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64章 试点很成功

大宋将门 第864章 试点很成功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王宁安当初安排这个对比,就是想拿出实际的东西……毕竟庙堂之上高谈阔论,可以说的天花乱坠,讲得吐沫横飞。

但是靠着辩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何况王宁安最多知道一个大概的脉络,而且还是历代学者梳理的,那玩意最多只能当成参考,如果真的当成金科玉律往下推,保证会出事的。

而且别忘了,以王宁安现在的地位,随便推一项法令,没准就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受难,搞不好是要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他必须慎之又慎。

从赵曙继位,也有一年多了,王宁安除了弄出了蒸汽机之外,就没有多少动作……有些时候,他甚至在怀念,有赵大叔在的时候,至少有个人给他擦屁股,你说牵制也好,保护也好,至少能遮风挡雨,化解副作用。

现在干什么,最后都要自己承担。

这就好比从经理变成了董事长,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

但是自从踏入兖州境内,王宁安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能够很明显感觉到,兖州境内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两边的田地也十分整齐,而且每走一段距离,就能发现引水灌溉的沟渠,而且还有很多人在忙活着。

把家里的粪土挑到地里,利用深秋这段时间,整地堆肥,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看不到一个闲人,这就是给王宁安的第一个感觉。

跟着他们一起来的文彦博老脸很长,跟驴差不多了。

他本以为把棉纺工厂办起来,税收增加,一俊遮百丑,什么毛病都没了,可是皇帝不是那么好糊弄。

而且看样子兖州弄得的确比他要好,文彦博感觉自己精明了一辈子,从来都是算计无双,那么多人倒台了,唯独他能屹立不摇,这就是本事!

只是这一次他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或许自己就不该跳下来,做多多错啊……只盼着兖州的问题更多,到时候王宁安不但没法发难,还要自打嘴巴。

漫天的神佛啊,一定保佑弟子啊!

好嘛!

文相公都求神拜佛了。

可显然佛爷都不愿意管他的事情……兖州方方面面,都远比济州好太多,能很清楚感觉到百姓的满足,他们脸上都带着希望,在田里干活,不时有人用粗犷的嗓子,大唱山野曲调,别有一番味道。

“看着是不错,师父,把几位土地神请来吧!”

赵曙就在临时的行宫,召见了几个负责兖州事务的年轻官吏。

苏辙、章衡、章惇、吕岩,外加上王旁,还有几个税官书吏,全数到场。很明显看得出来,章惇和吕岩都晒得黝黑,两个人应该是没少在乡间跑,只有苏辙几个也瘦了一圈,但是从脸上都看得出来,几个人自信十足。

“按照你们的呈报,一共织出了20万匹棉布,可远远比不上济州的54万匹啊!有什么可说的?”王宁安发问。

“当然!”

章惇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睥睨地看了一眼文彦博,而后轻笑道:“回王爷的话,我们实际上是织出了37万匹棉布,仅仅比济州少了17万匹而已!我们都认为,济州虽然比我们多,但是他们的作法是竭泽而渔,得不偿失!”

文彦博黑着脸道:“你们说话要讲究凭据,织的少就是少,不要狡辩!”

“非也!”

章惇晃着头道:“王爷,可否容我们把详细的情况如实上奏?”

“说吧,不过要注意你们的言辞,不要牵扯别人!”王宁安假意训斥了两句,就让他们讲讲,是怎么干的……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吕岩是计划分成三年,然后才把田亩分给佃农。

他们和百姓沟通之后,百姓欣然答应。

大家都会算账,以往他们要交田租,要交赋税,基本上一半多的产出都要交上去……按照吕岩的设计,给他们留一半的田种粮食,剩下一半,改种棉花……实际上,他们的口粮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要多花费一点功夫,去种植棉花。

如果真的能成功,三年之后,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百姓是非常乐意的。

农民最不值钱的就是力气,越用越有,没什么可怕的!

