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

大宋将门 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和文彦博谈完,又陆续有人前来拜访,王宁安全都以身体不适挡下来,他真的是有点疲惫,狠狠睡了一觉,第二天,恢复了精神,吃了点肉粥,宫里的太监就来了,赵曙请他过去。

匆匆来到了宫中,师徒分别也有大半年了,赵曙比之前又长高了一点,当年快一年的皇帝,小家伙也有点威严了,平时面对臣下,还有身边的太监,不苟言笑,还挺吓人的,不过面对师父,立刻变成了少年模样。

他亲自搬来椅子,请王宁安坐下。

“师父,到底该怎么办,可要给我拿个主意啊!”

王宁安没急着下结论,而是笑呵呵道:“陛下,臣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朕吗?”

赵曙沉吟了一下,还真别说,小皇帝的确下了功夫,他咳嗽两声,然后就滔滔不断,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王宁安坚持要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显然,朝廷一下子多了一大笔财源,是个顶好的事情。

而且钢铁煤炭都是顶重要的战略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现在的市民都喜欢用煤炭取暖,至于钢铁,更是制造武器,对外发动战争的必需。

显然,王宁安的主张是站在朝廷一边,站在赵曙这边的。

但是小皇帝也没有盲目听从师父的。

他想了很多,“师父,如果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要划到哪个衙门?是给工部,还是个户部,或者单独成立一个管理煤铁的部?是不是要增加很多官吏,另外朝廷现在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把煤矿和铁矿收上来,未必能立刻开发。再有……现在许多地方衙门的财政困局还没有解决,如果把矿产都收上来,他们没有了财源,只会更加压榨百姓,就算为了安抚地方的士绅,也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儿……师父,你说是不是?”

王宁安含笑,他很满意,小皇帝没有盲从,能多动脑子,多思考问题了。

“陛下,臣也清楚,全部收归朝廷,很不现实,朝廷的力量不够。可是还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朝廷吃亏太多……陛下若是想有大作为,根本没有财源支持,国穷民富也就算了,如果都放给地方,势必闹得国穷民穷,只会便宜了那些士绅豪商。”

赵曙忙不迭点头,“师父所言极是,那师父以为,朝廷的税制应该怎么改?”

“以往朝廷是农税商税并重,尤其是变法以来,商业繁荣,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岁入,可是这个岁入结构很不合理。”

“怎么讲?”

“陛下,朝廷征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过税,也就是过路税,一个是住税,就是进入市场交易的税……换句话说,朝廷仅仅针对流通环节征税,而放过了生产环节。”

赵曙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无论是煤炭还是铁矿,都是生产产品,应该征税?”

“嗯,农民种田,不论卖与不卖,都要交田赋,何以工商可以不交税?”王宁安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也是蒸汽机等发明出现,工商业发展,带来税收变革的必然。

过去提到了商人,他们仅仅是将一地的商品,运到另一地而已。

比如粮食、皮草、布匹、盐巴、药材,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个别从事生产的商人,也仅仅是手工业为主。

可现在不一样了,产业链延伸,各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渐渐的,负责生产的工业部门,会超过负责运输销售的商业部门。

而且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另一种组织——企业,也会应运而生,到了这时候,还仅仅征收一点过路费和交易税,根本说不过去。

作为王宁安的弟子,赵曙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关键,立刻点头赞同。

“师父的确高明,提议把矿区收归朝廷,应该是师父故布迷阵,改革税制,才是师父的本意吧?”

王宁安没有否认,“陛下,蒸汽机出现之后,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就在幽州,已经用蒸汽机驱动锻床,驱动纺织机了。”

赵曙瞪圆了眼睛,急忙问道:“师父,我听谁用蒸汽机织出来的布,就跟流水似的,哗哗的,不用一个工人?”

“这不准确,只是不用传统织工了,还是要有人负责蒸汽机,也要看着织机,但总体来讲,工人减少了八成,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王宁安难掩兴奋,“陛下,臣记得杜工部有两句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见即便是大唐,老百姓也有穿不起衣服的,不过到了我大宋,或许就能改变了……”

这可不是王宁安吹牛,蒸汽机带来产能暴涨,而且以蒸汽机作为开端,大宋就能进入工业时代,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不能盲目高兴,企业可是一种很强大的组织,如果没有事先定好规矩,等到企业庞大起来,再想征税,就会难上加难,根本推不下去。

总而言之,王宁安要做的就是立规矩,把利益分配好,尽量替朝廷多争一点,朝廷手里的钱多了,才能照顾普通百姓。

而且还有一件事,也迫不及待了,那就是教育!

