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石蟆镇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百九十二章 石蟆镇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过了江心中坝洲,前方就是石蟆镇了。

这里也是一件怪事儿,这船从中坝头开到中坝尾,它偏就不在中坝停,非得停在两条河道重新汇合之后的江边,石蟆镇的小码头上。

石蟆镇和榕山镇一样,也是自元末建场,因为原老街下场挨着码头的地方,有一巨石形如蛤蟆,人们称为蛤蟆石,石蟆因此而得名。

蛤蟆石前百余步,石缝中有泉涌出,泉水清洌甘甜,人们在此建一水井,名为蛤蟆井。

但是石蟆镇因为少了个国家级的大厂支撑,格局依旧是老场镇的格局,比榕山镇小了很多,就一条老街,唯一的好处就是胜在古色古香。

老街上很多卖青果的农人,品质还非常的不错。

青果就是橄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橄榄,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称青果”。

在闽粤地区,青果多是盐腌糖渍,比如苏东坡在岭南品尝青果的时候,就写下“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说明是配盐吃的。

而在夹川,这个果子主要是生吃。

还有就是以之炖猪肚,和苦藠炖猪肚一样,都是清胎热解胎毒的上品。

这果子的味道其实非常奇怪,刚入口的时候又酸又涩,但是细嚼过开头那一点酸涩之后,便会满口香甜,不但生津止渴,清热解毒,还利咽化痰,除烦醒酒。

因此深得夹川人的喜爱,甚至有一首民歌唱它——“一颗青果两头尖,皮又脆来味又鲜,开头吃起有点涩,半天你才晓得回味甜”。

因为这个“先苦后甜”的特性,《本草纲目》里也特意提到了一点:“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比之忠言逆耳,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晋嵇含《南山草木状》载:“橄榄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舌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

也就是说还有清洁口腔,使口气清新的功效。

小伙伴都是夹川人,对这个都很喜欢,于是周至挑了一处好的买了几斤,一打听才知道,这青果还是人家这石蟆镇的道地特产。

这就又是一怪,明明只隔着一条水道,这边岸上盛产的就是酸涩的青果,而那边江心盛产的,则是香甜的甘蔗和桂圆。

然后这户农家就吹他家的青果是老树子接的,只要是镇上的都晓得,清源宫后头最老的一根树子。

诶?周至感觉好像听到什么好东西,再一打听,原来镇上还有一个老庙子叫“清源宫”,里边祭拜的神灵叫“川主”。

周至顿时兴趣大起:“所以清源宫其实就是川主庙?”

老农说道:“是的呢,我们石蟆清源宫,从明朝开始就有大庙会,正月是上九会、三月清醮会、六月是最热闹的川主会、九月还有个灯杆会。”

周至说道:“那肯定是川主会最热闹了。”

“我们有个言子儿说的就是这个热闹:每当会事,来者千千,去者万万,江津一半,夹川一半,人声鼎沸,香火不断……”老农乐了:“诶?不过你小娃娃是啷个晓得的喃?”

“嘿嘿,”周至也笑了:“我还晓得川主的生期是六月廿四,对头不嘛?”

“对头!”

周至站了起来:“老人家,那清源宫在哪里?我们看看去。”

“清源宫那里有根五百多年的大香樟,好找!”等到老农和周至交谈一番之后:“你们是夹川过来耍的啊?那我们这里还有岱云馆、登云寺、千佛岩,你们都去看看嘛!”

“是吗?”周至本来是准备游玩中坝的,却不料石蟆镇就有这么多景点,赶紧打听清楚地方,以及最后一班上岛的渡船时间,算算来得及,那就抓紧游玩。

清源宫果然好找,老街尽头边上一处石头阶梯通向那里,主要是正门广场右侧的一棵香樟大树太显眼了。

宫前垂带式踏阶梯刚好四十级,拾级而上,梯阶两旁各有八座花台,走完阶梯就是山门,山门为石质牌楼,其上有道教传说浮凋六幅。石牌楼正门上方石牌楼刻有“圣旨”二字,两边各有一位丞相。下额横书尺许《清源宫》三个大字,笔力是相当不错的。

这里也不需要什么门票,随意游玩,进入山门后,就能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会所 宫观类建筑的代表之作。

主题建筑分别包括了戏台、川主殿、灵官殿、玉皇殿、日月亭、清风亭,还有一个有着多株百年古树的花园。

检查其中的碑刻,才知道这座宫观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就如卖青果的老农所言,差不多500多年了。

整个宫观非常具有特色,既是标准的传统建筑,又是传统建筑你风格比较独特的“复合院”。

整个庙宇四周有三丈高的风火墙相隔。庙内是抬梁式砖、木、石结构。缕刻的浮凋工艺精湛,飞檐翘角,板石铺地。

大格局就是三殿一院中戏楼,两边对称,左右还有两座高阁,分别为文武魁星楼。

戏台两侧,男女宾楼也分设左右。

前后殿共有三十二大圆柱支撑,而且和夹川法王寺一样,用的是石柱。

颇具明清特色,此外后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整个宫观顶部清一色采用的绿色的琉璃瓦,与庙宇周围参天古树的郁郁绿荫完美匹配。

大家一边游览,周至一边给大家普及知识,

川主会,其实是一项渝西、川南、黔北地区群众的重要习俗。

农历六月廿四是治水先圣李冰的“生日”,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遗泽,李冰被巴蜀民众尊为“川主”,“大菩萨”。

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前后数日,民众都会组织祭奠活动,便形成了“川主庙会”。

按照地方风俗,活动期间一般要抬着李冰塑像出游,并举行取水、求福、祭拜等民俗活动,以此表达对李冰的怀念之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此期间,顺带举办灯会、庙会和民间戏剧演出,当然也会是必然。

张辛夷说道:“以前只知道都江堰,二王庙,却不知道连我们夹川和更下游的渝州,都有祭祀李冰的庙宇。”

“其实川主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商代的大臣杨戬,有说是李冰和他的二郎,有说是宋代治蜀有方的张咏,不管怎么说吧,都是卓有政绩的人物。”

“而且祭奉川主的习俗不光光在巴蜀地区,甚至滇、黔、鄂、陕几个省也在祭奉。”

“就好像望丛二帝一样,不管因为战争或者政治的因素,导致这些寺庙祠堂被毁了多少次,但是只要是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便总会在风头过去之后,将那些祠庙,重新给修复重建起来。”

“这叫什么?这才叫真真正正的,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