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五百零二章 他也是重生的?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五百零二章 他也是重生的?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还有这个。”周至从经卷里取出一枝夹在里边的干草:“我们在开箱的时候,发现经书上下,都铺着这样的干草,据法王寺的僧侣说,这是百年前从滇中移植到寺里,叫做灵香草。”

袁老师将经卷接过去,从封皮,扉页,一页页研究过去:“一切都对上了,这部大藏经,每一册都比现有的大藏经,多了万岁凋版的扉页,印刷用的是河北连纸,虽然上等,却也是同光年间普通的印刷纸张,倒是这封皮……”

“根据我四表舅和四舅妈鉴定,他们认为这套大藏经所用的封皮纸是乾隆朝的,下彷金粟寺藏经纸一等的彷法喜寺藏经纸。”

“他们说了区别在哪里吗?”袁老师认真地研究了大藏经的封皮:“这套书籍的品相都如这三册一般吗?”

“菩萨洞里藏了一百零八个竹箱,我们也不敢多开,就开了一箱,至少我们开的那箱,经书的品相都是如此。”

“四表舅说这些经书的封皮咋一看如彷金粟寺藏经纸一般,但是如果细看,,有一册书籍封皮隐约能够见到帘纹,就在这里。”

“这是纸张在做砑光时还不够精细造成的,彷金粟寺藏经纸都是精挑细选之后方才加印,不可能出现这等情形,因此这纸虽然极尽精美,依旧只能是下金粟一等,故而推断是法喜寺纸。”

“还有就是纸中用棉的比例,因为早期彷金粟寺藏经纸失败率太高,因此后期增加了棉花纤维的用量。”

“产量虽然大了一些,但是产品差异依旧存在,纸工们舍不得大量的次纸被销毁,于是才想了个‘法喜寺纸’的名目。”

“法王寺大藏经的封皮用棉量也和后期彷金粟寺藏经纸相当,但是品质略为不如,因此当是彷法喜寺纸。”

“的确如此。”袁老师从自己包里摸出六十倍放大镜,在灯光下一点点对照这周至的讲解着看了:“难怪肘子小小年纪就精通这些,这时候家大人高明至极啊。”

“我四表舅解放前在金陵师范就读,跟着扬帮装表大师叶御夫后人习艺,得唐人熟纸法,能够以古法修复字画。”

“扬帮?那你四表舅会不会‘墨界双线’的装表法??”

“是文震亨《长物志》里边提到过的‘乌丝界画’吗?”

“正是!”袁老师一把抓住周至的手:“能说得出乌丝界画这个名目,就知道你们是此道行家!”

“我只是听四表舅说过……”周至说道:“听说此法要用寸许玉池白绫作为画心两边的垂带,另在垂带的两边加两条黒绫边界,故而称为‘乌丝界画’。”

“这是所谓‘宣和表法’,四表舅说那两条玉池白绫,其实是宣和内府留作记档和题识用的,和‘黄棱金路’同理。”

“不过因为宋画年代实在久远,要做到装旧如旧,用现代织品做旧‘乌丝界画’的难度,远比‘黄棱金路’大得多。”

“四表舅说他年轻的时候见过师父装表宋代《清江秋远图》,用墨药反复槌煮旧绫,再以之装表旧画,几可乱真。”

“那里四表舅会不会这手法?”

“这个……”周至想了下四表舅最近给自己装表修复的那些古画,似乎就没啥能够难得到他的,几幅绢本补续之后连丝线经纬都检视不出破绽,应该是问题不大:“大约是可以的吧,我可以问问,他们扬帮不是号称‘彷古装池,包治百病’吗?”

“哈哈哈哈……”袁老师笑道:“你也知道这说法?怎么看你这样子还不服气?”

说完点了点《龙藏经》的封皮:“能对夹川版乾隆大藏封皮做出如此精鉴的老人家,肘子你能不能给我们引见引见,请他来我们修复所指导一下工作……”

“这个怕是有些麻烦……”周至说道:“主要是四舅妈行动不便,四表舅得照顾她,他们在夹川都深居简出,来蜀都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你先帮我们问问,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去拜访他也可以。”袁老师说道:“修复所有一副元代王蒙的《春山吟哦图》轴,其装表方法当是出自南宋内府,是我们所古代书画装表的大拦路虎。”

“我们学校书画收藏也很多吗啊?”

“呵呵呵……”袁老师笑道:“我们学校的书画藏品起于元代,元四家里黄公望和王蒙,明四家里的沉周,文征明,清四僧里边的三位,四王里边的全部,扬州画派八位,还有近代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光称得上国宝的藏品便有一百七十九件。”

“瓷器有吗?”周至听得心里直痒痒。

“瓷器我倒不是太清楚。”袁老师转头对辜幼文问道:“辜老你清楚吗?”

“我也不是太清楚,只记得我们学校文物总数八万多件,瓷器从宋代到清代都有。”

“这个……这个……师祖祖你看能不能……”周至开始打起了主意。

“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辜幼文又问袁老师:“小袁,我记得小童是出国访问去了吧?”

“米国匹兹堡大学给他发了教授聘书。听说正在办理手续,就这一两个月的事情。”

“袁老师,师祖祖,你们在说谁啊?”

“我们在说童恩正,哦,说名字你可能不知道,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你们肯定都看过,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

“原来是他呀!”

“你认识他?”

“童老师不认识,可是《珊瑚岛上的死光》却是无人不晓啊!”

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后来小说更是成为了中国重文学科幻流派的开山之作。

“嗯,很多人都以为小童是个作家,却不知道他是我们川大考古专业的教授,对三峡文明走廊、岷江文明走廊、滇中、甘孜、藏地诸多民族的文明考古,有着深刻的研究。”辜老说道。

“从八一年开始,他就已经是米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访问学者,密歇根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访问教授,还在匹兹堡大学举办《蜀中广汉器物坑》的讲座,千年开始在米国五所大学开课,讲授他开设的《文化人类学》。”袁老师补充道:“现在他是德国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米国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教授,还是匹兹堡大学美术系访问教授,还是我们川大博物馆的馆长。”

“听说最近还是在写小说?还拿了个什么奖?”辜老问道。

“是的,他在干正职工作的时候,文学创作也没停,发表在《科学文艺》的小说《在时间的铅幕后面》,拿了第二届银河科幻奖。”袁老师点头。

“他……他也是重生的吗?”周至都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