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60章 天牢蹲出来的学问

大宋将门 第860章 天牢蹲出来的学问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文彦博向来是个行动派,他权衡之后,立刻发动江南的种棉大户,在济州和单州种植棉花,另外又责成他们,筹集一笔资金,购买纺织机器,设立棉纺工厂,尽快运作起来。

经过了大半年的改进,蒸汽机的稳定性好了很多,幽州的毛纺工厂已经大规模使用蒸汽机,效果惊人。

纺织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200倍,使用的工人却减少了两成。

当然了,减少的工人并没有失业,而是转到了别的行业,比如物流和销售。也有更多的商人前往草原,收购羊毛。

耶律洪基是推行胡化的,他希望能抵抗大宋的文化侵蚀。

但很多东西是积重难返,而且随着倭国和高丽的大战,契丹也要从大宋购进物资,支持高丽,这样就需要向大宋出售货物,换取军火武器。

契丹还有什么好卖的,最值钱的就是羊毛。

所以整个长城以外,包括云州,再一次开始了养羊的进程,相比当初的幽州,还要迅猛无数倍。

其中原因不难懂。

因为机器使用,人工成本下来了,利润上去了,这样一来,工厂就可以用更高的价格采购原材料,用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甚至还有钱增加工人的薪水……有了利益引诱,契丹各个部落毫无抵抗能力。

他们跟着耶律洪基吃苦也吃够了,迫切需要出售一切的产品,来换取大宋的奢侈品,满足生活需要。

蒸汽机带动了整个幽州的繁荣,仅仅是上半年,就增加了700台蒸汽机,而订单更是排到了一年之后。

为了满足需要,幽州又筹建了两处机械厂,负责制造蒸汽机,制造纺织机。

文彦博看到了效果,口水流的老长,他掌控的棉纺工厂就是最早的一批客户。

他们一共订购了3000锭子,预计年底生产出棉布50万匹,加上东南的产量,就能完成向海外出售100万匹棉布的目标。

一匹棉布卖到海外,售价8贯到10贯,济州的棉纺工厂一年产出就是400到500万贯,按照百分之25交税,就是一百多万贯!

如果再加上带动的其他项目,贡献税金能达到200万贯以上。

一座棉纺工厂,就有这么大的税收,谁还敢说办工厂不好!

文彦博是越算计越高兴,他估计着兖州那边,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他,到时候就是狠狠一巴掌,扇在王宁安和王安石的脸上,让二王知道他的厉害,也让朝廷看看,谁才是真正有本事!

……

“我不同意,按照你们的办法,肯定会输的!”

王旁连连摇头,“这不是我们的办法,是王爷,还有王相公,都是这个看法,他们是赞同的分地的。”

“我不反对分地,但是不能按照你们的办法分!”吕岩坚决反对。

苏辙眉头深锁,“吕兄,说说原因。”

“这有什么复杂的,王爷定了两个标准,一个是分田,一个是发展棉纺……可目前来看,这两个标准是矛盾的。”

“怎么是矛盾的?”王旁不解道:“让老百姓过得好一点,不是更有利产业发展吗?”

“不,至少暂时不是!”

吕岩道:“我仔细想过了,王爷和王相公的分田方略,其实是想给老百姓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是王爷真正要做的,是通过分田,促进工业发展,说到底,还是要发展工业!我这么说,你们同意吗?”

苏辙道:“没错,王爷的确是这个看法,他认为只有分了田,才能构筑一个稳定的基础,有了基础,才好快速前进。”

“我当然赞同王爷的看法。”吕岩道:“但是你们考虑过没有,要发展工业,就要有钱,有原料,有劳力……如果我们现在草草把田分了,老百姓都回家种地,自种自吃,我们上哪弄钱,去建立棉纺工厂?如果没有工厂,没法和文彦博竞争,等到他们赚了钱,形成了规模,反过头来,就能把我们彻底打垮,根本不给我们发展的时间!”

王旁听得傻了眼,倒是章惇,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心说这个姓吕的不是善茬子,有两下子啊!

“吕兄,你接着说,咱们要怎么办?”

“我的意思是田一定要分,但却不急于交给每一个百姓。”

“那你打算如何?”

