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老婆是花木兰 > 第928章 不寒而栗

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928章 不寒而栗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2:03 来源:笔趣阁

赵俊生看完报告笑着说:“没想到慕容琚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作为切入点,并成功的打开了那些地方官吏苦心经营的铁板关系网,接下来咱们就看慕容琚怎么打碎这座冰山!”

林敬辉问道:“陛下,黑衣卫是否要继续深入调查此案?”

赵俊生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么似乎很浪费资源,他摆手道:“不必,不要忘了你们黑衣卫的主业,此案你们只需要关注即可,每过几天向朕报告一下慕容琚调查此案的进展!”

“诺!”

实际上按照赵俊生的本意应该是让御史台派人去查,御史台查这种案子是名正言顺,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只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未有听过存在官吏有贪墨河道治理款项的传言,这是极不正常的,就算再透明的款项使用账目都会被人质疑,任何一笔朝廷拨款都有人关注它的使用过程,唯独河道款项使用没有遭到过其他人的怀疑。

那么御史台在这件事情上是不是太懈怠了?还是御史台有人压下了所有质疑声?又或者御史台派往相关地区的御史都被那些地方官吏拖下了水?

想到这里,赵俊生有些坐不住了,他还真担心御史台出了大问题。

“来人,摆驾文华殿!”

两个太监在前面开路,在大太监康义德的陪同下,赵俊生来到了文华殿的卷宗馆。

文华殿收藏着一百多万卷古籍书册、字画,还有大量甲骨、竹简、拓碑,相当于一个大型图书馆,此外文华殿还有一个卷宗馆,这里存放着大乾所有官吏武将们的卷宗档案和许多机密卷宗。

这个卷宗馆迁都长安之后新建的,有三层,第一层存放的是大臣官吏和将校们的卷宗档案,第二层和第三层存放机密卷宗。

文华殿的其他藏书阁,皇族中人可以进入阅览,但不能带走、借阅,唯独卷宗馆不行,想要进入查阅卷宗,只有得到皇帝的允许才行,而且还必须有管理卷宗馆的太监陪同随行和监督,只能查阅相关卷宗,不能查阅其他档案。

整个文华殿通风、干燥、但又有相应的防火设备,大殿周围就有好几个水井和许多木盆木桶,一旦发生火灾,宫中太监宫女们可迅速赶来救火。

在卷宗馆当差的太监们正在进行着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他们把一些卷宗、木牍和竹简拿出来晒一晒,日常可防潮、驱虫,起到保养卷宗档案的作用,有些卷宗太陈旧了,需要重新誊抄。

赵俊生到了卷宗馆门口之后,正在做事的太监们纷纷下拜,“拜见陛下!”

赵俊生对卷宗馆管事太监吩咐:“朕来查阅几分卷宗,各人继续做事吧!”

“诺!”管事太监答应,对太监们摆摆手,大家又各自继续忙碌。

赵俊生走进了卷宗馆内,一眼看去,一排排书架摆在馆内第一层,每一排书架上放在大量的卷宗,这些全部都是人事档案卷宗,分为两个大区,分别为朝廷直属官衙和各地方官衙,两个大区内又分别分为若干小区域。

管事太监快步跟上小声询问:“不知陛下想要查询什么卷宗,奴婢愿意为陛下找出来!”

赵俊生一边走一边说:“朕要查看最近十年内御史台派往黄河下游沿岸各郡的官员卷宗!”

“奴婢明白了,请陛下稍后片刻!”管事太监答应,转身对几个太监吩咐几句。

太监们迅速行动起来,很快就抱来一大摞册子,每一本册子上都记录了一个官员的出身、家庭成员上溯四代以上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他们的姻亲关系、亲属和社会关系,更记录了该官员任职、升迁履历、功劳政绩和过失受处罚的情况,例如他们在当任某职务期间的上司是谁,有哪些同僚、这样的卷宗内甚至记载着该官员在当然该职务期间的上司和同僚升迁、降职、革职的相关记录,在卷宗开头就有针对该官员的评语,这些评语是候官司负责调查该官员的人员所写,评语中有对此人的性格、为人处世、为官和思想言论等各方面的描述。

赵俊生一看这么大一摞档案,看着也头疼,于是问道:“哪些是负责调查河道治理拨款款项的御史卷宗?”

