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723章 尴尬的宋相公

大宋将门 第723章 尴尬的宋相公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手边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麻烦的一件就是受伤阵亡士兵的问题。

整个横山作战的前期,大约有五万士兵阵亡,受伤致残八千人,年龄上限到了,需要离开行伍,安顿生计的有七千人。

而一次灵州作战的失误,就阵亡士兵八万,需要照顾的伤员一万八千人。

再加上平时作战牺牲,非战斗减员,一两年的战争,就有小二十万人需要安置。

真正挑起这副担子,王宁安才知道有多重!

汉唐的雄风,看起来是很威武,可哪一次作战,不是几千人,几万人的折损,这年累月积攒下来,多大的家业,也经不起折腾。

汉武帝打了没几年,就把文景之治的财富挥霍一空,之后更是要任用酷吏,任用敛财之臣,费尽一切办法,搜刮财富,才能维持战争需要。

大唐盛世如何,到了武则天就打不动了,等到李隆基的时候,干脆任用胡人,让他们领兵打仗,驻守边疆,为了什么?是皇帝昏庸吗?当然了,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那么多朝廷的栋梁之臣,精明胜过猴子的文官,他们看不出风险所在吗?

不是看不出,而是没有办法!

花钱太多!

哪怕后世的超级大国,也不能随便发动战争,一旦陷进去,轻者国力损耗,重者就是伤筋动骨,甚至国家解体。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提倡的一些东西,并没有错误,只是过分强调一个方面,把该打的仗也放弃了,不该让的东西也让了,没有准则,没有底限,到了最后,就是没有尊严,抱残守缺。

说来好笑,王宁安主持西北的大局,居然每天都要抽空,读读论语,看看孟子,读的是颇有心得。

“儒家之道,孔孟之法,能绵延千年,长盛不衰,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二郎应该多读书,多悟道!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老夫,我给你讲解!”

“你给我——gun!”

王宁安把手里的书一扔,狠狠瞪了文彦博一眼,咱们文相公根本不在乎,他自顾自,抓起了夜光杯,喝着西域的葡萄美酒,一副陶醉的模样。

“要是西域的气候能更好一点,老夫情愿埋骨于此啊!”

王宁安实在是无语了,“我说宽夫兄,听你的话,应该是赚了不少钱吧?”

文彦博嘿嘿一笑,“我赚的都是辛苦钱,哪里比得上二郎。陛下把凉州都给你了,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可都是你的封地,陛下富有四海,你怎么也有一海啊!”

“呸!”

王宁安狠狠啐了一口,“姓文的,你少忽悠我!咱们陛下真的富有四海吗?他的账面,全是欠债!不说别的,就是西北这一战,将近20万人死伤,要怎么处理,就算一个人给100贯,就要拿出2000万贯,咱们陛下真的有钱吗?”

文彦博比王宁安还清楚朝廷的财政状况,他微微一笑,“二郎,听你的意思,是想为君解忧了?”

“也是为我们解祸!”

王宁安坦白道:“要想在西域站稳脚跟,扩大势力,仗是少不了的。如果没有士气,兵无战心,我们早晚要被赶出西域,就像大唐一样!”

“是这个理。”文彦博笑道:“二郎,你说说看,都有什么点子?”

“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就地安置。”王宁安道:“老文,你的交易中心需要多少人?”

“这个……至少要三千人,西域和大宋的商人越来越多,进入兰州境内,就要检查货物,确定价值,组织交易纳税,还要防范走私,提供保护……三五千人不算多,可问题是我需要有经验的书吏,丘八大爷连名字都不会写,怕是不成吧!”

“谁说的!”

王宁安气哼哼怒斥,“你别小瞧人,不说别人,河北调来的兵,八成都是识字的,简单的算术、绘图他们都懂的,而且纪律性极好,只要稍加培训,就能派上用场!”

“当真?”文彦博大惊失色,“他们有这么大的本事,怎么还跑来当兵啊?”

“是我安排的扫盲班!”

王宁安道:“士兵大多数都没法干一辈子,有人身体不成,有人受伤残疾,有人升迁不上去……总之,他们有一天要离开军营的。凡是幽州的兵,进入军营一年,至少要学会300个字,3年以上,就能写简单的公文,基本的算术,侦察兵还会测绘画图,工程兵要懂建筑工程,还有负责采购的士兵,他们对商品的熟悉,丝毫不比商行朝奉差!”

“我的天!”

文彦博一下子跃起,拍拍屁股,直接往军营冲去。

真是想不到,王家军还藏了这么多的宝贝!

