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单字谥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单字谥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这谥号是有来历的,因为王洙除了学问精洽,对古籍整理修复收藏的贡献巨大。还是北宋一朝数一数二的藏书家。”四表舅继续讲解。

“仅其家藏书目着录者,就有四万三千卷,而类书之卷帙浩繁者,如《太平广记》之类,还不在其间。”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收藏方法,据说‘每所得一书,必求别本,参校无误后,再以EZ蒲圻县棉纸,抄为书册’,每册厚度不超过四十页,专门为借人和子弟阅览之用;”

“然后还要另抄一本,这一本则以黄绢装表,放到藏书阁里,称为‘镇库书’。”

“光如此抄录的镇库之书,就多达余五千多卷。”

“他还和北宋另一位藏书大家,同为翰林学士的宋绶私交甚厚,曾经将自己研究出来的古籍修复之法传授给宋绶,让一时的藏书家们争相彷效。”

“知道了这些背景,再回过头来读两人的留字,就有意思了。”

梅尧臣是个爱逛古玩市场的人,曾经写过一首诗,记录的是他在汴京城古玩市场淘到了一个无人问津的碧玉罂,捡了大漏的故事。

这首诗写的就是另一个故事,意思是自己在市场上找到一幅画得绝妙的古画,不过已经破碎脆裂,因为上面有荆浩的留名,因此便买了下来,知道好友王洙是个修补古画的高手,于是特意送了过来。

这画修复好之后,价值连城,着名山水画家范宽,学到老死也学不到荆浩的神笔,另一画家李成,也只能继承到荆浩描绘平远之景时的部分技巧。

但是我拿这幅画呢,也不换钱,只求王公匀一丸廷圭墨给我,算作报酬。

最后还忍不住赞王洙一句——老王你简直是无所不能,这修复古画的手艺,那是让“黄金白璧未为贵”啊!

而王洙的跋文,则是记录的荆浩的小传。

“荆浩,河内人,自号为洪谷子。博雅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

尝谓‘吴道玄有笔而无墨,顷容有墨而无笔’。

浩兼二子所长而有之。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而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

故王洽之所画者,先泼墨于缣素之上,然后取其高低上下自然之势而为之。

今浩介二者之间,则人以为天成,两得之矣。

故所以可悦众目,使览者易见焉。

当时有关同号能画,犹师事浩为门弟子。

故浩之所能,为一时之所器重。

后乃撰《山水诀》一卷,遂表进,藏之袐阁。”

周至指着文章末尾:“这个《山水诀》,估计就是荆浩的山水画理论了。”

“只可惜啊,”四表舅也指向梅尧臣的诗文:“历史上只有王维的《山水诀》,黄公望的《山水诀》,甚至是这位‘但得平远工’的李成,他的《山水诀》也留了下来。”

“而荆浩的《山水诀》,却已经失传,不得而知其内容了。”

周至看着全是修补之处的画心,也不禁感慨:“此番修复,实在是太累人了。”

“不过是值得的。”四表舅也不禁喟叹:“你也学得个囫囵了。”

“别的没啥,就是太废耗心力了……”周至回忆起这一个多月的“地狱模式”,都不免心惊胆战。

“是啊,也多亏王洙用的是北宋翰林院官方的修补技术,”四表舅说道:“这技术后来随运河南下,在杭扬一代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扬帮这个书画装表派别。”

“既然是一脉相承,就算是轻车熟路,且收获很多。万幸,万幸。”

绢本的修复,可比纸本又提升了一个难度。

古旧书画绢本由于年份不同,破旧程度不一样,且绢本的种类繁多,因此在清洗之前,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选配合适的补绢和托纸。

补绢要求必须做到“三接近”,即补洞的绢丝与画芯质地相接近,补绢的颜色与画芯颜色相接近,补绢的自然褒光与画芯本身相接近。

修复用的补绢,本身也可能是旧物,因此如有霉迹、污迹、水渍等颜色略深的痕迹,要用化学药品如高锰酸钾、草酸等溶液进行去污洗涤,直至洗净。

处理好补绢,还要处理托纸。

托纸的要求必需选配上适合画芯的颜色,因为绢本的画芯本身厚、颜色深,所以托纸选薄棉连为佳。

托画芯用浆水,也要比纸本厚。

托纸的颜色要求比画芯略澹。但有的画芯的质地比较稀疏,不那么紧密,托纸太澹了又会露底失神,影响画芯正面的颜色效果,因此还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又因为一般的补捐和托纸,其颜色都不可能与旧本完全一样,所以还要有一个染的工序。

一般用国画颜料:赭石、藤黄,墨汁调制,以画芯最澹的地方为准,有时也要参考画芯的质地、灵活调制。

准备工作完成后,才是对画心的操作。

和纸本修复一样,第一步还是清洗。

这一步固定,绢本画芯如有撕破、断裂,先在画芯反面,用纸与浆水,刷平固定。

这一步当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画意拼接得正确,不要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然后把画面上的虫粪、黑点、霉迹、水痕等污迹,能除掉的尽量用磨快的小刀尖轻轻刮掉。

由于日久天长,自然毁坏,以及保藏技术不善,有的绢本画芯损坏非常严重,这种绢本画芯的清洗,得先将画芯平摊在特制的洗画池里,用排笔水淋,开水烫两遍以上,再用清水慢慢冲洗几遍。

如绢本画芯质地牢固、颜色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则要水池里浸泡多时。

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绢画芯用开水烫过之后,原表托的纸与绢之间的浆性受到泡涨后,粘性减弱,容易分离,可为下一步揭去原托纸作准备。

二是经开水烫过绢本画芯,流出的黄水如酱油汤,这是除去了积年尘埃的过程,能让画面就清新很多。

随后用干净毛巾将画面的水份逐渐吸干,如果画面上有霉迹和其它污迹,也在此时处理。

一般是在开水淋洗无法除霉的不得已情况下,会使用化学品进行下一步清除,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蜀山图》这类名贵书画,是坚决不许采用的。

因为如清洗不当,化学品反而损伤画芯质地的纤维与旧气。

另外,使用化学品洗涤旧画芯时,如稍有不慎,即会搞出差错,而一旦出差错,将无法补救。

同样的,画面泛铅的处理也得谨慎,最好还是用火烧法处理,因为双氧水太容易损伤画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