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六百五十二章 加分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六百五十二章 加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那你的意思,是真让她来?”胡处问道。

“其实我的书除了一些餐饮方面的专业词汇和摘引古文段落,别的内容都还算是浅白,付霞翻译起来肯定没问题。”

“一些专业词汇,英文版可能要引入更多的图片和注释,方便外国人理解,古文其实倒也不用怕,遇到什么困难,就算是我不能帮助,也还有师爷爷,师父,旦增大师可以请教嘛。”

别看旦增大师是和尚,可却也是正儿八经的留学牛津大学的留学生,藏文汉文英文以及藏文汉文英文的古文都相当有造诣,不然也不敢带国外留学生。

给周至这般一说,胡主任竟然觉得还真有几分道理,于是说道:“你现在是在你师公那儿?那正好,你把付霞叫上,我们一起聊聊。”

“那就蜀大留学生楼外面的江边吧,那儿的边有个茶园,景色不错。”

“好,你们先去喝茶,等我到。”

挂了电话,周至对辜幼文说道:“师爷爷,这事情就找上门了,还得去跟付霞和胡处长见个面。”

“去吧。”辜幼文已经听出来是什么事儿了:“传播中国文化也是我辈之责任,应当的。”

来到留学生楼大院,虽然是假期,可一样是守卫森严,门口大爷一见周至就知道是中国人,拦住他:“诶诶这位同学你找谁?上课不能在里边上,你老师是谁,我去通知他出来。”

“上什么课?”周至莫名其妙。

“你不是请外教补习英语的?”大爷上下打量了周至一眼,警惕性顿时就上来了:“这里是蜀大留学生院,不能随便进的,没事儿就赶紧走!”

周至这才明白,估计现在有些暴发户家长,想让自家孩子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因此直接聘请了外国人当老师。

殊不知也不是金发碧眼高鼻头的就一定是英国人,虽然大多数都会讲英语,但其实就连加拿大人都带着口音,不见得地道。

大爷如此熟络这业务,看样子楼里面外教的生意还挺好。

周至不由得啼笑皆非:“大爷,我不是来找外教的,不过我有个朋友是老外,他住这儿。”

“哪个房间,叫什么?”

“哪个房间不知道,名字叫付霞,英国过来的留学生,啊她的导师是旦增大师。”

“付霞啊?等着。”大爷说完扯开了嗓门:“四零二!付霞!有人找!”

“王大爷谁找我?”好一阵楼上才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估计这妞都还没起床呢。

“一个小孩!跟来上课的高中生差不多!”大爷吼了一声,扭头问周至:“你叫啥?”

“周至。”

大爷又冲楼上喊:“他说自己叫周至!”

“哎哟肘子你回来了?!”付霞高兴的声音从院子里边传了下来:“我马上下来你等着我哈……”

……

锦江水还算清澈,滨江路另一边有一片类似小广场的台地,周至估计这里是当年的渡口。

如今这里成了一个茶园,面对锦江淘淘江水,跨江斜对面就是锦江公园,薛涛的浣花楼和浣花井就在那里。

那边江滩上也有一个码头的遗迹,还有一头石牛。

“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下蜀都府。”

周至和付霞坐在江滨欣赏着美景,两人中间是一张小茶桌,一人身边摆着一碗盖碗茶,这是蜀都人惯常的消闲方式。

“肘子你在念什么?”

“蜀都在古代很富有,号称天府之国,明末又一股很大的农民队伍,首领叫张献忠,打进这里,成立了一个短命王朝。”

“后来张献忠战败,史书记载他将数十年间搜刮的财富尽数藏在木头里边,沉入江口,并且在财宝沉江的地方,立下石牛石虎隔江相对,方便以后回来挖掘。”

“不过他再也没能回来,这些财宝随着他的失败,埋藏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再无踪影。只给成都留下了这个故事。”

“嗯,你们的故事真多,随便一条街,一道桥,都是一个好玩的故事。”

“还有一道菜是吧?”周至笑道。

“就是就是!”付霞点头如捣蒜。

“我觉得你们楼的门卫大爷好搞笑。”周至突然有说起另一个问题:“他吼跟我吼不一样?搞得跟那是他的任务一般。”

“中华文华博大精深。”付霞也搞不懂:“不过王大爷的房间叫‘传达室’,我查过传达的意思,不就是该那样吗?”

“哈哈哈哈……”周至笑得都不行了:“对对对,的确如此,付霞你的中文水平真是突飞勐进啊!”

“旦增大师也这样夸我!”付霞美滋滋的,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肘子,这是我翻译的《川味趣谈》的开头,你看看行不行。”

《川味趣谈》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采用了后世着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文风,笔触细腻,讲求的是文字完成对感官的传递。

开局自然是要介绍四川盆地的地理人文环境,介绍川菜在这里能够成为大系的根本成因,书的前五册,其实是以地域区分为脉络的,大体还是以宋代川峡四路为划分,以岷江、沱江、长江、嘉陵江形成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菜系为索引,一点一点揭示出一张美食版图。

和《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的是,这样的写法,毫无疑问的必须加入无数的天时、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典故,因此虽然是一本写川菜的书,却蕴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人们与其说是在看一本美食书,还不如说是跟着这本书,对蜀中来了一次“深度游”,这才是它大受欢迎的原因。

《川味趣谈》的第六册,则拓展了传统川菜美食地图,增加了羌藏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美食。

之后三卷,更多地加入了近代和现代的东西,以及改开以来,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冲击。

比如渝州小面,便从最早的渝州担担面,写到毛纺厂职工下岗再就业开设的“街头小面”,给一道小吃找到了灵魂依托。

周至的英文水平很高,阅读付霞翻译的东西毫无困难。

付霞的翻译其实相当不错,继承了周至书里娓娓道来的风格,在不少地方加了括号,括号里边写上了一些关于书里典故和词汇的注解,方便老外理解。

比如周至写到的鱼凫部落,付霞将之和鸬鹚联系了起来,打了个括号解释中国渔民用鸬鹚抓鱼的方式。

这些括号中的注释,用老外的眼光,介绍了中国人熟悉无比而他们又倍感新奇陌生的东西,给《川味趣谈》注入了一种活泼的趣味,应该说是给原着加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