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老婆是花木兰 > 第926章 举荐

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926章 举荐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2:03 来源:笔趣阁

赵俊生从御案上拿出三个奏本在众臣眼前晃了晃,实际上这只是三个空白奏本,他犀利的目光在众臣脸上一扫而过,只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心里一抽。

“朕昨天才回长安,今日就收到了三本密奏,这三本密奏都是反应数年来黄河河道清淤、沿岸河堤加固加高、植树造林的若干问题!密奏中说,朝中有大臣与地方官吏相勾结,侵吞、层层克扣治理河道的款项,在使用材料上以次充好、用工不足、土方、岩石都达不到要求,使得河堤的质量营并不过关,这才造成了这一次的黄河决堤!”

被召集过来的几个重臣听闻此事一个个面露惊骇,他们已是大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虽不说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但一般的事情根本不能让他们的心起丝毫的波澜,可这事实在太大了,涉及到三十万人的死和数百万人受灾,一旦这三本密奏上所述是事实,那么大乾朝堂上只怕会来一次大地震,到时候人头滚滚、受到牵连的人会不计其数!

赵俊生等这几个重臣消化了一下这个事情,又神色淡然的说:“朕还是很相信我大乾朝臣和地方官吏的,相信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但朕对这三本密奏上所述内容也不能当做没看见,因此······”

大臣们都知道,有密奏之权的人都是资历深厚、又深得皇帝信任的人,皇帝既然把这三本密奏拿出来并召见他们,肯定是想要过问此事。

果然,只听赵俊生继续说:“因此,朕还是觉得应该查一查才能让人放心!”

梁寂站出来行礼道:“陛下,敢问这三本密奏是何人所写?”

赵俊生目光移到梁寂脸上,立时给梁寂带去了巨大的压力,“既然是密奏,那么为了防止上奏之人的身份泄露出去而遭到报复,为了保护好他们的安全,朕不能公开他们的身份!”

大臣毛修之站出来行礼道:“陛下,目前正是救灾赈灾的关键时刻,此时若是调查此事,只怕会引发救灾赈灾官吏们的恐慌,若是赈灾救灾官吏们不能把心思都放在救灾赈灾上,如何能让他们帮助百姓们重建家园?臣建议对待此事还是慎重一些,等救灾赈灾事宜进入尾声阶段再派干臣进行调查为宜!”

李元德站出来却说:“陛下,如果要对此事进行调查,臣认为越早越好,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于调查,毕竟要查证此事还是要有证据,证据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的!”

赵俊生问道:“若要调查此事,谁来主持比较合适?”

几个重臣互相看了看,眼睛都流露出担忧的神色,这可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若是真查出来一些什么,那肯定得罪一大批人;若是什么都没有查出来,那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皇帝要真是揪着这事不放,再派人去查,一旦查出来什么问题,事情可就真的无法收场了,帝王之怒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了。

在场的重臣都无法保证自己这一系的官吏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任何问题,一旦查到他们自己那一系的官吏身上,很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这几个大臣很快反应过来,与其让别人去查这件案子,还不如自己举荐可靠的人,如果是自己人查到自己人身上,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让别人去查,事情就脱离了控制,很可能会被对手利用此次机会打击异己。

于是,众大臣纷纷站出来举荐可靠的人。

在众大臣举荐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引起了赵俊生的注意,那就是尚书右丞慕容琚,此人是李元德举荐的。

赵俊生问道:“李卿为何举荐这个慕容琚呢?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右丞!”

别看尚书右丞是尚书令的佐官,可这个官职的秩比并不高,放到地方上,地方官吏们会因为他是京城来的官而对他恭敬有加,但如果牵涉到巨大利益,要动真格的时候,只怕是镇不住场面。

李元德说道:“陛下,这个慕容琚的官位的确不高,身为尚书右丞掌管钱粮谷物,他担任此职多年,每一笔账目都很清楚、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前段日子,他家中的房子倒了一角,也不推倒了重建,是他自己和两个儿子一起动手修葺的!”

赵俊生笑道:“这个慕容琚似乎颇有意思,他祖上是什么出身?”

“回陛下,慕容琚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曾孙!”

赵俊生有些惊讶:“哦?不曾想他还有这等出身······也罢,康义德,宣他觐见!”

“诺!”

