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40章 意外的收获

大宋将门 第640章 意外的收获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虿盆,居然是虿盆!”

王宁安不停摇头感叹,不得不说,论起杀人的手段,李谅祚的想象力的确更丰富,连妲己用的招数都拿出来了,自愧弗如啊!

王宁安感叹不已,却自动忽略了,正是他设计,才弄出了这么个结果,所以在李清的眼睛里,王宁安比起李谅祚还要可怕一万倍!

如果说李谅祚是害人的小鬼,那王宁安就是指挥小鬼的阎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只是他这辈子再也别想报仇了……此刻的李清,两个手都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棒子,想要自杀也不成了,每天都有人给他喂营养丰富的肉糜。李清想要拒绝,结果就有人找来了竹管,直接插进食道里,向胃中灌食物,就跟填鸭似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李清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他真的好想大哭一场。

除了钱乙每天过来给他诊脉之外,还有人过来念各种邸报,想不停都不行。

“西夏各部谏言,要清查李清同党,梁乙埋已经被下令圈禁,梁氏的子弟多被罢官,赶出军中……除此之外,数十名汉人官吏都被抓捕,正在严刑审讯……在兴庆府城外设立虿盆,投入毒蛇上万,每日都有李清家人党羽被洗干净,扔入虿盆,供毒蛇撕咬,无数西夏百姓在外围观,大呼过瘾,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李清听到这里,痛苦地闭上眼睛,整个人都呆住了……王宁安又对了,西夏果然走出了这一步!

李清彻底绝望了,太可怕了,王宁安简直就是个看透人心的恶魔!

堂堂西夏一国,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李清还记得,李谅祚虽然年纪轻轻,但十分威严睿智,进取心极强,很有乃父之风,堪称一代雄主,不到十五岁便铲除了没藏讹庞,亲政揽权,励精图治,难得可贵的是李谅祚知道取长补短,他吸收大宋的经验,强化皇权,却反对汉化,约束党项贵胄,保留他们的野性……这些措施都让李清耳目一新。

作为游牧民族,想要统合起来,就必须学习汉人的治国之道……但是一旦学会了儒家那一套,又难免丧失武力,堕落到不可救药。

辽国就是一个例子,幸好他们国家够大,失去一个幽州,不会灭国,假如换成了西夏,只怕已经亡国了……李谅祚是聪明的,他选择梁乙埋和李清,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却又极力反对汉化,保持党项各部的野蛮本性,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得其利而避其害!

假如坚持下去,西夏蒸蒸日上,或许真有牧马中原的那一天。

到了那时候,谁还敢说他李清是汉奸?

风风光光,衣锦还乡……不得不说,李清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现实太残酷了。

王宁安轻轻松松的一招,就打破了西夏国内的平衡!

英明神武,睿智英断的李谅祚,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莫非眼睛瞎了,看错了人?

……

李清没有王宁安那么深邃的目光,只能把一切都归咎到皇帝一人的英明与糊涂上面,可王宁安看得清楚,这就是大势,就是阳谋!

任何国家,对外屡战屡败的时候,就必须转移注意力,把目光转向内部。

譬如大宋,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每年都要承受耻辱的岁币,弄来弄去,民怨沸腾,还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就冒出了理学。

二程和朱熹告诉大家,要存天理,要灭人欲,是人心不正,奸党横行,圣人之道不行,天下才大乱的,只要听他们的,一切就会好起来。

人是需要精神寄托的,一大批的士人相信他们的骗局,全都归附到了理学门下……其实凡事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假如满朝都是君子,所有官吏都十分清廉,圣贤之道,大同世界,姑且不论行不行得通,一个基本的常识,想要不受欺负,就要练兵强军,要打仗,要兵器,要粮草,要战马……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会因为是君子当政,还是小人柄国,而发生任何改变。

一个赤手空拳的君子,显然打不过拿着菜刀的小人。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明末的时候,辽东连战连败,东林党和阉党杀得不亦乐乎,东林的君子们信誓旦旦,觉得他们上台了,便弊绝风清,天下大治……可结果呢,他们上台,打仗一样要钱,要粮食,要兵器,拿不出来就要打败仗,而且败得比阉党还惨!

