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十章 大姑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十章 大姑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大姑,大姑?”周至试着喊了两声。

背后有人说道:“这儿呢,刚在你刘嬢家看电视来着。”

周至扭头,见到了那消瘦单薄的身影:“大姑。”

又对着侧对门门口站着的一胖阿姨挥手:“刘嬢。”

“周至来了。”那胖阿姨笑道:“听你大姑说你住院动手术了,这是出院了?”

“没事了。”周至笑道:“这不出来就先给大姑报个平安嘛。”

“那可应该。”刘嬢笑道:“你是不知道这几天我遭的罪,耳朵都给念出茧子来了!哈哈哈,见到你就好啊!”

“谢谢刘嬢关心。”

大姑将自己小屋的灯拉开:“传家宝啊,快进来。”

周至顶着一脑门子的黑线进了小屋:“大姑,这称呼我们能不能改改,以后别再这么叫了好吗?”

大姑坐在床边上,看着坐在白柳藤椅上的周至:“听你妈说住院了,吓得我不轻,还说这两天去看看的。”

“表哥呢?”

“他?不知道在哪个狐朋狗党那儿呢。”

“哦。”

大姑是苦命人,周至祖父母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当时才十五岁。

老爸那个时候才五岁。

街道看这家人实在是可怜,于是安排了姑妈在县里纺纱厂做工人,就这样将老爸拉扯到大。

听说姑妈有个青梅竹马,就因为老爸拖累,最后没成。

直到很晚姑妈才结了婚,有了一小子叫何大勇,结果没几年,姑爷又得了肺结核,没多久就走了。

何大勇从小就是个小流氓,混不吝,老爸想了不少办法,才将何大勇送进了县里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里小年轻多,于是这表哥就算是找着自己的一方江湖,成天厮混,自打进了厂,就没怎么回来住过。

老周家和老妈古井乡的大家族不同,根据姑妈说祖父就是单丁,卖小汤圆担担面的,结果自己倒饿死了。

到了她这里,也是老爸一个单丁。

而到了周至自己这里,还是一个单丁,然后……就迎来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于是周至就成了三代单传,而且大有继续单传下去的趋势,在大姑嘴里,周至就成了“传家宝”。

说起这个姑妈就咬牙切齿:“这都怪你幺舅,要不是他,你都该还有个弟弟的!”

周至说道:“给幺舅的拐杖做好了,还说过两天就给他捎去呢。”

“这背霉的老东西!”大姑不忿:“看他干啥?就让他死蛮州好了!”

周至不由得苦笑,这又是老辈儿之间陈谷子烂芝麻的恩怨了。

大姑嘴里的“背霉老东西”,却是苏家那边出过的大人物,夹川县的老支书——苏秀邦。

苏秀邦在当支书的时候,可是为夹川干了好些件大事儿。

第一件就是修造了夹川县的首座跨河大桥,红水河大桥。

这座大桥以当时的建造标准来说非常高,桥墩枯水期离河面十数米,双拱大支撑,双向车道,将夹川县城和红水河对面的马街镇,以及马街镇下面,长江下游十数里的榕山镇,联系在了一起。

这项举措在当时可谓超前,将被红水河分割的两个大镇联系了起来,相当于为夹川县拓展出了一个“沿江经济带”。

这也给一个当时国家级的大工程——蜀川省天然气化工厂落地夹川,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而化工厂给榕山镇和夹川县带来的提振作用,在那个年代里,可谓是立竿见影。

在榕山镇中心小学当教师的大嬢,她家的儿就是化工厂供电班的工人。

第一件事情搞定之后,幺舅又干了第二件大事,带动全县乡镇,养猪!

当时国家不让私人养,幺舅那就办集体猪场。

去乡镇,无论是开会还是办事,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将县委小吉普开到猪场去,先视察那里。

当时的蜀川省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生猪大省,而夹川,又被幺舅搞成了蜀川排名第一的生猪大县!

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曾经有一百八十多个县派出代表团,来夹川考察生猪养殖业,当时老爸也在县财委,接待过不少。

后来每每说起这事儿,老爸都说这些代表团,是为了吃一口猪肉来的。

那个时候,只有夹川县招待所,办得起豪横的肉席!

但是幺舅也有他的毛病,就是工作作风比较粗暴,独断专横,骂人厉害。

计划生育政策出来的时候,老妈已经怀孕了几个月,其实从政策上讲,是可以生下来的。

幺舅觉得这样会被人戳脊梁骨,于是给老妈老爸做工作,让他们带这个头。

最终这孩子到底是没有留下,而大姑痛恨幺舅原因,就在这里。

这老东西想要断我老周家的根啊,从此怨念深重。

即便现在幺舅已经是蛮州市的副职高官,但在大姑嘴里,依旧是“那个老背霉”!

