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佛寺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佛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周至是真没有想到在名不见经传的石蟆镇,居然还拥有一方保存如此完好的宫观建筑,一时间有些感触,说得就多了一些。

除了这里,这里还有岱云馆、登云寺、千佛岩几处景点。

其中岱云馆、登云寺除了名字古朴,年代久远,建筑保留完好以外,和清源宫一样,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地方,就是造像太过于粗糙。

几处地方都还保留着初建之时的大格局,精美漂亮到了极致,但里边最早的那批肯定与建筑的精致能够匹配的造像,早已经在运动中灰飞烟灭,而后造的造像都是乡下把式的手艺,那是相当的粗陋,比周围环境建筑明显就不在同一档次。

不过这些只能留给人用遐想去补足了。

同样遗憾的,还有千佛岩,那里是一处数百米开阔的悬崖,“县西四十里,有石羊驿,其地亦名石门,对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张无尽所创……”

张无尽就是宋代着名人物张商英,号无尽居士,是他在那里凋凿了一尊坐北朝南、倚山面水,高有五丈的水月观音造像。

和乐山大佛不一样,造像外还有一座庙宇,画栋凋梁,巍峨壮观,叫“石门大佛寺”。

寺内正殿就是阁棚,也是依山而建,将市内供奉的水月观音造像保护起来,让他千年以来,静静地坐观江水湍流。

进入大殿,小伙伴们抬起头观看这壮观宏伟的造像和重檐,都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哇——”

正殿高达十丈,为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形如白莲,巍峨壮观。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殿内的那尊水月观音造像。

观音高五丈,肩宽两丈,体态雍容、温雅娴静,头戴宝冠、玲珑精致,宝冠中一笑容可掬的罗汉端坐其上,凋刻精湛细腻;

袈裟在胸前敞开,佛珠历历可数,帛带轻飘,线条流畅,肌肤若隐若现,坐北朝南,懒坐于莲花之上,左脚微抬轻踏荷叶,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则自然下垂,神态安详。

楼阁还有楼梯可以攀上,刚刚进入大殿的时候,小伙伴们从下往上看,都体会到了一种压迫感,观音带给人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然而等到攀上楼阁,再与观音平视的时候,江舒意说道:“其实观音挺慈祥的呢。”

众人这才发现,现在的水月观音,竟然给了大家一种亲切、活泼的感受。

周至乐了:“有一副着名的写观音的对联: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佛能称士,须知儒释本同源。”

“这里的观音,和夹川的白塔一样,其实应该是水文地标,我估摸着这附近应该有记录水文的碑刻。”

小伙伴们不相信,游览完大佛寺之后,开始在周围寻找,果然,最终给杨和发现了一块砌在院墙上,几乎被青苔埋没的石碑,石碑上记录着长江水位大变的年份。

一通游览下来,周至对大佛寺了石蟆镇又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曾经是长江航道的重要节点,经历了长江航运的发展与兴衰,应该说对于研究长江航道的历史,特别是古代长江中上游航运历史,有这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然而可惜的是保护依旧不善,大佛寺主要靠几个和尚化缘来维护,他们能够将水月观音和外面的榭宇保护完善就已经尽力了,至于大佛寺两侧的崖摩造像,千年以来经历的风化、渗水、流水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法顾及了。

张路看得很感慨:“这些地方,真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再不保护,怕是都来不及了。”

“倒也不怕来不及。”周至说道:“只要不是人为的破坏,靠自然力,怎么都还能撑它个百八十年,水月观音和清源宫落在这偏远之地,不能不说是一种福分。”

“再说了自己碗里都还吹不凉,哪里管得到别人县来?不说别的,夹川有冯玉祥‘还我河山’题词,有江岸浮屠白塔,有宋代抗金的神臂城,有诸多汉代崖墓、石棺,有福宝、尧坝古镇,有石顶山、五通场红色革命遗址……这些都是应该要保护起来的。”

“其实这些都还算好,更重要的是非物质遗存的那些,比如山歌、莲香歌词、石工号子、各种手艺、地方工艺,民间传说,地方谚语……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社会生活里的大佛寺,清源宫,都是需要保护的东西。”

张路有些明白了:“你弄的方言研究,其实就是保护这些东西,是吧?那肘子你是相当的了不起。”

“我那就一兴趣爱好,拿不到这么高的层次来说。”周至笑道:“只是尽点力,聊胜于无吧。”

从大佛寺游览回来时间就有过了下午两点,大家上午就吃了一碗杂酱面,之后又吃了不少青果,早就饿得慌了。

在镇上找了一家小饭馆,主打是江水豆花、烧白,还有一道绝对的本地特色——甘蔗皮熏腊肉。

这里的消费比夹川可便宜多了,豆花比夹川便宜五毛,一块钱一个人,豆花还可以加一次,饭随便吃,管饱。

因为已经过了午时饭店,剩下的东西老板也基本卖不掉了,因此很大方,还给大家送了一个用豆花做的麻婆豆腐。

主要也是周至给甘蔗皮熏腊肉给迷住了,吃了一盘发现根本不过瘾,有点了两盘。

这里的景色很好,地势略高,能够俯瞰这个码头和江景。

底下的大江滩和江心的大洲,当然也能够尽收眼底。

冬日的大石头江滩上,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石潦,柳河东《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场景,这里有好几百个。

只不过那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微观场景,现在换成了天空云影倒映在数百只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镜泊中的宏观场景。

每个小镜泊,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所有的小镜泊加到一起,又能构成一个神奇的世界。

石滩好像是一道墙,镜泊好像是无数扇窗,透过那些“窗户”,似乎能够看见地下的另一片天空。

偶有飞鸟从云影前飞过,容易给人营造出一种幻境般的感觉。

“周至,能拍下来不?”江舒意问道。

“拍下来也没有这味道。”周至说道:“需要广角镜头,而且这是动态的,静态的照片无法表达。”

“还有就是照片需要冲印到很大才能给人这么震撼的效果,可是冲印大了,分辨率又不够了。”

“多看一会儿吧,把现在记在心里,今后随着一次次的回忆,它会被打磨得越来越漂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