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百三十四章 水井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百三十四章 水井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之所以还要来一趟市场,除了送划鳝鱼的架子,还有个原因是要买两样食材。

锅巴肉片是一道著名的川菜,属于不辣的川菜中的经典之作。

做法是炒锅置火上,下猪化油烧热,将肉片入锅炒散,滑熟备用。

接着锅内留底油,下冬菇、玉兰片,泡辣椒、姜,蒜、葱,稍炒,下肉片炒匀,烹入芡汁,下豌豆苗,略微收汁,起锅装碗。

锅巴入烧沸的素油锅中,炸至黄色,浮起即捞起,装入窝盘,并浇上少量沸油。

将锅巴和炒好的肉片同时上桌,趁油烫迅即将肉片淋于锅巴上,唰地一声响过之后,锅巴肉片就做得了。

如果把溜肉片换成三鲜鱿鱼,这道菜就叫做锅巴鱿鱼,属于锅巴肉片的升级版本。

以前这道菜很麻烦,因为锅巴得自己做,现在就简单了,市场上有现成的锅巴卖,而且就是一个锅底形状薄米饼,非常的本色。

这么大一个锅巴米饼一道鱿鱼锅巴肯定是用不完的,但是用不完有用不完的好处,炸好撒上椒盐,绝对是学习沙龙一道备受欢迎的茶点。

材料买好,周至直接上到二楼的综合市场,这里主要卖日用商品和糖酒、饮料、调料之类。

从这里的出口出来就到了张家沟的坡上,完美避开一楼胡三爷之后,周至溜到北门口黑豆花馆吃了一碗豆花饭,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

高汤已经蒸好了,周至将住院时候送饭用的保温饭盒翻了出来,将高汤盛了进去:“外婆,我去给赵外公做饭去了。”

“该的该的。”外婆问道:“赵太医对新做的坐垫满意不?”

“我都还没见到他呢,大忙人。”周至笑道:“一会儿我问问,不管他什么态度,我都一定给你个满意的答复。”

外婆拿手里纳了一半线的鞋垫拍了周至的大腿一下:“别以为你这俏皮话外婆就听不明白!和尚怎么不跟你去?”

“和尚也该回家了,过完了年才会回来,这几天家里客人多,楼上鸡圈都满员了,我从冰箱里拿一个去辛夷家,中午你跟老爸说,我给冰箱腾位置了啊。”

“等得空你也给三反院长拎一个去,好歹救过你的命。”外婆说道:“还有你干爹。”

“三反叔那里可以。”周至点头:“不过干爹就算了,那个家估计姜蒜都找不整齐,还不如叫他们一家过来吃方便。”

“所以叫你送鸡嘛!”话没说完又挨了一鞋垫:“有姜片花椒和盐巴就行,你给炖好了再回来。”

“好好好,那就得送杀好的。”周至点头:“那你跟老爸说一声啊,他杀我就送。”

“你干嘛不杀?你那个时候和杨和在厕所里弄抓来的田鸡,不也挺利索的?”

“阿弥陀佛。”周至假模假样地称了一声佛号:“那不是小时候不懂事儿吗,再说家里有一个杀鸡的就够了,我等万不得已的时候在开杀戒吧。”

“就你理儿多!赶紧去吧!”

拎着食材和冻鸡沿着石头台阶上山,到农机公司宿舍叫上江舒意,两人一起朝张辛夷家所在的城建局宿舍走去。

经过香樟林的时候,两人在那口水井前停留了一会儿。

这口井很深,水也异常的清澈,现在当然已经没人来这里挑水了,只有赵太医坚持认为这里的水好,经常都要来打一些,用于泡茶。

周至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太医会知道这里的水好,总之这口井的水在自来水接通之后就一直无人问津,知道过了好些年,这口井的水质被检测成为“硒井”之后,大家才又争先恐后地前来打水,爬坡上坎也在所不惜。

其实周至好想做一个科普,那就是人体吸收硒只能通过富硒的食物,泉水里的矿物硒,人体是无法直接吸收的,所以和富硒泉水其实对身体并没有多少帮助。

“夹川有好几口井呢。”江舒意说道。

“那是,不说周围乡里不计其数的水井,城里出名的就有好几处。”周至点头:“最有名的应该是仁家沟的四方井,那口井不深,只有半米多,但是很大,边长差不多一米半,足以提供仁家沟一条街居民的用水。”

“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那口,不过那水含氟,不能喝,只能洗衣服,打扫卫生。”

“这口井和气象站外头那口井其实也挺出名的,井本身没什么,主要是修得好,带石台、井栏,雕着花刻着字,非常受重视。”

“这里很偏啊,为什么会受重视?”

“因为这里是老时间里夹川文脉所在,刚刚我们走过的石阶上头的楼房,是培养本地师资力量的教师进修校,其实在以前,是文庙。”

“文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旁边就是学宫,那个时候就是夹川的最高学府,而这口井就是给他们喝的。”

“这个山头上都是香樟树,香樟树,就是打书箱最好的材料,因为带着挥发性的香樟油,所以防虫。”

“而且有个非常奇特的地方舒意你发现没有?”

“什么奇特?”

“这里相对周围来说,地势相当的高,而这口井的水的水面却离地表很浅,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这水,从哪儿来的?”

“诶?不说还不觉得,说起来还真是。”江舒意吃惊地打量着周围:“这个井的水位——它几乎,几乎就在山头上。”

周至将井边石台边缘的枯枝拨开,露出一段石板,石板上头刻着水槽:“看,这就是送水的通道。把水打出来倒入水槽,水就可以一路流到下面进修校那里去,在那里用石缸接着,就有水喝了。”

“可这水哪儿来的?”江舒意还是不明白。

周至一指林子外头远处的一座山脉:“那里,安乐山,传说这口井下面有一个泉眼,与安乐山上刘真洞里那眼泉水相通。”

“可你上次说安乐山离城有十五里,这也太神奇了吧。”

“是很神奇,可更神奇的,是有人居然能够找到这里,知道这里可以开井,是吧?”

“的确。”江舒意点头:“他们能够找得这么准,肯定是有什么办法的,古籍上有记载吗?”

“《农政全书》里有几条,不过总体来说记录不多,反倒是谚语要多一些。比如‘湾对湾,水不干。’‘山扭头,有水流。’‘撮箕宝地,坐井轻易’。”

“什么是撮箕宝地?”

“就杨和家那种。”

“啊明白了,还真是的呢!”

“那还是,白米乡除了个老杨家,还有个老吴家,都是好风水所在,等以后有机会得去看看去,听说都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