慕容琚此时还在家中提心吊胆,是他建议裴进和梁寂等朝中大臣们不举办北征大军凯旋入城仪式的,此举肯定一起了北征将士们的强烈不满,尽管他的出发点是消除矛盾爆发的可能,可这么做等于是淡化了此次北征大捷的影响力,军方能不恨他?

长子慕容白曜一身戎装走了进来,身上的铠甲随着他走动哗啦直响,他进得屋来看见慕容琚愁容满面的长吁短叹,上前见礼:“阿爷!”

慕容琚抬头看了看长子,脸上露出了勉强的笑容:“曜儿回来了,今日当值可还顺利否?”

“回阿爷,还好!”

慕容白曜看了看慕容琚,问道:“阿爷还在担心那事?”

慕容琚苦笑:“不担心是假的,为父这次可是把整个军方都得罪了狠了!”

慕容白曜沉默了一下,开导父亲说:“河北河南两地白骨累累、数百万灾民处在饥寒交迫之中,遍地哀嚎,此时若是长安大肆庆祝、一片欢腾,一旦被有些人伺机挑拨,很可能会引发灾民不忿,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叛乱,父亲建议上官们不举办庆典是明智之举!阿爷不必担心,陛下是圣明之君,必不会因为此时降罪阿爷的!”

慕容琚摇头叹息:“儿啊,为父倒不担心自己,为父已经大把年纪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为父是为你们兄弟二人的前途担忧啊,如今为父得罪了军方上下一大片人,今后你在军中只怕是举步维艰了!”

“阿爷不必为儿子担心,只要有机会出战,凭儿臣的本事,要挣得战功不难!”

父子俩正在说话,小儿子慕容如意跑进来叫道:“阿爷,宫里来人,有太监,还有禁军甲士!”

慕容琚父子二人听得脸色大变,过了好一会儿工夫,慕容琚定了定神对兄弟俩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们兄弟二人随为父去接旨吧!”

说罢,慕容琚带着两个儿子走出堂屋迎接中使。

来到院子中间,三个太监带着一伍禁军甲士走了进来。

“尚书右丞慕容琚接旨!”

慕容琚带着两个儿子跪下。

领队太监高声道:“陛下口谕,宣慕容琚即刻进宫觐见!”

跪在地上的三人都是一愣,慕容琚回过神来立即答应:“臣遵旨!”

在前往皇宫的途中,慕容琚一直是忐忑不安的,他只是一个小校的尚书右丞,平日里连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极少,更别说被宣召去面圣了,皇帝到底是何意?

等到了勤政殿门外,他心里仍然是七上八下的,等了好一会儿工夫才被宣进殿内。

走进殿内,慕容琚发现大殿里站着几个朝廷大佬,都是宰相身份的重臣,他心里在这一刻闪过了许多念头和想法。

“臣尚书右丞慕容琚参见陛下!”慕容琚高呼一声后跪了下去,他的官职太小,又是第一次被宣诏觐见,他得以正式的礼仪朝见皇帝。

赵俊生此时正在看一封卷宗档案,这是慕容琚的档案卷宗,上面记载而来他的出身、生平履历、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为官官声、政绩、政见观点等等。

赵俊生看完卷宗档案,抬头看了看还跪伏在地上的慕容琚,问道:“朕听闻是你建议众臣不举行北征将士的凯旋入城庆典?”

“是的,陛下!”

“当时你为何会想要建议重臣不举行庆典?”

慕容琚回答说:“回陛下,臣以为当时爆发了重大灾情,造成了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一百多万灾民受灾,实在不宜举行庆典活动,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在灾民之中煽风点火,很可能会引发灾民的不满、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朝因为这次灾情已经损失惨重了,若是再出大事,动摇国本都不是不可能的!”

赵俊生合上卷宗,起身从御案后走出来,“你应当知道此举会引起北征将士们的强烈不满,将士们真要闹起来,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右丞,只怕还承受不起他们的怒火,就算是朕也不一定能顶得住压力,你难道不害怕吗?”

慕容琚老实回答:“陛下,臣当时没想那么多!”

赵俊生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好一个当时没想那么多!朝廷就需要你这样不计个人得失、只要认准是真理就要有冒着掉脑袋的胆量拼死力谏的人,平身吧!”

“谢陛下!”慕容琚如释重负,暗暗松了一口气,站了起来。

赵俊生走到慕容琚旁边,问道:“你对于河内段黄河堤坝决堤之事是怎么看的?它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堤坝不够坚固、不够高、河底泥沙没有及时清理而造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