦?”

王宁安好奇道:“富弼是不是耆英社的成员?”

“是,不单有他,像梁适,宋庠,陈执中,吴育,几个老家伙全都名列其中,实力不容小觑。”

王宁安点了点头,果然如此!

改革吏治不是一件小事,肯定要动到许多人的利益。

那么多的文官不会坐以待毙。

西京历来都是下野宿老的大本营,如果没有动作,反而奇怪呢!

“大人,要不要把这几个老的干掉?”陈顺之建议道:“这几个老家伙依仗资历,倚老卖老,给朝廷添乱,这次敲登闻鼓,属下以为绝不是冯京等人能想到的,肯定有这几个老狐狸的影子,或者说,就是他们出的主意,怂恿冯京等人冲在前面。”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很快就点头了。

从冯京的战斗力来看,除了顶着三元及第的名头之外,别无所长,根本是个战五渣,要是没人操盘,那么多的官吏,可不会听他的。

“嗯,你的看法不错,这帮老货实在是碍眼,把他们赶出了朝廷,还不老实,继续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要是不给他们点教训,还反了天了!”

王宁安沉吟半晌,“我这就去找陛下,你也要好好查查这个耆英社,看看有没有什么把柄,到时候一起拿下!”

“遵命!”

陈顺之立刻下去了。

王宁安没有迟疑,到了宫中,见到了赵祯,将事情说了一遍。

赵大叔显得很平和,他微微含笑,听完了王宁安的介绍,只是淡淡道:“朕早就知道了。”

“那,那陛下为何纵容他们给朝廷添乱啊?”

“哈哈哈,景平,你说朕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抓起来,皮鞭子,老虎凳,打板子,砍脑袋……反正不也砍了两个吗?”王宁安愤愤建议道。

赵祯摇了摇头。

“唉,景平啊,你可没有之前沉稳了,这么没水平的主意,也是你能出的?”

王宁安弄了个大红脸,他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天子勤政,百官就能轻松一些。”

“这么说,是以前朕太懒了?”

“不不不……臣可没有这个意思。”王宁安连连摆手,他倒不是变笨变懒了,而是以前的赵祯,就算和他说了,也是没用。

这一次皇帝面对百官发难,十分果断,或许赵大叔的魄力真的上来了……

“朕就算有精力,也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都是一帮致仕老臣,连他们都容不下,别人会小觑朕的。再说了,他们诗词唱和,也没干什么坏事,就不要赶尽杀绝了。”

“陛下,他们怂恿百官敲登闻鼓,和朝廷作对,还不是干坏事啊?”王宁安夸张道。

“景平,你也别忘了,要是没有冯京的那一问,朕如何改革宗室啊?”

赵大叔笑呵呵的,怎么看,都有点像偷了鸡的老狐狸!

宗室的确是一个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还会越来越大,如今大宋立国百年,宗室子弟不过上万人,可要不了二三十年,宗室的人数就会十倍增加。

毕竟吃得好,住得好,又不愁女人,大多数宗室最大的爱好就是生孩子,别看皇帝子嗣艰难,可是许多宗室子弟,他们生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都是正常的。

一般按照人口繁育的规律计算,只要超过一万人之后,就会进入喷发期,快速膨胀起来。

五万,十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也就是三五十年的事情……赵祯一直发愁,不知道如何下手。

谁知冯京赌气的一句话,竟然给了皇帝绝好的机会。

是啊,要改革就一起改。

咱们赵家子弟更应该率先垂范,做天下人的榜样才是。

“这也算是他们做了一件好事,朕已经给北海郡王下旨意,让他拟一个方略出来,究竟要怎么改革宗室,减轻开支,念在有些功劳的份上,朕就饶过耆英社一次……如果下次,他们还敢添乱,朕可就不客气了。”

这话既像是对王宁安说,也像是对自己说。

毕竟赵大叔在皇帝堆里,还算是有人情味的,耆英社的元老,多数是几十年的老臣,君臣相处,哪怕是一条狗,也有感情了,随随便便动刀子,赵祯还干不出来。

“陛下,您宽宏大度,只是臣担心,在一些人的眼中,会变成软弱可欺,他们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变法就没法推行下去了。”王宁安担心道。

赵祯呵呵一笑,“不会的,朕会给他们一个警告!”

在赵祯的手边,放着厚厚的一摞名单,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王素——弑君谋逆,诛九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