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六百零七章 天生饭碗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六百零七章 天生饭碗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彷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里边,离绵堂宅子不远,饭庄位于北海公园琼岛漪澜堂和道宁斋等古建筑群当中,背山面水,游廊环抱,真正让客人享受到“在文物里边吃饭”的感觉。

这里最早是几个御膳房厨工开设的馆子,主打的就是御膳的招牌,传说是首都唯一一家还能够还原出满汉全席的门店。

“经过改开后的重新装修,这里更加的金碧辉煌,现在共计三个庭院,大小餐厅十五间,餐位五百多个。”马爷估计也是常客,给一行蜀都来客介绍。

厅里装饰到处都是以龙凤为主,加上大型的宫灯,明黄色的台布,餐巾,椅子套,彷清宫“万寿无疆”字样的瓷器,在江武等人眼里就是开了眼界,然而在周至眼里,却是反而把地方弄俗了。

“漪澜堂乃是仙山琼阁,离岸行宫,乾隆皇帝赐宴文臣方才安排在这里,”周至笑道:“为什么安排在这里?就是为了‘去宫廷化’。”

“乾隆的本意,应该是希望到这里能够恢复文人优雅的格调,同自己的臣子在湖光满目,丝竹盈耳的席间,谈论书画文学,诗词唱和,不大可能是现在这样。”

“说得有道理,现在的彷膳,是把宫里边的一套搬到宫外边儿来哄游客呢。”马爷说道:“乾隆雍正,其实都有田园情结,经常命画师把自己画在山水田园当中,自己就是画里边一个汉人书生。”

“那份心态,却和彷膳这般布置的做派,刚好来了个颠倒。”

“这就是钱老《围城》里所说的,里边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刘正匀笑道:“佛家八大苦,其中有一项就是‘求不得’!”

“也别说笑太过了列位。”江武笑道:“我听说这里以前都不对外的,对我们来说,就是曾经的‘求不得’。”

“而到了今天,来这里吃一顿,依旧也是很多人的‘求不得’。”

“江老弟明天有没有什么安排?”冯仓问道:“费总,海通的拍卖会是什么时候啊?”

“后天。”费观说道:“本来计划是明天去拜会一下海通的林总的。”

“我的安排已经完事儿了。”江武笑道:“就是来拜会冯哥和潘老弟的,剩下的就是跟着肘子和费总看热闹。”

“还要去学校看看。”周至说道:“义兄马上要到首都外国语学院读英文系,那里我们也得去转转。”

“首外?好像老贾是在首外吧?”冯仓问道。

“他是德文系。”王烁说道:“成天捧着哲学原着装大尾巴狼呢。”

“不用劳动老师教授们。”周至给吓得连连摆手,这些人人脉也太广了,不管你在京城里想要干啥都能找到门路找到人:“就是去提前熟悉熟悉环境而已。”

“大约就是这些事儿?”马爷问道:“那就简单了,这几天我来安排!”

御膳对于周至来说,其实不如后世经常接触的淮扬菜,甚至粤菜。

除了用料高档一些,甚至不如后世家常的川菜。

不过后世经常在宴席上吃到的一品官燕,这一世,却是在这里第一次吃到。

除此之外,还有燕尾桃花虾,一品豆腐,海红鱼翅,都非常的不错。

还有人参煲海参,鹿茸炖鲍唇,吃得已婚的几个大老爷们儿眉开眼笑,周至小童子鸡战战兢兢。

据说西太后最喜欢的豌豆黄和小窝头周至也是敬谢无感,倒是各式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烤肉,让周至感到些许惊喜。

其实这里头很多菜并不适合暑假进补,甚至暑假就特么不是该进补的时节!

不过架不住俞斌又热情又外行,这一顿真是让周至吃了个琳琅满目肚里空空。

乔老爷也是傻大胆,见周至对人参煲海参和鹿茸炖鲍唇只是浅尝,干脆端过去帮义弟消耗了。

从北海出来也不用安排住宿了,俞斌很上道,说绵堂宅那边已经收拾出来了,西厢三间大房可以住了。

有这机会当然不能错过,里边好些马爷的玩意儿都是京师地面上淘得的精品,周至一下午就感觉没看够。

正好了。

虽然说“灯下不看玉”,但那也只是针对的买卖,两人就在屋子里聊天,聊瓷器,基本上聊到什么瓷器马爷就说你等等,然后出屋去不一会儿抱着一件儿东西回来:“肘子来看看这个!”

马爷收藏的底子基本在现在已经打下。

宋代五大名窑,周至到现在还没有收到钧窑的物件儿。

马爷同样没有收到,但是他这里有一件四扇挂屏,每屏上头又十块镶嵌的宋钧瓷残片,共计四十片。

哪怕是残片,八二年的时候也花了马爷一千六百块,只比冯仓入手的雍正画桌便宜一半,相当于一个工人五年的工资。

元瓷之紫聚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全体,“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指得就是带紫的钧窑。

普通不带红的钧窑,哪怕是金黄边天蓝釉的,价值也会大减,有另外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钧不挂红,一世受穷”。

完整器里边,马维度这里有俩盘子,两枚盘子更像是青瓷釉的底子印上了树叶纹路的样子,这就叫“聚成物形”,钧窑瓷器中,金元时期的典型的特征。

离通体弥漫天蓝加丁香紫,玫瑰紫,葡萄紫那种,如朝晖夕阴一般美丽的宋代钧窑瓷器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毕竟都带紫,虽然没有弥散和过度,更像是“紫斑”,却已经了不得了。

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在马爷的倾囊相授下,周至对这自己唯一还没有拥有的宋代名瓷瓷种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对于蚯引走泥纹,护胎釉,垂积釉,米黄边,酱色边,光亮,气泡,乳浊,甚至胎和釉的手感,都有了长足的认识,可谓一日千里,从理论到实践,从入门到精通。

学问就是这样,有时候讲积累,有时候讲机缘,有时候讲灵感,有时候讲突破。

对于宋瓷周至已经研究得很深了,对于同时期宋代各处着名的窑口,可以说除了故宫那种集齐了五大名窑器物和它们各代彷品的地方,民间能够在学养和眼界上超过他的人,其实已经不多了。

哪怕是钧窑,虽然没有亲自上手过,但是从理论研究到高清大图,周至也基本成竹在胸,今晚其实只是抖开窗户纸的那一下。

而最开心的却是马爷,认为周至天生就该是吃自己这碗饭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