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八百九十章 铁锁横江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八百九十章 铁锁横江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07 20:28:03 来源:笔趣阁

大家扭头看去,却是一首楷书的诗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文章里透露出一股“汝辈皆醉我独醒”的心理优势的味道,摆出一副看透世情,不思进取,还劝别人得过且过的心态。

“这诗好像还不多啊。”卫非说道:“讲的是珍惜时间让自己快活,不要去追求高官厚禄这些虚妄的意思吧?”

“其实写得有问题,这种歌谣其实很多,比如《红楼梦》里的那首《世人都道神仙好》,立意全都太次了。”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说到底,还是时时刻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不管是选择做还是不做,不论是选择求还是不求,其目的,都是百分之百的为了自己。”

“所以黄庭坚如何看得上这种诗?会听这样的劝?”周至笑道:“黄庭坚幼年时做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同样是劝人不要热衷名利,然而诗格高下立判。”

“哪怕是被贬,他也写下了《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是何等的潇洒自在?”

“即便是写幽怀抑郁之作,那也是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里所写一般: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这才叫哀而不伤,平和依旧。”周至笑道:“这样的境界,却是写那首《一世歌》的人能劝的?”

“《宜州见梅作》,是周至你最喜欢的一首词吧?”张辛夷问道:“初中有一段时间老是听你念。”

“对呀,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何诗情说道:“初二那年学校书法大赛你就是写的这个。”

肘子给臊了个大红脸:“那个时候是不懂,纯粹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是因为这首词的韵律和书法非常契合,我脱贴写字的时候,发现写这首最顺手,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

“宋朝有个江西诗派,其中黄庭坚是创始人,主张学习杜甫,尤其是以杜甫到夔州,师风大成以后的诗作为核心。”

“黄庭坚以后,陈师道、陈与义也收他的启发,走上了类似的创作道路,影响深远,后人将他们称为‘一祖三宗’。”

“说起来杜甫在宋代黄庭坚当时,其实还并没有被如何推崇,达不到后世‘诗圣’的地步,这里边黄庭坚这学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家在流杯池旁享受了一会儿阴凉,接着往溪流上游走,从谷底到崖壁顶,沿着蜿蜒台阶而上,有几个平台错落其间,时而宽敞平缓,时而临崖高悬,这样的美景,既有自然美,又有音乐美,不能不说,黄庭坚真会选地方玩儿。

谷口还有一栋小楼,名为涪翁楼,位于流杯池旁,据说建于宋代。相传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谪居宜宾时,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

小楼雀檐翘角,画梁雕窗。楼上为阁,楼下为廓,外形隽秀精美,楼栏造型典雅。楼正面涪翁楼三字匾额,为著名的“鲁迅三兄弟”里,老三周建人所书。

不过现在这栋楼明显是重修的,因为是一栋钢筋水泥的建筑。

好在据说是在涪翁楼原址上,依原楼图样重建的,从边上有《培修涪翁楼募捐功德》碑可以看到说明。

这里保持的天然的景致和园林,是古代文人造园时,崇尚依托自然山水理念的产物,可以想见此楼建成后,黄庭坚极爱此地,常邀约宜宾的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在这里以山水为友,与林泉相邻,让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黄庭坚得到了明月清风的慰藉。

在这风雅情境之中,黄庭坚留下了《安乐泉颂》、《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来到山口高处一栋楼前,便能够见到山后的岷江了。

景色到此又是一变,平台上有一座小楼的台基,这里便是“吊黄楼”的遗址了。

传说黄庭坚喜欢在此欣赏江景,这传说倒是颇为真实,因为黄庭坚的诗歌里提到过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岷江景色。

吊黄楼始建于宋代,到了清代又进行了重建,到了现在又只剩下了台基。

但是位置是确定的,那就是著名的“锁江石”。

“宋代有这样的工艺水平吗?”在废墟上看着下方丰水期里的岷江水面:“这也太宽了吧?”

“铁索横江只是个形容。”周至说道:“《宋史·刘廷让传》里边讲过‘锁江’这类设施的工艺: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廷让等将行,太祖以地图示之,指锁江曰:‘我军至此,溯流而上,慎勿以舟师争胜。当先以步骑陆行,出其不意击之。俟其势却,即以战棹夹攻,取之必矣。’”

“《大明一统志》里也有类似记录:‘锁江,在成都府城北,两岸大石屹立,昔因置鈇絙横截其处,控扼夷蛮’。”

“所以这种设施其实是用来保护港口用的,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将江湾用铁链拦截起来,让敌人的船只无法过度逼近湾内的港口城池,同时还能利用它架设浮桥,构成一道前出的防御线,而不是真的将整个江流横截,因为那样成本太高,而且毫无军事价值和意义。”

“走吧,我们去找找看,看看还有没有固定铁锁的痕迹。”

于是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山,朝着江边走去。

江边石头上打出来的固定缆绳的“牛鼻子”倒是很多,不过也没法确定哪些是当年留下来的。

不过总体还是能够看得出来,湾子两侧都有不少的“牛鼻子”,如果真拿铁锁将之连接起来,架上浮桥和敌棚,真的就可以构建一所“水寨”。

张路有点明白了:“曹操赤壁之战前,将水寨修在濡须口,就该是类似的地形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