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零九十章 先干正事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零九十章 先干正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08 20:39:30 来源:笔趣阁

“七五年的时候,国家启动了《汉语大字典》工程,工作在蜀中和鄂省展开,蜀中这边在应届毕业生里选出了一些应届生,一共有二十人,编成了两个小组。”

“一个在川师,一个在蜀大,各有十人。”

“当时有四位副主编,蜀大的两位分别是我师伯辜振铎,和他的师兄冉友侨。小组成员都是他们二老在带。”

“二老都是章黄学派出身,不自夸,也不爱夸子弟,但是小组里边,冉师伯有两个徒弟却是例外,一个叫冷玉龙,一个叫韦一心。”

“当时他们为了做好工作,在人大中文系进行了集中培训,授课教授都是语言学,辞书学的顶级大家。”周至的声音里充满了羡慕:“其中词典学是人大胡明扬教授,文字学是北大曹先擢教授,音讯学是北大陈复华教授,训诂学是北师大许嘉璐教授。其余还有很多一流学者。”

“到今天两位师兄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小二十年,听说他们现在正合作带领编纂一部大辞书,叫做《中华字海》,这部书收的字,会突破UNICODE一个平面的天花板。”

“要是他们现在方法还和《汉语大字典》时候一样的话,说不定我们就能捡个大便宜。”

“你还是没有说三期字库推出还有多久?”启老爷子揪着这问题不放。

“呃……如果这次事情顺利的话,我估计两年内就可以完成,要是不顺利……”周至想了一下:“三五年,七八年,都有可能。”

“啊?”王老爷子刚才还模棱两可,现在立马改变了立场:“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但那是只有一把刀的情况下,要是有分工合作,有多余的刀,也没有说不能边砍柴边磨刀嘛。”

“主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启动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来要做许多许多的填空题。”周至见王老都是这样的态度,感觉错的恐怕真是自己。

后世的经验让他以为大家并不重视文档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因为字库的限制,导致图片存储方式的PDF格式大行其道,那样的“数字化”,不能检索不能拷贝粘贴,不能快速方便地获得信息,在周至心里,是不完整的数字化。

只有用矢量化文字加以存储,后续的很多工作才能开展,这就是周至纠结于此的原因。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解决方案已经形成,只需要将大字库三期搞定,就能够一劳永逸彻底解决数字化图书馆“矢量化存储”这一拦路虎,大家的心态依旧如此急迫,希望“边砍柴边磨刀”。

“就是。”这次就连大作家们也觉得可以参与讨论了,刘正匀就说道:“做古籍不行,但是做近现代的作品数字化,那个什么二期字库就已经足够了嘛。”

“过几天应该就有结果了。”周至不敢再和大家拧着来,近现代作家的作品数字化,他也不好意思当着大家说自己其实不怎么关心,只好含糊而过。

宴席开得早散得快,晚上都是在座各位重要的工作时间,因此没有什么拼酒打桩之类的夹川规矩。

只是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王老爷子取出周至的美元支票交给林婉秋:“贤侄女,这次拍卖会我就不上拍品了,这个你收下,算我们两口子的一点意思。”

林婉秋连拒绝都不敢,只好恭恭敬敬地收下:“谢谢王先生,谢谢袁先生。”

“这次拍品挺多的?”王老爷子笑道:“要是你看不过来,我们也可以帮帮忙。”

林婉秋大喜:“那可太好了!有几位帮忙,我们可以赶在节日里举行拍卖大会!”

回到德绵堂,马爷嫌喝酒没过瘾,翻出花生米和两瓶酒,带上几位作家钻到于华房间去了。

启老重新打开《白阳青藤六册页》,与王老爷子和袁先生一起研究,这样的旁听机会非常难得,周至自然不会错过。同样的受教育者还有义兄,卫宜小姐姐则负责给大家准备点心水果。

第二天一早,启老爷子就带着周至,抱着剔犀盒子到了光研所。

在一间研究室里,周至见到了一位儒雅的陌生人,管启老爷子叫老师。

结果启老爷子一介绍,周至才知道面前这位竟然还是位准院士,国家一二类通用组件热成像仪的研究专家。

在海湾战争以后,国家加大了这方面投入,苏教授得到了兵器工业部颁发的功勋奖,并且成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在已经申报了中科院院士,而且是铁板钉钉了。

至于成果是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周至盲猜肯定和重载热成像装备跑不了关系,就是给坦克装甲车装上猫科动物的眼睛那样的贡献。

至于苏教授为什么要管启老爷子叫老师,却是因为苏教授也是书法爱好者,受过启老爷子的指点,这事儿是从这边儿论的。

“我不仅爱科学,也爱文化艺术。”苏教授笑道:“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上限,需要各种各样的外在原因,但是下限,则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

“我都经常跟我学生们说,要不是干上了这行,我现在怕是文化馆里的干事什么的,靠写写画画过日子,滋润得很。”

“教授现在还动笔?”周至觉得好神奇,承担着如此重的科研任务,做出这么大的科研成就的人,竟然还有时间安排消遣娱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现在是改大做小,中午吃完午饭到下午上班之前,拿中白云习习二王还是可以的。”

“哦。”周至笑了:“那我也差不多,我抄抄文徵明的《千字文》,用的鸡距。”

“哇,那你是大财主啊,鸡距笔好的很贵的。”苏教授打趣道:“我都买不起。”

鸡距笔做工复杂,以鹿毫为柱心,麻纸裹柱根,兔毫为外批。

形制如鸡爪子后面上方那个突出的“距”,因而得名。

好的鸡距笔的确很贵,而且一支笔也写不了多少字,两三千字笔就会干废了,需要更换笔头。

这个笔在晋唐时期是主流,直到宋代熙宁年间,也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时代,随着纸张幅面的加大,写“大字”成为主流后,毛笔才变成如今大家常见的格式,成为“散卓笔”。

但是对于追求晋唐书风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使用鸡距笔,对于揣摩当时人的书法风格是有绝大帮助的。

现在能做这种笔的地方很少,东西就贵,周至要求还挺高,用的是最好的笔,两篇千字文临完就得一换,一个月下来,开销还真不少。

眼看两人要开始交流书道,启老爷子赶紧制止:“二位爷,咱们还是先干正事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