周至现在在大姑的主场,也只好顺毛捋,一起声讨幺舅:“那是,大干部不都这样?家里沾不到光不说,还要受他连累的多!”

说完赶紧转移话题:“不说他了,家里最近是做了榨菜?怎么一股榨菜味儿。”

“传家宝鼻子真灵,才帮你刘姨做了七八十斤。”

大姑做小菜的手艺可以说是夹川一绝,反正自打大姑走后,周至就再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小菜。

这些小菜,主要就是夹川人饭桌上佐食的东西——糖蒜、藠头、洗澡泡菜、盐白菜、水豆豉、红豆腐、榨菜酸菜……

这个小院里,只要大姑的泡菜坛子起开,那是满院飘香。

到后来院里人家都懒得自己做了,丢不过那人。

干脆,都请周六嬢帮忙搞定得了!

看大姑在周围人里边的称呼就知道,老周家以前人丁,是多么的艰难。

爷娘加崽整八个,到头来就剩大姑和老爸。

“其实以大姑你这手艺,可以考虑收费的。”

“那怎么行?让人笑话。”

“大姑,有没有考虑过开个小摊子?就卖卖糖蒜红豆腐啥的。”周至继续诱导:“我看张家沟市场里那些摊子,没一个能跟您这味道比,可钱也不少挣!”

“你要是觉得可以,我去和老爸说。”

“不要不要。”大姑连连摆手:“我现在这样不也挺好的?”

现在大姑在新华书店门口负责收发,顺便卖卖报纸,其实就是看门的,不在编制,收入菲薄。

但在大姑心里,那是正经有面子的工作。

还对小工商业主有歧视,说人家“负贩走食”。

第一次听到这词周至还去请教过四表舅,四表舅解释了前俩字,说所谓“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是形容的城市小工商业者。

后面俩字却是生造出来的,说得是奔走谋生,食不归家。还问周至这话是谁说的。

周至心里头就感觉好笑,祖上那是卖汤圆担担面饿死的,小时候周至还问过老爸这个问题,没吃的可以吃家里汤圆跟担担面啊,怎么就给饿死了呢?

说起来,老周家才是标准的“负贩走食”!

不过好笑的同时,也暗暗心惊和心疼大姑深藏不露的文化水平,周家祖上,可不像是能造出这等词儿的人家啊!

老辈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周至也改变不了,只好又闲聊几句,便即告辞。

回到家中,老爸正在看“县新闻联播”,里边传出播音员的声音。

“今日,市天然气公司领导某某,某某,前来夹川县天然气公司视察。书记华玉良陪同,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春节期间,天然气公司一定要居民生活用气,让全县居民,欢度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二十一寸的熊猫彩电里边,华玉良和市电力公司领导的后面,还跟着一位容貌俏丽,装扮入时,神采风貌不同于众人的俏丽女士。

那是县天然气公司的经理——张芳玉。

周至瞥了一眼电视:“爸,妈,明天我想去一趟蛮州。”

“和尚不是要来家里?”老妈手上走着毛线棒针,眼睛看着电视:“客人来了,主人跑了,丢人家一个人在家里?”

“就一两天。”周至说道:“和尚回家哪次不要搞一铺排?三两天也来不了。”

“你还有伤口。”

“这不是给幺舅的拐杖做好了吗?”周至笑道:“我想节前给他送去。”

“找人捎去不就得了?”老妈说道,然后威胁周至:“还有,下次干这事儿先跟家里说一声,不然你仔细皮肉。”

“大不了压岁钱里扣。”周至赶紧说道,老爸面善心黑,下午的话风里边,可是藏着要借此事拿下自己全部压岁钱的意思,得趁此机会给自己争取一下。

“这可是你说的。”老妈对自己的威胁产生效果,感到很满意。

周至就见老爸在边上偷偷叹了口气。

“那是,我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面子给你们用了不划算。”周至笑道:“所以我要亲自去送。”

老爸盯着电视开口:“你幺舅在夹川工作的时候,在乡里很多时候都是靠步行,膝盖是那时候落下的毛病。”

“不过他还没退休,你送他拐杖,他可能也不会用来帮助走路,揍你差不多。”

“再过几年做调研员发挥余热的时候,总就能用了嘛。”周至不以为意:“这叫未雨绸缪。”

老妈转头,正好见到电视里张芳玉巧笑盈盈的样子,便对老爸的目不转睛有些不满,拿手里棒针戳了他一下。

老爸转头看着老妈,一头雾水,感觉这娘们莫名其妙。

老妈却自在地走着针线,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正好,顺便把账本给你小六姐送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