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百三十章 准备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百三十章 准备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也是听说了一个小孩搞出了一部《夹川方言训诂》——这是辜幼文给《夹川方言田野调查》另取的一个名字;以及一部《夹川方言语法音韵研究》——这是后来那部研究性着作的名字,两部书得到了父亲和祖父的大赞,这让辜开来也来了兴趣。

辜开来也是韵学家和文字学家,此外还是《宋史》、《史通》和《集韵》专精。

《集韵》是家学不用多提,《史通》则是唐朝刘知几的一部着作,讲的是历朝史家如何着史的的论着,该书用了九年时间写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拥有极高的史学地位。

这个研究辜幼文是国内的绝对权威,现在也传给了辜开来。

而《宋史》,则是辜开来日常研究的“溢出”部分。

辜开来看来之前已经翻阅过了周至的论文,对于“开方言训诂一门”的这小破孩也颇为喜欢,言语其实是非常和蔼的。

但是周至面对辜家三代大擘的心理压力,可远比面对华玉良和幺舅大了太多倍,被辜开来问得说话都结巴了。

辜幼文看不下去了:“焕章你就放过孩子吧,这才高二呢。今天叫你来,是让你听听孩子说的‘信息化工程’,到底可不可行。”

“祖父你也放过我吧。”辜开来面对辜幼文的压力,估摸着和周至面对他的压力差不多:“院里才成立了‘集韵校定’课题方向,批给了父亲五千元。这钱啊,一分一角都有去处,真没剩余。”

“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靠这里。”辜开来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找了信息工程学院的人打听过了,他们说这孩子说的,的确是未来的方向,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随便举一个例子,目前我国使用的GB2312字库,一共才六千七百六十三个汉字,要将之用于古籍信息化工程,那基本就是个笑话,差着最少五万字呢。”

“还有就是信息技术的人才,不说别的,现在能够用王码五笔打汉字的人,手速分钟上一百的都不多,有这一手的人,哪个单位不抢着要?”

“那浩如烟海的典籍,由谁来录进工程数据库?”

“存储用的设备也成问题,光一部《四库全书》就八亿字,如果要建立达文说的那么复杂的索引标签,起码还得扩充出十六亿,那得多大?那是两点四个G的空间!不说运行,光存放它,就需要两千张磁盘!”

“现在国家多少大项目都干不过来,几乎就没有可以分配给我们人文科学研究的信息工程资源。”

“所以,现在我们就只能两条腿走路,一边就像达文如今这样,继续用老办法,用个人学养和精力去夯筑;”

“另一边,则需要将刚刚说的那些问题,一步步地弥补解决,让达文这个设想的各种条件,逐一成熟。”

“而要完成这些,又得需要跨学科的人才,父亲,祖父,说句不好听的,信息工程技术的人才,我蜀大的人文社科学系,真的怕是留不住啊……”

应该说辜开来的这些话都没有说错,而且非常务实,也是经历过院系管理实务锤炼得来的经验教训,和二老的立场又有些不同。

如今国家对于信息工程技术的人才,用饥渴二字都不足以形容,更有无数可以开出高薪的外资企业,国外学院虎视眈眈。

池薛荔这大明星,在这小宿舍里,基本就是端茶送水丫鬟的命,这时候开口道:“导师,我们学院,可以自己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啊。”

“还可以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向先进地区学习。”周至也出主意:“比如那个字库的问题,香港、台湾的繁体字库恐怕更加适合古籍收录,还有日本、韩国,他们也有部分汉字,完全可以将之收集到一起,整合出我们需要的大字库。”

“信息技术其实就是数字化,将信息转化为编码。只要方法掌握了,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充,最后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的《汉语大字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汉语大字典》是辜振铎的心血,他是副编纂,前年才刚刚出齐,收录单字五万六千多个,被誉为“新中国的《康熙字典》”,是“六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改变了中国“大国小字典”的历史。

“可谁来?”见这孩子拿出自己父亲的心血来压制自己,辜开来都气笑了,直接问出三个字。

“如果等我考上大学,这件事情还没有人做的话……”周至看着辜开来的眼睛,认真说道:“那我来。”

“好!”辜振铎闻言在一边抚掌大笑:“初生牛犊不怕虎!”

