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百八十五章 奠基者们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百八十五章 奠基者们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看来大明星对于如何隐藏自己也是经验丰富,那就没问题了,于是几人一起出门,来到楼下周至才问道:“池姐姐,刘主任,你们说吧,到底什么事儿?”

“就你鬼机灵!”池薛荔笑道:“先说好这个不算人情啊,我都不乐意的!是厅里和台里下的任务,想要邀请师祖祖,师公,师父,列席这次元宵晚会,席间会有一个简单的采访。”

周至这下明白了,估计之前就曾经邀请过几位,结果给拒了。

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上头还怪重视这几位,因此便找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前来做做工作。

再一想也正常,如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伟人当年提出的口号,又再次流行了起来。

作为蜀中最顶尖的教育世家,学术世家,有关方面希望他们出来,在晚会上站个场,说两句肯定工作,鼓舞人心的话,也完全能够理解。

“其实吧,这事儿得换个思路去想。”周至大致琢磨了一下,也没有伤二人的面子:“师祖祖师爷爷他们最重视的是什么?学问。他们不愿意去晚会录制采访的原因,没有别的,只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么做耽误了他们做学问,是吧?”

池薛荔和刘主任都不住点头。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只要告诉他们,去参加晚会,是对他们的学问有益的,他们就不会拒绝了。”

“说是这么说。”刘副主任认为周至有点在——拿蜀都话讲叫做“丢死耗子”,就是说话做事不负责任的意思——于是说道:“可要怎么做才能让采访变得对做学问有益?这不是把事情越搞越难吗?”

“韵学这门功课,有很多人了解吗?”周至对于老刘和池薛荔的思路有些不理解:“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机会吗?”

池薛荔和老刘对于周至的思路更加不理解:“在元宵晚会上说两句,就算是推广了?”

池薛荔更是愤怒:“肘子你别把人人都当成是你好不好?!音韵学这么门课是我们中文系的必挂科目首选,没有之一!”

“欸?池姐姐你们用的什么教材?是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与《上古音手册》吗?”

“《汉语音韵学常识》!”池薛荔更加生气了。

说起这门学问来,近代的传承脉络其实非常的清晰,大体可以分作“家学派”和“国学派”。

其中有几个人是绕不开的,

第一条路子就是乾嘉学派的戴震,及其大弟子段玉裁,段玉裁又传与辜少咸,之后是辜家几代子孙。

这一路一开始基本是私学,家学的路子。

这一路算是家学和国学结合,黄侃出身成都名门,父亲是成都知府,自幼严格熏陶,结果却跑去宣传革命,被学校开除,后来去日本留学才结识的章太炎。

第三路是王力,这个就是纯国学派,年轻时候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赵元任。当时清华国学院有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王国维对他赞赏鼓励,让他跟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学语言学。国学院毕业后,又接受赵元任的建议,去了当时世界语言学的中心——巴黎,后来以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

而周至刚刚所说的如今大部分文科学校在用的大学教材,编撰者唐作藩,就是王力的得力弟子。

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说起来,这些人都是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文学、音韵训诂学的奠基人、国学大师,然后似乎因为金字塔顶尖上就这几个人,所以相互之间还非常熟悉。

比如辜少咸曾得黄侃的推荐,到中央大学传授语言文字学;而王力也因战乱校址内迁成立西南联大的时候来到蜀中,认识了辜少咸,曾经攀着车窗跟他交谈良久,谆谆叮嘱,说他是难得的人才,要他多为语言科学做贡献。

当时那一代的学子之间,以学问相砥砺,相激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国现代语言学,可谓是意气相投,同心协力,因而才各自成就,共同成为中国现代语言科学的巍峨群山。

而刚刚周至和池薛荔讨论的三本书,在周至眼里脉络分明逻辑清晰,基本上过眼就会,基本只能算作是“入门级”和“科普级”的内容,混没有想过这门课在其他人眼里末日级的难度。

更是因为如此,才让池薛荔感觉很受伤,然后周至告诉她说这个没什么的,只要你把《说文解字》加注四次句读,这门课基本就难不倒你之后,池薛荔感觉受伤更深了。

你明明都已经这么聪明了,怎么还敢比我更加努力?!

被这个十八岁的臭弟弟在智商和情商上碾压,池薛荔已经习以为常了,干脆直接问:“少扯这么多,我就问你,你觉得那样推广会有效吗?几个人会因为师祖祖的几句话,就响应号召,投身于这么枯燥无趣的学问当中?”

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因为大数学家陈景润,大家都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汉语言学的明珠,毫无疑问,就是文字训诂学。

因为它是一切汉语言表达应用的最最根基。

“火”这个字,它是怎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这样读,以前怎么写,以前怎读,如何一步步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何一步步读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字最早是什么意思,后来有引申出哪些意思,为什么会引申出这些意思,后来又如何变成了部首,发展出了哪些文字……

这个字,在汉语语法中有多少种词性,它们是如何被这样用起来的,有那些历史资料记载了这些用法……

浩如烟海,有不少内容兴趣盎然,但是也有不少内容相当枯燥乏味。

属于训诂学重要内容之一的音韵学,毫无疑问就是最最枯燥乏味的那种。

就好像普罗大众不可能因为大数学家几句号召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一样,他们也不可能因为辜幼文的几句话,就对诸多中文系学生都视若畏途的音韵学产生兴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