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种澄心堂纸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种澄心堂纸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李启严将手套递给周至和王乐梅,自己和儿子也各自将手套戴上,笑道:“知道不看见这东西,你们怕是早茶都喝不好,那我们就先看东西。”溯

周至也不再客气,郑重地将手套接过戴上,然而伸向书帖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淳化阁帖》宋代刻本本来就非常的稀少,目前已知的初拓本,也就是所谓的“祖刻”,也就面前的四本。

而现在藏于故宫的十卷全品,那是清代雍正年间收入内府的,因为每一本贴上都有“懋勤殿鉴定章”和“乾隆御览之宝”,故而被称为懋勤殿本,考证过后能够确定时代属于南宋,然后进入清代内府之后,雍正皇帝命人精心修复过。

而藏于沪上博物馆的版本,其实也是南宋用双钩法复刻的版本。

而甘肃和陕西的那两本就更“新”,是明代肃王命人根据南宋本,翻刻在石头上再拓下来的,以及对“肃王本”翻刻的更晚的本子。

这四卷毕士安祖刻本,周至一看就知道不简单。

几乎是抱着朝圣的心情,周至仔仔细细地看完四本祖刻本,恭恭敬敬地重新放好,才敢直起身来喘出一口大气:“祖刻真品,断然无疑。”溯

“哦?”虽然从李乐海那里道听途说过周至的一些神奇,当然那也是李乐海从林婉秋那儿听来的,但是李启严也不怎么真当一回事儿,因为“炒作”这种东西,虽然在内地还没有流行起来,但是在港岛,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玩意儿了。

现在见周至一副专家审查模样的做派,之后还断言四本祖刻本是真品,也想要知道他的推断依据。

于是问道:“肘子你讲讲,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得出这结论?”

周至笑道:“因为我认得出来一些东西。”

“哪些东西?”李乐海不禁问道。

“八答锦,廷珪墨,澄心堂纸。”

“等下!”李启严难以掩饰眼中的震惊之色:“后面两样,我已经请到台岛和岛国专家进行过鉴定,的确如你所说,使用的是廷珪墨和澄心堂纸,完全符合祖刻本的历史记录,可这绫封,你如何知道就是八答锦?”溯

“什么是八答锦?”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谁都不敢说自己什么都知道,很明显宋锦这块乃是李乐海的知识盲区。

倒是王主任明白了:“肘子就是蜀中人啊,你是不是在锦官城见过实物?!”

周至笑道:“是的,因为我要给自己手里的一串南红朝珠寻找绦子,通过蜀都的玩家寻到过蜀锦的传人,在这位传人那儿见识过这东西。”

说完对李乐海说道:“海哥,北宋时期,蜀中的织锦是天下最名贵的,而其中最顶级的纹样,又被称作‘八答晕’”

“这四本贴子表面用的绫封,其纹样就和我见过的宋代八答锦完全一样。”

“我们都没怎么见识过。”李启严说道:“毕竟蜀都处于内陆,还在盆地之内,相对封闭。而织锦这种东西保存也困难,极少有流出,今天有机会了呃,肘子你给我们说说。”

周至笑道:“那我就班门弄斧了。说起来古代织锦的技术,其实就和现代的提花技术差不多的道理。”溯

“不过其工艺和花纹,远比现在的提花机繁复得多,每一种提花纹样的各种彩色丝线布置规律,都会由织官记录在一本手册上,这样的手册,称为‘花本’”。

“一旦花本失传,织锦又没有全幅保存下来的话,那这种纹样就算是失传,至少是失传一部分了。”

“知道大概,我们再说八答锦。”

“八答锦又叫八答晕,是以赭黄为底色,上用各色丝线提出由圆形,方形,多边形等的各种几何图案构成的美丽纹样。”

“每一个小形状,都经过了变形,美化,点缀,布局的精心设计,再由各种小形状组合成繁复美观的大形状,空白之处还补充上莲花,树叶,灯笼等形状,如此循环,最后构成一张巨大织锦。”

“在宋代,服色的规定是相当严格的,比如赭黄,就是皇家专用;而八答锦算是最高规格的纹样之一,亲王以上方可使用,两府官员偶然能够得到皇帝赏赐。”

“之所以叫‘八答’,有两种传说,一是说每一个小几何形状周围,都有另外八个小几何形状与之勾连,八路相通,因此称作‘八答’。”溯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个小几何形状当中,有八种小花色作为填充,分别是春夏秋冬各两种花朵,一共八种,因此称作八答。”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足见八答锦编织的难度,故而规格相当的高,宋代所谓的两府,就是得入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相当于宰相和国防部长,才有资格得到赏赐。”

“这就与关于《淳化阁贴》的记载非常的贴近了,因为《淳化阁帖》出来之后,也有和八答锦类似的规定,就是官员得入两府者,方才有资格得以赏赐一部。”

“不过四本祖刻本里边,只有第二和第八两本是原装的宋封,第一和五两本,应该是乾隆朝后补的了。”

“这又如何看出来的?”李启严问道。

“我之前寻找绦条的时候查过清宫活计档的记录。”周至说道:“为了修补内府中收藏的宋代书册,雍正皇帝曾特意命人拆除部分绫封,交给苏州织造命其恢复纹样。”

“其实从明代开始,用八答晕作为名贵书画的封皮和装裱,以及用来盛放它们的锦匣,已经是一种常态,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八答晕的图案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色也和宋锦大相径庭了,成了简化版。”溯

“康熙三年,苏州报称复原宋代八答锦成功,于是内府修缮宋本,宋画,多用这种八答锦。”

“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点小差异,就是底色,宋代用的是低调柔和的赭黄,清代继承明代的习惯,用的是鲜亮的明黄。”

“虽然年深日久,但是底色还是容易分辨得出来的。”

李启严取过两本祖刻本比较了一下,发现锦封的底色果然存在一些差别,点头对周至的说法表示认可。

周至打开贴册:“澄心堂纸历朝历代皆有仿造,这个册页里边,其实一共用了三种澄心堂纸。”

这话一出,李启严的眼光顿时转为了佩服,而李乐海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些崇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