辜幼文也微笑:“蜀之鄙,有二僧。焕章乃是富者,达文乃是贫者。富者问‘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辜振铎接着嘲讽:“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辜开来被说得没脾气,只有苦笑:“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辜幼文想得要更多一些,这条路其实是非常适合这孩子的,信息工程技术和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相结合,今后就算坚持不了兴趣爱好,那在另一个专业上也不愁不能发挥,因为那也是国家急需的人才。

是人才,自然迟早会匹配相应的待遇。

不过今天周至来访的主要目的却不是这个,辜开来《宋史》大家,有此请教机会,岂容错过。

刚开始周至还只是打听宋明时期眉山、蜀都、汴京的格局,跟着慢慢深入到官制、兵制、艺文、舆服、选举之类。

不少问题问得辜开来都头大,比如王安石的新法研究和剖析,以及当时的政治斗争,就问得非常的细致。

然后辜开来就发现这娃相当的灵透,知道那个时候的士大夫在书信,口语,章奏中所用的称谓是三套,还和辜开来讨论如果下级直呼上级为“知州”“知县”“县丞”,而不称“太守”“大尹”“少尹”,算不算冒犯无礼这般细节。

还有就是物价,文科研究跨专业的极少,因此“斗米五文”四个字,数千年来就是史家表达繁荣昌盛的标志文字。

但是周至却不这样认为,觉得这种评论其实并不适合宋代,还对《唐史》和《宋史》做过粮价的研究,再结合到当代,认为粮食保持低价,不一定就能够作为百姓生活好的证据。

无论哪个时代,百姓生活的好坏,都应该用收入减去支出之后的余量大小,也就是家庭和社会的财富积累来作为标准,方才适合。

其实就这三个点,展开来论述的话,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都已经算是合格课题了,这让辜开来对周至也刮目相看。

不过感觉当然也更加奇怪,这娃啥意思?关注点怎么都在如果置身在北宋,该如何与各色人等交往,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头?

很多问题都如同天马行空,比如那个职官的口语称谓,是辜开来以前都没有想到的,尤其是中下级的官员,基本都不是历史大老们关注的焦点,现在被周至提出来,就连辜开来都感到颇为有趣。

“大尹”“少尹”这样的称谓在明清几乎就是定制,但是在宋代是否也是如此,就跟“大人”一词一样那也两说,需要认真讨论。

最终经过讨论,辜开来找出了几个例子,认为下级和平民称县官做“邑宰”,“县尹”;上级对县官称“长吏”,“长民”,“百里”,都比较合适。

称“知州”为“太守”,在宋人笔记里倒是有论述,且欧阳修为别人做文章,里边用了太守称谓,还被好朋友指出来不严谨——这说法口语用没问题,落到墓志铭之类的东西上,还是得用正式称谓。

欧阳修当时也从善如流。

这些细微差别,在对这方面特别较真,只喜欢将事情搞得复复杂杂的宋人那里,肯定是要体现出来的。

这是把专家也给带沟里去了,两个人美美地YY了一晚上,讨论得贼认真,过了一回穿越为古人的干瘾。

对于创作宋代穿越小说来说,这一晚的收获可谓巨大,也基本定下了创作基调,那就是“体近当时现实”。

这是主人公真的穿越到了那个社会里边的真实生活,见到的贩夫走卒,歌姬优伶,官员将相,君王后妃,都有他们当时真实的生活环境和语言背景,而不是主人公和一群现代人一起,披着古装在戏台上表演一出古代话剧。

这是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仅这层立意,就已经比周至前一世那本“草就章”的格调高了很多。

而相应的,小说里肯定就会出现很多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非常生僻的东西,上一世周至都是一笔带过。

现在时间充裕,周至准备将那些小知识小故事的出处都给一一标注出来,作为章节底下的“凡例”,供读者爸爸们自行吸收。

这无疑会让这部小说增加很多的乐趣,同时也相当于一本“宋史科普”。

毕竟高考古文部分,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宋代史料都是重要的“题库”,而书中的这段历史,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一不小心就会打中几道。

书里还有不少男主人公的古文分析,思想剖析,诗词酬和,文章着述的情节。

能够将全书通读完毕,那高考古文部分,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大问题。

加上这些,这部小说四百八十万字将远远打不住,起码也得再增加三十万字,引用的文献将超过两百五十本。

不过周至认为自己这么辛苦一点,是值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