“我们可以把田名义上归百姓所有,但是按照用途,一起耕种。”吕岩大声道:“我们可以划出一半的田,用来种粮食,另外一半田,种棉花。粮食作为百姓的口粮,棉花作为百姓的赎金……以三年为期,百姓出劳力,产出的棉花,免费供应棉纺工厂,三年之后,用棉纺工厂的收入,帮助老百姓缴纳土地赎金,到了那时候,田地再完全交给百姓。”

吕岩说的有点绕,但是大家都听明白了,说穿了,就是让老百姓白干三年,以这三年的产出,作为棉纺工厂的原始积累。

“那三年之后呢?到时候老百姓不愿意种棉花,我们的工厂岂不是废了?”王旁忧心道。

“哈哈哈,王公子,你换个思路,如果我们干得好,棉纺工厂红火,我们能高价收购棉花,百姓赚得更多,没准把剩下的田,也都改种棉花呢!”

章惇想了想,“我支持吕兄的看法,只是文彦博弄了一帮种棉的大户,他们手上资本充裕,已经开始购买机器,我们手上可没有多少钱,那该怎么办?”

“出让股份!”

吕岩立刻说道:“章大人,你去和幽州的机械工厂谈,我们把纺织厂百分之30的股份让出去,或者他们用机器入股,我们联手把工厂办起来,等获利之后,按股份分红。另外,我们这有一百多万亩的土地,还有几十万的百姓,难道还借不到钱吗?”

……

他们几个商量之后,苏辙拍板,完全按照吕岩的方法办,并且写了一份详细的计划,派人送给王宁安。

从衙门里出来,章惇紧走了几步,拦住了吕岩。

“老兄,有兴趣跟我喝一杯吗?”

“固所愿也。”

这俩货勾肩搭背,直接找了一家幽静的酒馆,边喝边谈。

到了酒酣耳热的时候,吕岩主动说了起来。

他当初为了引进水泥作坊,结果弄出了案子,惊动了皇帝,差点连脑袋都没了,幸亏新君登基,他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在牢里吕岩就反复琢磨,他到底是错在了哪里?

后来让吕岩琢磨出了一点门道。

说到底,他就是缺少第一斗金。

明明是很可能赚钱的生意,就是因为缺少启动资金,必须硬干,结果弄出了问题。所以啊,要想当好官,必须善于经营,善于找钱!

“要说起找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弄个有钱人,就像文彦博那样,直接引进江南的大户投资。”

“嗯,吕兄高见,只是王爷和拗相公都不太喜欢这么干,吕兄可能看出原因何在?”

“这还不简单,用了人家大户,就要给他们分红,而且很可能把大头儿都拿走……你想想,商人大户拿走了大头儿,朝廷也要拿,地方的官吏差役还要拿,到了最后,给老百姓的,就不剩什么了,甚至还不如种田好过……王爷是担心激起民变,所以才希望分田,安定人心,说起来,这是一招妙棋。”

吕岩叹道:“只是分了田,就不容易筹集资金,发展工业了,这就是两难之处!”

“所以吕兄要把时间推迟三年,让老百姓用劳动换取土地!”章惇很少佩服一个人,但是吕岩的表现让他刮目相看。

“吕兄,你觉得谁会赢?”

“当然是我们!”吕岩灌了一杯酒,笑呵呵道:“那些大户是要赚钱的……他们拿了钱,会干什么?去买戏班子,养小老婆,还要跑到庙里烧香还愿?或者给自己弄个顶大顶大的园子?”

吕岩敲着桌子,道:“在我看来,这些钱没有用来发展,全都是浪费!他们浪费,我们不浪费,我们都拿来发展,章大人,你说,到底是谁能赢?”

章惇沉吟了半晌,突然放声大笑。

“吕兄啊,听君一席话,拨云见日啊!拗相公说他的学问是走出来的……吕兄的学问倒是在大牢里蹲出来的,弄得我都想去天牢蹲一蹲了!”

吕岩挑起眉梢,面带得意之色。

的确,他在牢里的这段时间,能静下心来,融会贯通。少年时读孔孟之道,读诸子百家,后来又看了六艺一系的书籍,观察了那么多事情,又做过一方百里侯,抛开各种迷思,人世间的事情,无非是投入产出而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什么复杂的!

章惇和吕岩一起喝到了大半夜,他们两个都感到相见恨晚!

这俩人也的确十分相似,虽然职位经历都不相同,但是为了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都有一股子狠劲儿,不只是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

……

时间飞逝,一转眼到了秋天。

今年是赵曙登基的第二年,也是改元的第一年,老天爷还是很给小皇帝面子,从南到北,并没有像去年一年,出现大范围旱灾,相反,各地都呈现了一片丰收景象,老百姓都在田间地头忙着。

至于王宁安,也没闲着,他要亲眼看看,究竟是文彦博这边弄得更好,还是苏辙和章惇他们更强……这注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对比,拭目以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