一个太监把一册一册翻开来看,把符合赵俊生要求的册子都放在一边。

赵俊生拿出一册来看,这上面记载的官员信息可比吏部衙门内的官员信息详细得多,有很多官员的**都被记录在这上面,而在吏部的官员卷宗上是不可能看到的。

一共有二十多册,赵俊生花了一刻的时间看完,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这些御史在调查河道治理款项调拨的过程都没有发现款项使用方面的问题,反而发现了有些官员的其他问题,这些御史因为有这样的政绩,所以回京之后都得到加官和升迁。

赵俊生看完后问道:“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的了?十年的时间,黄河下游沿岸地区那么多,御史台怎么可能只派出去二十多个御史?”

管事太监立即扭头问寻找档案的太监:“怎么回事?”

那太监回答道:“自然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御史因为在任上殉职,已经死了,所以这一类死去官吏的卷宗是另外存放的,不在这里!”

赵俊生眉头一皱:“去把那些死了的御史的卷宗也都拿过来!”

“诺!”

不久,太监们又拿出来二十多册卷宗,赵俊生一一翻阅,等他翻阅完毕,发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事实,这二十多个死去御史只有三个是在任上病逝的,其他人全部是在任上意外死亡或被刺杀,有坐船时翻船淹死的,有失火被烧死的,有骑马时坠马而死的,有被房屋突然倒塌砸死的;也有在巡视时突然被人冲出来刺死的,有被刺客刺杀,有死在青楼的。

赵俊生越看神情越凝重,御史被人刺杀并不奇怪,他们在调查时必然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探查到某些人不可告人的**,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但是这么多意外死亡就很不寻常了。

刺杀案没有一件被侦破的,那些意外死亡案无一例外都被刑部派去调查的官员认定为意外死亡,不存在谋杀或刺杀的疑问,还有两个御史被人明目张胆杀死的案子,凶手都供认不讳,一口咬死跟死者有仇,属于仇杀。

如果这里面没有什么问题,只怕是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

如果赵俊生不把这些卷宗连起来查看,绝对想不到这里面有这么大的问题,这也不能说刑部的官员们不敬业、没有尽忠职守,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这些意外死亡案件联合起来,更没有人想到这个上面来。

赵俊生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心里更加决定要把这件案子查一个水落石出,他倒想看看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说朝廷之中没有人为那些地方官吏充当保护伞,打死他也不相信,因为没有权势极大的朝廷重臣,根本不可能把历年来各种与河道治理款项调拨使用问题压下来,关键是此人到底是谁?

还有,刑部那边派出的查案官员是否有问题?

从卷宗馆回到勤政殿,赵俊生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陛下!”

一个声音让赵俊生回过神来,他抬头一看,是一个太监,问道:“何事?”

太监拿出一个奏本:“陛下,这是慕容琚派人送来的奏本,用的是密奏!”

赵俊生心头一跳,作为钦差大臣的慕容琚是自动拥有密奏之权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般来讲,慕容琚如果要有奏章应该走通政司才对,这样比较负责规定和程序,但他却选择了密奏,这说明他担心走漏消息,他担心的不是地方官官员,那些人还没有能力查看他的密奏,手伸不到朝廷里来,他担心的消息在朝廷走漏。

“看来慕容琚也怀疑朝中有重臣参与此事,要不然慕容琚不会使用密奏!”

赵俊生目光中有一丝精光一闪,他打开密奏看了起来,原来慕容琚已经查出了不少问题,涉及到不少官吏,但目前那边正在赈灾,而且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天气转凉变冷了,如果不能在寒冬来临之前解决几十万无家可归的百姓们的住房和生计问题,这个冬天就会冻死、饿死很多人。

目前灾区还需要那些官吏进行赈灾,如果慕容琚对相关官吏进行查处,他担心会影响赈灾的效果和速度,不能在寒冬来临之际解决那几十万人的过冬问题,一旦被人有心人煽动,那些受冻挨饿的百姓很可能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问题。

这还只是慕容琚在密奏中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他其实是担心那些受灾百姓造反。

现在在灾区爆发的瘟疫已经被控制住了,慕容琚在密奏中请求调动当即驻军协助支持赈灾事宜的官吏们给受灾百姓们重建房屋,先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时此举还能起到维持安全稳定的作用,就算把一部分官吏拿下,即便有人心怀叵测进行煽动,有军队近在咫尺也能起到威慑作用,灾民也不敢轻易冒险起事。

调动当地镇戍军还有一个作用,防止那些被查的官吏狗急跳墙调动郡兵和县兵发动叛乱。

赵俊生想了想,提笔在密奏上写了一个准字,交给太监:“马上派人给慕容琚送去!”

“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