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总资产和博物馆

股市永远是讲故事的市场,好比后世几个棒子民科声称自己发现了室温超导体,都能够带起一波相关行情一个道理。

谎言一破,立马打回原形。

投资者很多都是跟风的,两年前周至布局微软和IBM的时候,一开始的确是在认真吸筹,带起了一波科技股的行情。

然而在缺乏实际业绩支撑的情况下,这样的行情是短暂的,作为已经列为两个公司重要自由股东的安盛基金来说,当然知道不少内情。

何况还有周至,他起码知道这个大市场里,那些活到了他后世都知道大名的公司,它们的故事,是真的。

因此当科技股行情到达高位的时候,由安盛带领,开始了一波反向操作。

纳斯达克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时间很长,米国科技股在一年半时间内遭遇到了毫无理智的恐慌性抛售。

当然这与这个市场本身就不完善有关,导致几支本来有新业绩支撑的好公司,比如IBM和微软,也出现了超跌。

微软从高位的一百四十美元跌到了八十美元,而IBM更惨,从一百二十美元跌到了四十多美元,才在十年均线上找到真正的底部。

其余公司就更不用说了,只能用尸横遍野来形容。

周至设定的期权到期日是今年十月,结果到了今年,随着奔腾芯片成功发售,WINNT操作系统面试,IBM推出新型总线架构,配合INTEL新型芯片的服务器研发成功几件大新闻接二连三地轰动世界,米国科技公司的大底终于走完,开始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而李老三和周至,早在这一年半里吃得满嘴流油,利用安盛基金在尸横遍野的证券市场上疯狂吸纳了足够多的筹码,只等牛市开涨了。

李老三对周至的眼光佩服到了极致,这波吸筹过程,他们的资金池基本就起了个储备作用,股市每下跌一天,他们就大赚一天,一年半下来不但吸收了大量股票,甚至还在下跌行情中实现了资产的翻番。

因为他们玩的是衍生产品,就算操作保守,也是三倍的收益。

两年前的高位上,安盛在米国股市的资产是六千万美元,现在已经逼近了两亿美刀。

当然即便有了周至的金手指,两人却也没有打出全赢的战绩,因为他们对甲骨文公司的判定出了大错。

这支股票还没有上市,但是其原始股在风投市场上居然走出了独立的行情。

安盛基金之前持有大量甲骨文的筹码,本来想在这次熊市里捞更多的便宜,结果衍生品价格一路上涨,又舍不得砍手清仓,只好不断地加大投入。

好在甲骨文本来也不是多大的盘子,周至和李老三的获利足以支撑他们这么做。

不但如此,两人甚至还对几支持有甲骨文原始股份的基金实施了“救援”。

就是让这些基金把甲骨文原始股剥离出来卖给他们,几家基金则得到现金可以熬过严冬。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安盛拥有了甲骨文百分之十五的股份,成了这家公司的“列席股东”。

安盛作为持股者,现在在微软,IBM,甲骨文,以及许多米国科技公司,都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席位。

事情已经有点微妙,因此最近李老三和周至商量的事情,就是将安盛基金的注册地从港岛转移到开曼群岛去。

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里更靠近米国金融市场,在如今港岛资本大流出的背景下,这样的举动可以说不显山不露水。

等再过几年,西方市场可能会对从已经更换背景的港岛金融市场过来的资本,多出一份小心和忌惮,监控也肯定会更加严格。

但是他们也必将继续大力维持开曼群岛金融自由岛的独特地位。

用李老三的话说,这就是跑到别人船上去追逐洋流。

这些事情上头李老三才是专家,周至只在有限的记忆里知道那地方是许多大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搞避税的地方,对九三年的国人来说,这么搞的确非常超前。

不过这么搞绝对也是正确的,毕竟几年之后,亚洲甚至全世界,还有一场金融大浪。

要去更大的洋面上,方能欣赏到更加壮阔的景象。

这桌席上还有费观张诚等“外人”,有些话也不能说得非常明白,周至和李老三费了不少劲,才让李老大明白两人这两年并没怎么亏钱。

李老三和李老二不同,说到底李老三算是封家屋檐下的打工仔,因此李乐山对他,比对李乐海还多出一层关心。

这两年在科技股市场上打滚,不亏就算是股神了……

等到这件事情聊完,大家又聊起三峡基金的运作方式,周至趁机推销起自己的设想来。

周至的意思是利用蜀大现有的资源,由基金捐赠建立一个大型的大学博物馆。

一来蜀大现在已经准备与华西联合,成立一个比以前大得多的大学,然后成为第一批211重点大学,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

二来在座的各位已经和蜀大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接触,相互间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不管是UNICODE组织,还是和恒与弘盛,前期都对蜀大进行了慷慨捐助,流程和相关人士,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

第三就是有了这么一个博物馆,从三峡抢救出来的文物,就都有了一个妥善的保管地,将来展开科学研究也有了个基地。

第四就是这里离三峡相当近,当然了,虽然比不上渝州近,但是现在渝州还没有纳入直辖市规划,发展势头不足不说,负担还很重,各个院校里,也没有蜀大中文系和历史系这样顶级的文史研究大科系。

蜀大本来就有自己的博物馆,只不过那个博物馆虽然好东西不少,但是基建太过于寒酸,说是博物馆,还不如说是储物仓库外加三五间展览室而已。

说起来实在是有些丢人。

还有第五点最关键的,那就是拯救基金将来展开工作,有一个具体的发力点和坚实的后盾,就好比借着大学的背景,混进了体制之内,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多障碍,会变得顺理成章。

当然了,说起来这个“基金办事处”,设立在武大或者鄂省博物馆,同样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周至来讲,当然要给自己的母校尽量多地划拉好处,而对李家人来讲,却又是“做生不如做熟”了。

而且基金会成立后,最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打响的一炮,在蜀大建一个一流的大学综合类博物馆,绝对是能够吸引各界眼球的大噱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