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四百八十七章 学无止境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四百八十七章 学无止境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哎哟这个可有日子没见了。”外婆欣喜地接过来,将那物件一头的小银钩挂在自己斜襟的纽扣上:“这东西叫压襟,这样挂的,好看不?”

“好看,配外婆这巧手就更好看!”周至笑道:“可又长见识了。”

这东西是一件非常小巧的银饰品,小银钩可以挂在肩膀处的纽扣上,然后一条短银链垂下来,连接着一个小小的凋着精细花纹的小银筒。

小银筒长度和小指差不多,如快子头粗细,可以车开,里边是空的,塞着布头,可供插针。

银筒下面又是一根细银链,连接着一枚小银币,银币上的钱文却是“五子登科”,很明显是一枚吉语压胜钱。

压胜钱底下有打了三个小孔,依旧有银链垂下,分别系着几样小银件。

“这几样东西有些不知道是啥。”周至问道:“挖耳勺和小镊子我认识,这个银针是干什么用的?说是牙签都粗了。”

“这个叫发签,用来整理鬓发的,像这样……”外婆拿起那根小银针做了下示范,周至才知道这东西可整理一缕头发。

“那这个带小钩的东西呢?这个又是干嘛用?”

“剔指甲里的污垢的。这样。”

到此周至才明白这套压襟的全部功用,除了是一件饰品,还是收纳钢针的针筒,还附带了一套整理和清洁用的小工具。

“当真讲究。”周至笑道:“外婆你以前是不是也有过这个?”

“有。”外婆说道:“后来给老三凑学费,我就卖给五通场收猪的苗子了,他们喜欢银的东西,卖了三块钱呢!”

周至没想到一个小东西又引出了一段家族故事,心里暗叫可惜,但是又知道在外婆的心里,怕是没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了。

的确也是,要是没有这三块钱,搞不好就没有现在旌阳市东方电机车三生活区,号令诸多红袖箍大娘的苏所长了,你们说划算不划算?

除了一些玉器,还有不少精致的小铜器,夹川地处川滇黔交界之处,因此滇铜曾经在夹川流播较广。

这些铜器年代不算太久,毕竟滇铜的黄金时代是在乾隆时期,官府允许铜商自售之后的事情。

但是不能说它没有价值,周至收进来的小件很多也制作精良,尤其是蜀中工匠用滇中黄白铜料制作的印泥盒,墨盒,香炉,水盂,手炉,铜钵,笔舔,水烟壶、盏托、茶具之类,也是极尽精美。

同样的,因为其价值不高,也没有多大的升值空间,也在这次换钱之列。

将东西一件件收入箱子,还要做好保护,县竹器厂废弃的竹刨花和糖酒公司的废纸箱就是最好的填充物,周至费了好些力气,收拾了两箱。

拍了拍手,周至对外婆说道:“外婆,我去舒意那儿了。”

外婆做着针线:“嗯,去吧,晚上要回来的吧?好久没听乖孙念书了……”

周至知道外婆这是在暗示自己不要总是喜欢乱跑荒废了学业,在老人家心里娃子就该有个读书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只好赧笑道:“好,我早点回来念书给你老人家听。”

出了门周至才想起,先不能去农机厂宿舍,还得先去四表舅家一趟。

于是招了个三轮,先去枣陵桥小院儿。

进到四表舅家,小院儿里静悄悄的,书房的门也关着。

按照扬帮的做法,修复书画只能在春秋两季,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在这两个季节里修复书画,容易在事后出现画心,托底和表纸收缩不一,导致起缝,起翘等问题。

周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等,而是直接给四表舅拖来一台空调给装上。

轻轻敲了敲书房的门,里边就传出四舅妈的声音:“肘子来了。”

接着响起四舅的声音:“还指望消夏歇凉,这个假期活都丢给他干,哼!他倒好,半月半月的没影儿,上学的时候都不敢这样歇的!”

周至将门推开嬉皮笑脸地说道:“那还得劳二老继续受累,过不了两天我还得出门。”

“不是说还有一两周吗?”四表舅眉头皱起:“怎么工美通知你提前了?”

“那倒没有。”周至笑道:“不过我们把《龙藏经》给找到了,需要送到蜀都去给老师们鉴定一下。”

说完将三册经书取了出来:“现在干爹正在法王寺坐阵取经,我只带了三册出来。”

“肘子快给我看看!”四舅妈又惊又喜:“真给找着了?这可是我夹川,不,这可是我蜀中的大事儿!你们怎么找着的?!”

四表舅一把将经书接过,递了两本给四舅妈,自己取过一本:“还真给你找着了。”

“咦?”周至有些讶异:“四表舅,你可都还没翻开。”

“肘子,对清内廷经书用纸有研究吗?”四舅妈也抬起头,对周至笑问道。

“这个真没啥研究。”周至有些惭愧:“不过听蜀大古籍修复室的袁老师说,康熙朝以后,武英殿印书是用一种称作‘连四纸’的竹纸印刷的,着名的《四库全书》,用的就是连四之中最上等的一种,称作‘太史连’。”

“用‘太史连’印刷的康乾书籍,一般都是‘国版’,价值在当时就不菲。”

“那包书的封皮呢,有研究吗?”四表舅将经书打开:“这个纸张也可以,不过不金贵,算是清末青出于蓝之作,因为韧性突出,被叫作棉连纸。”

“是的,袁老师说棉连纸其实是宣纸的一种。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绵软有韧性。清末民国间比较考究的印本,往往采用棉连纸。”

“这封皮我也看了,应当不是印书用纸,更像是精细加工过的蜡笺纸的一种,具体是哪种,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说学无止境,你呀,还有得学。”

“是。”

“你也别为难肘子了,清宫内廷用纸品类实在太多,不用着急,慢慢接触就是。”

“之所以提醒你,是因为内藏书画,多以内府收藏的历代名纸和彷品来修缮装表,这也是鉴定字画真伪的一个重要左证,不可不学。”

“明白了。”周至虚心受教。

“之所以说你找到的是真品,原因就是这个封皮纸颇为珍贵,这是乾隆江南织造监制进贡,大名鼎鼎的‘法喜笺’!”

四舅妈说道:“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无论是笔、墨、纸、砚以及文房清供陈设器具,都异常的讲究。”

“究其来路分作几种,一部分出自内廷制作,一部分来自地方进贡,还有一部分,是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如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招募能工巧匠承办制作。”

“这些东西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和式样,被称作‘内廷宫造之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