在分田的刺激之下,兖州的百姓终于动了起来。

他们全力改种棉花,而且棉花的长势喜人,吕岩,章惇,还有不少吏员,天天往地理跑,和百姓打成一片。

经过沟通之后,又组织百姓,用两万人,把厂房盖了起来。百姓完全是免费出工,他们只花了一点砖瓦和水泥的钱。

随后章惇也入股的名义,从幽州引进了蒸汽织机,一共两千纱锭。规模只有济州的三分之二,这也是他们商量过的。

如果一上来就权利种棉花,也不顾百姓生计,缺少口粮,饿死了人,那可是要捅娄子的。宁可步子稳一点,不要急功近利。

就在工厂建立的同时,吕岩又组织百姓,修了十几条的引水渠。

不但解决了棉花的灌溉问题,而且还把其他的口粮田也给灌溉了。

在济州,因为争水而出现的械斗,不但没有发生,还让百姓的粮食普遍增加两成产量。别小看这两成,原来吃不饱的人能吃饱了,吃饱的人,有了一点余粮。

这下子让苏辙看到了希望,他立刻在兖州成立了学堂,专门收农家子弟,也不要求这些人读书考科举,只要求识字,会基本的计算,能看懂说明……然后又从幽州聘请了两个百工院的讲师,让他们培养这些年轻人。

其中表现好的,可以进入工厂,一边上学,一边操作,每个月能拿100文,这点钱放在洛阳,实在是少得可怜,但是放在兖州,那可就不一样了。

普通的学生,一个月束脩只要50文,也就是说,上学,学得好,不但不花钱,还能给家里赚钱!

这一下子学习的风气全都带动起来……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孩子送进学堂,不为了读书明理,而是为了学手艺挣钱!

要知道,一个熟练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5贯钱,如果学会修理蒸汽机,那可就更了不起,甚至每个月能拿到上百贯!

在工厂做工,和乡下耕田,最大的区别就是工厂每个月发钱,而种田,一年到头,就有那么一次收获,赚得太少了。

所以兖州的百姓,都愿意在教育上投入财力,甚至不惜血本,谁家的孩子表现好,能提前选入工厂实习,家里都会敲锣打鼓,大肆庆祝。

正因为尊重技术,努力培养工人,兖州的棉布质量,普遍好于济州的,这个不是吹牛,光是对外销售,他们的价格就比济州的贵了500文。

“王爷,天竺和大食的商人都说了,明年愿意加大在兖州的订单,我们也准备购进更多的织机,估计到了明年,兖州的产量就能全面超过济州!”

文彦博老脸铁青,他咬了咬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反倒是赵曙,他好奇道:“明年要增加产量,就要多种棉花吧?”

“嗯,的确如此。”

“那粮食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粮食主要还是外购!”章惇道:“陛下,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运销公司,另外也和天竺谈好了,明年他们会贩运粮食过来,同我们进行交换。”

提到了运销公司,王宁安也笑了。

“据说你收购棉花,贩运棉布,都是这个公司干的?”

“王爷明鉴,这个运销公司是百姓出人力,棉纺厂出资本,合伙创立的,为的就是减少流通环节,对棉农的盘剥!”

说到这里,章惇还瞟了一眼文彦博,心说老家伙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吧!

我们下的功夫,可比你深多了!

说起来,这个运销公司,还是吕岩的主意。

之前王宁安也曾经鼓励过,各地成立运输蔬菜和畜产品的公司,解决城市的需求。

吕岩把这一招借鉴过来,他还给王宁安和赵曙上了一课!

文彦博在济州那边,弄出了很多的弊病,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而运销公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吕岩感慨道:“多年以来,朝廷政令不下乡,地方上都是谁说了算呢?有乡绅,胥吏,族老,甚至流氓地痞,乱七八糟的帮会……他们层层盘剥,敲骨吸髓……从老百姓手里收购棉花,他们都要捞一笔,如果百姓购买粮食,他们也要扒一层皮。如果不把这些人解决掉,任何改变,不但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还会变成害民之法!”

他这话既是给文彦博说的,也是给自己说的。

当初吕岩不就是错用了胥吏,才弄出了人命官司,他是痛定思痛,这一次直接让百姓组建公司,把棉花从田间送到工厂,把百姓需要的东西,从城里运回乡村……他们只收取很微薄的运费,这样做,既提高了棉花的收购价格,又降低了工厂的成本,实在是一举两得!”

听到这里,就连文彦博都不淡定了!

哎呦……老夫怎么这么傻啊!

为什么在济州不这么弄,否则又怎么会天怒人怨,不可收拾……文彦博是追悔莫及,可王宁安却品味出不一样的东西,假如没有分田,如何动员百姓,如何扫荡那些渣滓,拗相公和自己谈了那些,又有兖州的试点……下一步该怎么办,王宁安的心里终于有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