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二十三章 编辑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二十三章 编辑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之前吴家只有地没大院,那大院就是吴灵弼寄钱回来修的。

而他自己学业也不耽误,成了当时世界知名的建筑权威,国府顾问。

老爷子在米国去世,后来儿子吴宸修还坚决回国,现在是渝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而留在国内这支就惨点,因为成分和海外关系问题,干爹吴灵均年轻时候吃过很多苦,挖过煤渣挑过粪,做潜水员摸死人,没人愿意干的,就该他干。

但是即便人都这样了,还是一样好学,实在没书看,就去法王寺周围农家收集被抛散的经书,下放劳动时就收集乡里的典故传说,谚语山歌,记了好几十本。

恢复高考后,连续两年都考上了大学,但都没去成,到第三年降低要求,清北不敢想了,简简单单考了个川大中文系完事儿。

这干爹可是周至的偶像,当年周至抱着《汉书》去跟四表舅请教《五行志》,四表舅摇摇头,这活整个夹川,只有小老吴能来。

四表舅这么叫干爹是有讲究的,老吴表示水平差不多,这么叫着亲切,但是又实在岁数差别太大,于是在前头加个小字。

当时的小老吴还不是周至干爹,周至还管他喊吴伯伯,于是抱着书去文化馆,吴灵均一看乐了,我们家乔木指望不了了,竟然不晓得身边还有个你!

不过《五行志》对你现在来说实在太难,拍了拍周至的小肚皮,先把天上星宿,地上山川装里边吧。

然后取出一副星图,一副地图开讲。

那一段时间的学习,彻底打开了周至的眼界,吴伯伯肚子里,全是他在新华书店看不到的东西。

在吴伯伯的讲解里,天上的星宿是另外一种组合方式,还对应于华夏大地各个地方,地上的那些名字,在吴伯伯的讲解下,将自己读过的史书串联了起来。

以前想当然以为所在的一些地方,吴伯伯能够一一指出自己的谬误。

就着中国地形图,看着那些河流隘口,形势险要,再学一遍《史记》,跟自己抱着文字枯读,完全就是天与地的境界差别。

很多东西,吴灵均信口就能来。

不光历史,还有文学。

这个本来是周至的强项,但是吴灵均讲楚汉,会顺带提到周至知道的,汉高祖的《大风歌》。

然后还会告诉周至不晓得的,这歌啊,汉武帝也做过一首。

比如讲乐府,讲到周至晓得的“青青河边草”,就还会告诉周至,《饮马长城窟行》,隋炀帝也做过,唐太宗也做过。

是当是流行的一种边塞歌行体。

再比如讲宋朝,除了周至知道的欧阳修《朋党论》,会告诉周至,其实当时前后吧,还有另外两篇《朋党论》。

这些是如今的书里边根本就找不到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思索,总结,才能得到,实打实自己的东西。

这也让已经可以在语文老师李大山面前装逼的周至,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简直孤陋寡闻。

原来井底之蛙,竟是我自己。

因此当老妈说你愿不愿意让吴伯伯做你干爹的时候,周至立刻点头如捣蒜。

后来周至才知道干爹叫吴灵均。

灵均,是屈原的字。

干爹的教育很有特色,有个儿子,比周至要高一届,名叫吴乔木。

因为当时楼下余老爷子那里,有出著名川剧的黑胶唱片,叫《乔老爷上轿》,因此倒霉的干哥哥被无良的干弟弟取了个“乔老爷”的小名。

乔老爷是清官,所以干爹不会给乔老爷零花,放假前给二十块,自己做凉糕进西瓜想干啥都随你便,记得开学还钱就行。

于是乔老爷就戴个草帽拿个蒲扇,三伏的天在路边卖西瓜冰棍。

耽误不了学习,因为乔老爷厉害的地方,就是只用三天,能把暑假作业全部做完!

后边就是纯玩,他爹妈还不管!

这种学霸基因,有时候让周至能清晰感受到老天爷满满的恶意。

乔老爷自学水彩,能够将周至《奥秘》画报上那些西方科幻图画,画得一模一样。

到了高一发现自己色弱,立刻把水彩丢了,跟着周至玩书法,另外自学国画水墨。

到现在书法水平已经和周至差不多,水墨水平周至不太明白,反正这娃去年在市级比赛拿了一回二等奖。

成人比赛!

