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七十七章 学习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七十七章 学习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美美地吃过一顿鲶鱼宴后,表哥和表嫂便带着东东回天化公司宿舍去了,叁姐检查过老四的试卷和作业之后,勃然大怒,拉着他出去接受教育。

而周至和江舒意,则开始做剩下的作业。

英语作文比写文章简单得多。

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其实英语和古代汉语,是颇有相通之处的。

比如“Shewaswokenupbysomebodyshoutingoutside.”用现代汉语翻的话,就是“她被外面喊叫的人吵醒了。”

各词排列顺序必须发生变化。

如果翻译成古文就不会。

古代汉语就可以做到和英语的排列完全一致,“Somebodyshoutingoutside”可以译作“某噪之外”。

全句可译作“妇醒于某噪之外”。

当然,如此表意,容易导致溷淆,因此古文还要断开倒装一下,先强调by带出的那部分,最终翻译为——“某噪于外,妇醒之。”

这些其实已经属于文法比较学的范畴,就和周至将“SONOFABITCH”翻作“狗日”,“BUCKUP”翻作“雄起”一样,属于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天赋。

所以对于精通古代汉语语法的周至来说,现代英语语法,真的一点不难。

剩下的就是词汇量。

英语作文其实就是考这些,用普通语法表达清楚,就能及格;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语法,复杂的分词结构,句式结构,就能得高分。

要是再能来几个“成语”和“谚语”,那何秀就算想扣周至的分,都找不到理由。

比如“Noo”,没有十字架就没有皇冠,其实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意思。

比如“Wheisaway,themicewillplay.”,那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而且这些谚语常常也是英文语法的精彩运用,所以周至手里现在有一本从卫宜小姐姐那里搜刮来的《英语谚语大全》,他主要在背这个。

既有趣,又好记;既能在语法运用上得到加分,又能在内容上得到加分。

这就好比一众“太阳当空照,花儿微微笑,小鸟说早早早”里头,突然来了一篇“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何秀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差点被闪瞎了眼睛。

语文作文就更是现成了,将《关于良知》,拆解为“何为知,何为良知,何以致良知”叁层递进,一篇文章就搞定了。

而这些在阳明心学里已经阐述得非常明白,将之搬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就行。

当然这是应付周末作文,高考的话那就还要把西方的社会哲学那一套拉出来做一番横向比较,再对“善恶”的普适性做一番分析,得强调这里的“善恶”是一个社会最大范围认知内的概念,而不是单独指个体。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不存在“善恶”之分,也就不存在“良知”这一概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牢不可破。

阳明心学如今还很偏门,因此周至的文章虽然大部分时候在“述古”,但是在江舒意看来,却非常的“新潮”。

再看看自己写的,江舒意愁眉苦脸:“我写砸了。”

在周至看来江舒意实际上写得不错,最起码没有上来就写如何捍卫良知,那样其实就是严重偏题。而是先从自己对“良知”这个概念的分析认识着手,先打造一个“良知”的定义出来,之后再加以论证。

虽然见识谈不上多高明,但是起码路子是对的。

“我觉得你写得相当好了,徐老师说的‘言之有物’四个字,已经做到了。”

“可还是没法跟你的比。”

“我那就是拾前人的牙慧而已,不值一提。”

最后还剩下数学,女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稍差,遇到向量这样的题江舒意就无法将之在脑海里化作一幅力学分析图,所以会遇到一些困难。

周至在做完自己那几道特殊试题之后,给江舒意在草稿纸上画图巩固。

向量其实就是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把这个跟江舒意解释清楚以后,江舒意如茅塞顿开,接下来就好办了。

晚上大嬢又留江舒意吃了一顿鱼汤面,还一起看完新闻联播。

国际新闻里,海湾战争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快速结束,米**队已经开始撤离在波斯湾的五十四万军队。

多国部队的高科技战争打法,也彻底颠覆了国人对战争的认知。

能够在九十六小时内将一个旅、一百二十小时内将一个师、叁十天内将五个师的作战部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区的战略投送能力,无疑将单极力量的强大彰显无疑。

而一百二十万“传统强军”共和国卫队,几无有效抵抗就灰飞烟灭的下场,带给全世界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担忧。

而中国那个曾经强大的邻邦上,巴氏新思维,除了给自己赢得了一枚诺贝尔和平奖外,对国家的振作毫无效果。

但这些除了给周至和江舒意的政治时事试题增加烦恼外,对两人别的影响似乎也没啥。

周至帮江舒意背着书包,在送江舒意回去的路上,两人约好今晚和明早各自预习,也好让江舒意陪陪父母。

等来到江舒意的家门口,周至将书包取下来交给她:“今天应该累着了吧?舒意你早点休息,明天我给你送猪儿粑过来。”

江舒意接过书包抱着:“谢谢你周至,今天很开心。”

等到周至回到大嬢家,来到窗户朝江舒意家望去,果然见到江舒意还在那里等着,见周至冒出头来,跟他招手道别后,才走进了室内。

周至也离开窗口,在圆桌上坐了下来,和叁姐老四一起开始夜间学习模式。

老四今天上午很快乐,下午却受到严重的伤害,肥肠坨坨鱼都救不好那种。

被叁姐将一周的作业都翻出来,将本周错题全部重新做一遍,那个量,可是周末作业的几倍!

而叁姐在一边研究自己的数理化,近距离监督自己的弟弟,连偷懒机会都不给。

周至则轻轻松松看《教父》。

可惜题库和状元笔记到得太晚了,剩下几个月时间明显不够。

而且周至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对于叁姐也不适合,比如双面数学公式纸条,学霸们课间散步时摸出来相互考一考,就属于简单巩固一下。

而学渣们每次摸出来,每次都会觉得是全新的知识,又得从头开始现背。

因为上堂课间背的,这堂课间已经又忘得差不多了。

周至也帮叁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只能帮叁姐和所有同学解决古文上的问题,就是透彻理解,轻松背诵。

比如《赤壁赋》,《琵琶行》,当你清楚作者文字下的创作思路,就有了经线;搞清楚字词含义,也就是被经线穿起来的珍珠之后,古文比现代文,好背一百倍。

因为它还有音韵美学在底下支撑,也就是俗话说的“朗朗上口”。

透彻了解后,其实都不用背,只需要早读一遍晚读一遍,一周之后,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读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仍旧拿《赤壁赋》举例,就该读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其实是私塾里的读法,有个好处就是能明晰考试里边其实经常会遇到的分节考题。

通过这种方法,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语感”,遇到陌生的段落,也能在潜移默化就给划分好。

还有就是尽量启发思考,比如《论语选段》那一课有这么一句。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过来就是:“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校要求的学习内容,就到此为止。

见身边小伙伴们都背得滚瓜烂熟,周至就向他们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子夏会这么说?为什么只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能够得到‘仁’?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关系,在哪儿?”

一个问题,就把穆如云、江舒意、张辛夷都给问傻了。

甚至可以说,夹川中学高中部,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背这一句,都会翻译这一句,但是真正理解一这句的,却少得可怜甚至几乎没有。

这样的选段,只要求背诵翻译不要求理解,就算背滚瓜烂熟,又能有什么用?

周至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影响大多数的人,只能给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起这句话的个人理解。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六书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

所以先把“仁”的定义抓住,从人从二,就是他心己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做到很难,但是儒家也给了解决的方桉,这个难度就一下子降低了。

第一步,从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做起,这就叫“首孝悌”;之后扩大到师长朋友,这就叫“次谨信”。

这其实也是观察论,实践论,方法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