是时候培养更多的理工科人才了,不能把宝贵的资源,都放在培养文人上面,哪怕是新派的文人也不成,大宋能说会道的人太多了,可能做事,能做科学研究的太少了!

……

就在王宁安和皇帝商量的时候,政事堂也召开了会议。

包括文彦博在内,四大平章军国重事悉数到场,另外包括狄青等人在内,几位重量级的大臣也都来了。

大家伙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先说什么。

沉默了好久,庞籍才开口,“宽夫兄,你去拜会了西凉王,有什么安排,请吩咐吧!我们没资格上门,只能听你的了!”

老庞籍是领兵的出身,资历比文彦博还老,也只有他敢这么和文彦博说话。

老文当然也不会怕庞籍。

“醇之兄,这事情究竟该怎么办,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西凉王不满意现有的分配方案,他要多给朝廷一些,就看你们愿不愿意让了!”

“盘剥往来,与民争利!”韩绛怒气冲冲道。

在一旁,司马光不愿意听了,他咳嗽两声,“父子两代,兄弟八人,都入朝为官,要是这样的人家也算是民,只怕除了圣人,都是老百姓了!”

“圣人之下,当然都是老百姓,你司马君实也是世家出身,令尊也是朝廷高官!”

“对,正因为家父是朝廷高官,司马家深受皇恩,感恩戴德,才不忍心朝廷财赋外流,要替朝廷争上一争!”

司马光发狠怼人,那也是相当犀利,韩绛被气得老脸通红,没有话讲,只能不停咬牙。

“荒唐,朝廷税率,早有定案,岂能随便调整?”吕公著竟然也站起来,他大声道:“许多商人,辛辛苦苦贩运,挣得不过是点辛苦钱,如果朝廷加税,他们就要亏本,莫非君实相公想看着商人破产吗?”

司马光呵呵两声,“中小商人,当然要照顾,我准备上书,建议朝廷废了普通小农的过路税,以后再往京城贩运蔬菜粮食,瓜果梨桃,不需要交税。但是……煤矿,铁矿,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样!能经营煤铁的,都是有钱人,而且煤铁的利润也高,规模庞大,每年几百万贯的金流,不加税天理不容!”

“你这是区别对待,讲不通的!”

“有什么讲不通,自古盐铁专卖,我朝此前酒水也要买扑,落实新法的时候,为了繁荣商业,才把酒水,茶叶等项目放开,是让利于商。如今煤铁重要,更盛往日千万倍,岂能放任自流?”

这些大臣是越吵越激烈,政事堂跟一个菜市场一样。

狄青看着舌战群儒的司马光,几次想张口帮他,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他越发尴尬,想想也真是惭愧,他一个武夫,本来就不该掺和这些事情。

回去啊,一定要尽快把产业处理了,一点也不要。凭着俸禄,足够过日子了,也心安理得。

当初公主就在家里说过,她告诉了狄青和狄咏,这次朝廷的争论,其实是利益之争而已,无非是代表士绅大族的官僚,希望多拿一点,朝廷少管一点。

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有道理!

只是公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从哪里知道的这些消息,真是奇怪啊?

……

“师父,你看,这是王青送给我的地图。”

赵曙献宝一样,拿出了一份精致的地图,和普通地图最大的不同,这副地图上准确标注了各种矿藏,差不多有三四十种之多。

就连王宁安都很惊讶,他在上面,能清楚找到几处很大的煤矿和铁矿,虽然位置或许不尽准确,但是已经很不错了。

看起来这个小皇后还挺有心的!

“青儿她查了好多古籍方志,又从皇家书院搬了好多资料出来,才汇总了这张图!她跟我说,不弄清大宋有多少煤铁资源,就没法决策。”赵曙满眼都是喜悦,简直甜出了蜜。

“这么多的资源财富,朕绝不会轻易让出去!”赵曙又道:“师父,你还不知道吧,其实让我替父皇守孝,也是青儿的主意,我正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母后的关系,她就和我说,王相公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变法,他选择了辞官,去游历四方,我也是效仿王相公,退一步海阔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