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八百三十八章 酒桌文化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八百三十八章 酒桌文化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请完老师就还要请亲朋,江桥是“倒插门”,夹川就杜雨芬有几个亲戚,基本都在榕山。

好在现在周至有了车,可以负责接送,也就免得再去榕山招待一次了。

当然还要请大嬢一家,不过大嬢晕车得厉害,大表哥和大表嫂还得伺候她坐船,坐不了周至的车。

总之就是紧赶慢赶,到周日算是都安排妥帖了。

虽然说是一家一顿,但是两家其实都在一起帮着张罗。

指望江舒意迎来送往那是不可能的,能够乖乖站在那儿当个吉祥物已经是最大的出息了,除了熟悉的老师们江舒意反而知道答几句话外,就连江家的亲戚都得周至出面帮着张罗。

这方面江舒意还不如杨和,不过杨和在楼上帮着杀鸡杀鸭子,也忙着呢。

关婷婷倒是好帮手,她也是夹川中学的小名人,老师们都认识她。本来就开朗大方,去川音附中这一年也算是见了世面,穿着打扮关妈更是舍得下血本,除了个高简直就跟个洋娃娃一样的可爱。

周至看着笑吟吟地跟老师们有问必答的关婷婷就在心里冷笑,这个比我还能装!

中午的宴席在江舒意家开了三桌,有一桌坐了周至一家外加大姑,杨和,关婷婷,这就七个,剩下一个位置,正好留给江舒意。

另外两桌一桌老师,江桥主陪,一桌亲戚,杜雨芬主陪。

江舒意当起了小主人,给外婆盛夹沙肉和糯米饭:“外婆喜欢吃软糯的,这个夹沙肉你多吃点。”

外婆笑眯眯地看着江舒意:“三年了,舒意也长成大姑娘了。听说沪市挺远的?”

说起这个周至就脸色发苦:“那不是一般的远,先得坐船去渝州,然后在渝州坐火车,快车还好些,一天多,慢车有时候得三天三夜才能到。”

突然想起一件事儿:“诶,舒意要不还是去蜀都坐飞机吧?你大哥肯定能搞到票。”

江舒意将小碗递给外婆,飞快瞪了周至一眼,警告他不准胡说,在长辈面前关心她有些过分了就要暴露:“我和欣欣,辛夷一起走,有伴的不怕。”

“啊对了,”说起这个周至又想起一事儿来:“叔叔阿姨要上班怕都不好请假,不过欣欣她爸妈自家开茶馆酒店的,他们有一个送你们应该没问题吧?”

江舒意轻轻踢了周至一脚,示意他不准再说了,不过这主意给老妈却提了醒:“对呀,还有辛夷她妈也可以啊,主要是到渝州车票时间上要衔接好,实在不行,让肘子送你们一趟,反正他爱跑!”

这话简直就是纯纯的污蔑,但是周至还必须认这个账:“是是是反正我爱跑,顺带把和尚和大帅也拉上!”

才聊到这儿江桥已经端起酒杯发话了,大体就是感谢亲朋们这么多年来对江舒意的关心爱护,感谢老师校长们对江舒意的悉心培养,今天女儿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全家都非常高兴,略备薄酒,请大家来聚一聚,大家吃好喝好,一切谢意,都在酒里。

赵尚中也端起酒杯代表老师们讲几句答谢的话,首先当然是祝贺江舒意同学,通过刻苦学习,努力专研,以文科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外经贸系。

这是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飞跃,舒意同学将以大学生的身份,去那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进行为期四年的深造。

希望舒意同学在那里继续发挥发扬夹中精神,继续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家乡父老争光争气,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场面话走完,大家一起举杯,为江舒意祝福庆祝。

接下来便是酒桌文化了,先是杜雨芬叫上江舒意,去到江桥那桌,全家一起敬老师们,然后是周至他们这桌,再是亲戚那一桌。

这一轮走完,江桥还要在他的那一桌打个“转桩”,打完之后再巡游到另外两桌上来。

杜雨芬那边同样是如此。

周至这桌按道理给江舒意来,不过大家都舍不得为难她,还是老妈提议,大家共同喝一杯,为舒意再次祝贺就算。

接着聊开学如何安排才是正经,毕竟他们也是刚刚升级为大学生的父母,之前同样没有什么经验。

现在的住房也不大,三桌在家里排布得满满当当的,老妈一说话其余两桌也都能听见,徐有志就觉得这事儿把应该征求征求周至同学的意见,毕竟这娃跑过的地方连他这个班主任,甚至是赵校长都没得比。

周至倒是觉得家长有些过度紧张了,现在的大学都有高年级生义务在火车站负责接送,尤其是舒意叶欣辛夷都是名牌学校,一般出了车站都找得到学校的接待站的,那头就不用担心。

至于这头也好办,夹川学子主要不管去那里读书,除了华廷考盐都轻化工学院那种,其余主要就在蓉渝两地乘坐火车。

现在夹川在蓉渝两地都有办事处,如果他是地方领导的话,就会叮嘱两地办事处,将学生的接送工作当做一件惠民工程来抓。

这样做一来可以给家乡出去的大学生提供便利,二来可以表现出县里重视人才培养的态度,三来可以切实培养出大学生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就算这些大学生最后不一定能够都回到家乡,成为建设家乡的人才,可不管他们在哪里,都是家乡出去,建设祖国的人才。

让他们在心里有一份家乡的恩情留下,将来分散在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应景了同样有反哺家乡的机会。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怕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考虑,也有它的道理。

要是县里将这项政策长期坚持下去,在未来必将会得到相当丰厚的回报。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点头,老师们和家长们早都习惯了不拿周至当小孩,倒是见怪不怪了,倒是将江舒意榕山镇亲戚那桌所有人都整得一愣一愣的。

这小子是舒意同学?怎么还敢指点县里如何做事儿?怎么老师们还一副欣赏,家长们还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

然后……听着好像这小子还有车,这话又是啥意思啊?是我们理解错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