前世的乔老爷因为夹川县的教学水平,高考只考进了川外,但是到了那里才开始真正发力,后来和长房老堂叔成了校友,一路硕士、博士、出国进修、回校任教……

最终活成了干爹曾经想要变成的样子。

不过这个时候,乔老爷还只是个高二学生,一到假期还每每被周至鄙视。

因为干爹和乔老爷的影响,周至后来也走上了假期挣钱的道路。

不过周至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卖艺,乔老爷是卖身……啊不卖力。

承包食堂的利润,我能告诉你一西瓜贩子?!

想起这些周至就感到很温暖:“那就一傻子,今年不能跟着他干,让他跟着我干!”

“干啥?”

“暂时保密!总之活少,钱多,利润大,市场饥渴!”

“真的假的哟?”这下卫非都动心了:“为啥不现在就开整?”

“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开整就亏了。”

卫宜也来兴趣了:“反正那三天没啥事,弟弟算我一个!”

周至说这些就是想拉着漂亮姐姐当门脸:“必须的!”

……

……

蜀都市,《巴蜀文学》杂志社。

“韦总编,我这里有篇稿子不错,很符合省里的要求!”小主编肖幸绢拿着一摞稿子,来到总编韦盛的办公室。

“是吗?给我看看。”

“省里的要求是批驳‘知识无用论’,总编,我觉得第一篇非常符合。”

韦盛接过来开始阅读,速度很快:“小肖,味道有些寡淡啊……”

韦盛在看的这篇,是《我的外婆》。

开篇的确有些寡淡,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文字质朴,描写的就是一个农村老妇人的一些小事儿。

应该是一个孙儿辈写的,还有一些城里人难得见到的农村人生活的小技巧小智慧,虽然淡,倒是也不失有趣。

“还是不错的……”韦盛点头:“能够看出老人家的生活智慧,在艰难岁月里的乐观幽默,还有这外孙的孺慕之情……上市刊,省报都没问题。不过投我们的刊物,还是差点意思……”

肖幸绢不说话,因为这篇文章,一开始给她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但韦总编既然还在继续看,那就先不忙着开口。

再往后,当韦盛看到这位老人卖了家里存粮和嫁妆,去路边开设鸡毛店,就是为了供五个女儿上学读书的时候,终于动容了:“好!这个转折好!”

“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和之前的行文风格,其实别无二致。”肖幸绢小声提醒。

“对啊……”得肖幸绢提醒,韦盛立刻醒悟过来,又回去看了下前文,一样的寡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韦盛就像票友听到好曲儿那般,以一种先慢后快的动作,轻轻一拍桌面,啪地响了一下:“这是高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老人家对女儿们的教育方式一样。文章风格和故事内涵,是统一的。”肖幸绢有些小得意——我发现的!

再往下看,就是女儿们求学路上和母亲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文中提到,这些都是这外孙从长辈们的交谈当中听来的。

当看到母亲连夜扎火把送二女儿到渡口,船到江心,二女儿在河中回望,见到晨雾中黑漆漆的水边,依然还有上下两点微弱火光隐隐跳动的时候,韦盛也不得不取下眼镜,揉了一下眼角再重新戴上。

最后就是五个女儿都成了才,大女儿成了人民教师,二女儿成了地区妇联主任,三女儿成了派出所长,四女儿成了幼儿园院长,幺女儿成了会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文章主旨,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

是这位母亲智慧慈蔼的卵翼,是她对女儿们求学的执着与坚持,彻彻底底,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在那个对女性充满歧视的乱世,这样的坚持,远比发生在今天,更加可贵!

“熬出来就好啊……”韦盛轻轻放下稿子,长吁了一口气:“到底是熬出来了。”

“总编?”

“哦很好。”韦盛察觉自己的失态,赶紧收拾起感情:“很真挚,很感人!这故事以这样平淡的方式叙述出来,偏偏更加感人。”

“小肖啊,这篇我们要了,这期就发!”韦盛说,有斟酌了一下:“不过还是有个问题。”

“总编有什么指示?”

“这篇文体,应该算作纪实随笔吧?”

“我觉得也是。”

“既然这篇文章符合省上对我们近期的要求,又写得相当不错,我的建议还是发。”

“但我们毕竟是省级刊物,文章既然有纪实的成分,要是最后发现是胡编乱造,那我们杂志社发了,是有责任的。”

“因此在发之前,最好还是确认一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