可诡异的是东林掌权的失败并没有打醒任何人,反而掀起更大的内斗,党争倾轧,哪怕亡国了还绵延不止,一刻不停……

人类总是在重复错误,王宁安的历史知识告诉他,虽然道理谁都能说的清楚,但是身在局中,有时候哪怕错了,也要一条道跑到黑……

西夏和辽国一样,面对繁花似锦,高度文明的大宋,都是有着强烈的自卑,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武力。

可是当武力也打不过大宋的事情,整个国家的根基就会崩溃,在这一点上,狭小的西夏,比起辽国还要脆弱许多倍!

铁鹞子被全歼,一记重拳,打断了西夏的脊梁骨!

李谅祚如果承认失败,顷刻之间,他的统治基础就崩解了,内部西夏贵胄会起来反对他,还有更多的部族会和大宋暗通款曲,勾勾搭搭,避免天兵杀来,玉石俱焚,作为一个聪明人,一定会给自己留后路的……

王宁安把狄青,王宁泽,折克柔,种诂几个人叫过来。

大家伙进行了一场沙盘推演,和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不同,这种推演敌人内部势力消长,心态变化,措施调整的推演,显然更加高级。

王宁泽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诀窍。

“李谅祚短时间之内,肯定找不到对付我们的办法,也没有胆魄和大宋决战,一血耻辱……所以为了安抚内部的势力,他一定要拿李清,拿汉人官吏下手,杀得越狠,越能维护权威,笼络人心!”

狄青抓着胡须,眯着眼睛一笑,“自从党项在西北兴起,他们就和汉人杂居,农耕,经商,打铁,制器……这些都是汉人交给他们的,李元昊称帝之后,也用了不少汉人帮他设计官职,统治国家。如果把汉人从西夏抽出来,这个国家就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堆野蛮的部族,光是他们的内斗,就能把自己弄死!”

“高!”

王宁泽兴奋地竖起大拇指,“狄相公说得太好了,李谅祚现在举起屠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我们呢,就是要逼着他,杀更多的人,让西夏的汉人和党项贵胄彻底离心离德,把他们从一个国家,变成一堆部族组成的强盗集团……然后再分化瓦解,一个个吃掉,彻底消灭西夏,收复河套!”

王宁泽说完,兴奋地一锤桌子,脸涨得红扑扑的,眼睛里都是光。

从头到尾,王宁安都是含着笑容,倾听着大家的分析,十分满意。

一个优秀的将领不光要学会战场杀敌,更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全方位打击敌人,只会猛冲猛撞,那都是匹夫之勇!

“狄相公,你们除了要给西夏巨大的压力,促使他们斗得更凶之外,还要散布流言,鼓动党项的贵胄杀人,逼着李谅祚也去杀人……”王宁安敲着桌子,叹口气,“我们这么做,西夏境内的汉人肯定会受到涂炭,但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卷入其中,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狄青反倒没有多少同情,他冷酷道:“西夏的汉人,自从李元昊起兵,便跟着他作乱了……这些年来,刺探情报,走私物资,收买大宋官吏,他们替西夏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这帮人或许想不到,他们忠心耿耿,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主人的手里,这才是最好的报应!从今往后,就让天下所有的汉人看看!当了汉奸,不但自己人瞧不起你,就连外人也瞧不起你!”

“对!”折克柔同样咬牙切齿道:“是狗就免不了下汤锅,他们是自找的!不用讲什么客气!”

要除掉西夏那边的汉奸,更要除掉大宋自己的汉奸!

王宁安将整个前方交给了狄青处置,他赶回了秦州,在这里,还有一大帮给西夏通风报信的汉奸等着他呢!

陈顺之见到了王宁安,立刻兴奋道:“大人,这次我们抓到了一条大鱼!”

王宁安有些吃惊,“怎么,莫非这帮出卖消息的人也不简单?”

陈顺之笑道:“他们之中有一个道士,就是他养的信鸽,给李清通风报信的,只是这个家伙居然是个秃子,他的头发都是假的,上面还有不少疤痕。”

王宁安也是笑了,“和尚兼职老道,老道兼职和尚,这位干的够杂的。”

陈顺之又道:“大人,或许您还少说了一样……这是属下在他住处找到的一个方子,请过目。”

王宁安接过一看,顿时手就是一抖,差点落地!

“这,这不是紫苏熟水的方子吗?”王宁安突然一惊,“我想起来了,当时秀兰说过,是一个和尚给她的方子,莫非就是这个家伙?”

陈顺之点了点头,“大人,弑君一案,只查到了王素和苗贵妃,后面的人,可还没有揪出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