文彦博手头实在是缺人,一刻都等不了。

其实回想起当年,王宁安在自家的部曲和效用士中间,推行文化课,那是阻力重重。一帮大头兵怎么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读书识字,要什么要比学生还刻苦!

一个臭丘八,非要和文人比什么!

当时王宁安没有办法,只能威逼利诱,谁的学习成绩好,给予奖励,谁的成绩不行,不准提拔。

直到幽州之战结束后,军中的抵触情绪才消失了,因为大家看到了读书的好处!

新打下来幽州,到处都要用人!

以往文人都说,只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这话其实没错,你只懂打打杀杀,连公文都看不懂,怎么收税也不知道,律法条例如何,全都两眼一抹黑,还不是被文官玩弄鼓掌之中吗!

好端端打下来的成果,要双手奉送给别人。

王家军改变了这种现象,他们虽然不比文人精明,但是好歹更接地气,文人懂得,他们努努力,也能明白,文人干不了的,他们却能驾轻就熟,尤其能吃苦!

如今幽州的小吏之中,有三成是退下来的老兵,地方上,农庄,牧场,马场,商行,镖局……几乎每个行业,都充斥着数量惊人的老兵。

他们团结一心,互相拉拔,在整个幽州,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人敢忽视他们的存在。

终于轮到西北了,文彦博在军营转了一圈,不得不说,幽州的伤兵老兵,素质极好,通过攀谈,文彦博发现,让他们管一个县,一个州,那是为难了,但是光负责稽查商品,核定价格,征收税款,是一点问题没有。

而且他们够凶悍,自带武力,遇到了蛮横的西域商人,直接摆平!

这帮人简直是天赐的宝贝,最重要是的他们价钱便宜,每个人每月基本薪水只要10贯钱,另外加上各种福利,以及提成,总体的人力成本,只相当于书吏的五分之一。

丫的,早知道就把宋祁几个给炒了!

你们装什么大瓣蒜,以为老夫无人可用啊?

文彦博带着挑出来的100人,大摇大摆,往交易中心去,他特意从耆英社这帮人的住处路过,想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没了谁都一样!

老子才不吃带毛猪呢!

第一家,就是又臭又硬的三元宋相公。

当他到了门口,才注意到一块木牌子,上面两个私塾大字,还挺有风骨。

文彦博迟疑了一笑,忍不住笑起来。

都是穷则思变,这位宋相公是要办私塾挣钱了啊!让自己逼到了这么惨的程度?文彦博掩饰不住得意,他索性让老兵们先等着,他去叩响了大门。

里面有人问道:“是谁啊?”

文彦博故意把嗓子憋粗,憨声道:“来读书求学的!”

哎呦喂!

这一句话,可把里面的人高兴坏了。

宋庠从破旧的躺椅上,一跃而起,差点笑出了声!

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

自己挂出去牌子,家里人还说什么异想天开,现在知道老夫的英明了吧?这不刚两天,就有学生上门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宋祁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穿戴,有些为难。

“这辈子就没这么穷酸过!镜子呢,快拿来!”

“镜子当了,今天早上的馒头就是!”夫人抓起水瓢,盛了一下子清水,送到了宋相公的手里。

宋祁看了看清水当中模糊的人影,还算干净,“只能对付了,没事啊,等着私塾办起来,光凭着老夫的名号,也足以吸引天下的读书人,到时候老夫势必超过六艺学堂,欧阳修的那点墨水,给我提鞋都不配!”

宋庠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急匆匆往外走。

一边走,还一边说,“书山有路,学海无边。陋室虽蔽,芝兰芳香。有老夫亲自教导,保证蟾宫折桂,顺风顺水……”

他伸手推开了房门,抬头看到的却是文彦博那张讨厌的老脸!

宋庠的笑容,一瞬间凝固了。

“你?你怎么来了?”

文彦博看到宋庠尴尬到死的模样,突然哈哈大笑,笑得肚子都疼了。

“我说公序兄啊,你这是干什么啊?写个私塾就行了?你该出来吆喝,不然谁知道你是什么人!这是兰州,不是京城,你的名气还没一只虎大呢!”

“一只虎?他是谁?”

“就是横行凉州的一个沙盗,专门干打家劫舍的事儿!”

“你?”宋庠老脸涨得紫红,“文宽夫!你欺人太甚!!不是君子所为!!!”

“君子?君子都饿死了,我是给你送学生来了,瞧瞧吧,一百多人,够你填饱肚子了!”文彦博说着,指了指身后的那些老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