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九百一十七章 疑问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九百一十七章 疑问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zw443sx

小雷哥笑道:“肘子这是还没开学了就想着怎么放假了呀?你们胆子大,不像我当年那样一点世面没见过,只敢紧跟着接兵的团长走,中途下车放松都不敢远离绿皮车厢。”

“那倒也不至于。”关爸笑道:“当年我们搞串联的时候,也曾经不行去过韶山,长沙,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

“对的,我们那届里边,老华和小周他爸跑得最远,当代表去过**,接受了最后一次接见的!”

靠,这下轮到周至听得目瞪口呆,自家老爸居然还有这样的经历?还是跟华玉良这个以前老不对付的人一起?!

一夜无话,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芳玉和小雷哥送穆如云跟张晓宇去火车站,周至则送梁红和张路去体院和财大。

每一所大学的前面都热闹非凡,无数学生和家长扛着行李,从全国各地奔赴学校,成了这几天的一景。

每一所学校都提前安排了驻火车站的队伍,负责接到来报道的新生,然后送他们坐上学校安排的汽车,前往校门口。

校门口同样也有一支队伍,负责接收这些新生和家长,给他们指点入学报到的注意事项,每个系都有代表,带新生们前往宿舍安顿,再去系里边报道。

因此周至只需要将梁红和张路送到学校门口,他们一下车就会有学长过来照顾,尤其是梁红这样的模样不错身材霸道的女生,体育学院的学长们更是热情高涨,连三轮车都安排上了。

“肘子我走了啊!”梁红倒是也不和学长们客气,跳上三轮就回头跟周至招手:“我报道去了,下周去蜀大找你玩儿!”

“诶!红姐你慢点儿!记得先去找盐老鼠,他现在也算体院儿的土着了!”

然而红姐已经意气风发地去了,都不知道她听没听见。

摇了摇头,周至这才打满方向盘,调头往蜀大开去。

蜀大门口也是一样的热闹,同样热闹的,还有街对面的华西医科大学。

两所学校现在还没有合并为新蜀大,因此现在还各自热闹着。

看到周至开着大车过来,也没人把他当做是来报道的新生,每一个学长过来询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

好在周至也的确不需要,直接拿出辜开来给他的通行证贴在驾驶位置前面的的车玻璃上,大摇大摆地开了进去。

将车停到桃花村教职工宿舍辜老的楼下,周至屁颠屁颠地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了楼,敲开了辜幼文的宿舍门。

“肘子来了?这是舍不得早来一天啊?”辜幼文估计正在搞学问,鼻梁上眼镜都还没取下来,打开门见到时周至,不由得开心不已。

“师爷爷我来了!”周至嬉皮笑脸。

“快进来快进来,系里去了吗?”

“还没呢,先来您老这儿报道!”周至说道。

辜幼文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辜少咸的遗稿,周至也参加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对辜幼文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校勘。

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发现辜少咸的遗稿里边其实不是一部书,而应该是四部书。

第一部是少咸先生五十多岁时候,参考黄侃的《谈忝盍贴分四部说》,将声韵分立出谈盍二部扩成三十部后,以之为基础工具,对《诗经》的韵脚作了分析排比,写成的《毛诗韵例》。

这部着作,标志着少咸先生学问的成熟,对于上古音的分析非常重要。

这部书成于解放之前,在抗战时期就已经遗失了,而之后先生出于对学术的谨慎,一直没有重新写出来。

第二部则是先生当年应几位国文大老的要求,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写了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新校广韵》。

《新校广韵》,其实就是少咸先生用来解释《毛诗韵例》,方便大家看得懂他的学术观点的工具书,两本书一为理论,一为应用,结合在一起,就是先生的学术基础架构,就算没有先生指导,也能够通过研究分析,得入门庭。

然而这部书同样也是命运多舛,当年先生将手稿寄到商务印书馆,就因为战乱没有了下落。

而现在这两本手稿,应该是老先生在受到冲击,停止教学期间,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重写出来的。

唯一接受过两本书教诲的,就只有一个辜幼文,而两部书中的一些内容,与辜幼文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诲,都存在一些区别,说明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攀登学术高峰,调整自己的学术框架,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第三部就是先生毕生学术的大成之作,也是这份遗稿中的重点着作,解放之后写成的《广韵疏证》。

这部书当时中华书局已经准备出版,可是万万没有料到大事一起,手稿被退回,紧跟着都被抄去。

直到几十年后,方才给江舒意在旧书摊边偶然看到。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遗稿里边,除了之前交付给书局被退回的那部分外,先生又将新有所得,记录了不少下来。

这是一部新的着作,辜幼文将名字暂定为《经典释文集说附笺》。

《毛诗韵例》、《新校广韵》、《广韵疏证》、《经典释文集说附笺》,四部着作构成了一个庞大,繁杂,科学,严密的学术体系,是一个人在几十年里不断探索思考的心血结晶,少咸先生以古文的体例写成这四部着作,以中国古文的精炼,都有近五百万字,可以说是韵学一门的瑰宝。

对于周至来说,这既是一个帮助师爷爷整理曾师祖遗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接受教育,吸收知识的过程。

他现在的研究水平其实已经在硕士水平之上,在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东西,在他这儿简直就是蜂儿见到蜜糖一般,也就难怪江舒意临走前会提醒他不要过度熬夜了。

“您给我的稿子我已经校读好了。”周至坐下来也就不再客气,将包裹打开:“其中《毛诗韵例》算是基本完整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

“哦?肘子你说说看。”

“《诗经》分作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从十五国采集来的,又称《十五国风》,这部分诗歌在韵律上肯定存在口音的差异。孔子所崇尚的,则是雅言,认为西周的雅言是最正确的发音。”

“这部分所谓‘发音最正确’的官方语言,只有当时的贵族才能掌握,故而《诗大序》有言: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

“从韵律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宗庙祭祀的《周颂》和作为王畿乐调的《大雅》,肯定才保留有孔子认为当时最正统的音韵。而这一部分,也必将是曾师祖《毛诗韵例》的重点内容。”

“然而这部分资料,在您给我看的已考订部分当中,还没有发现。”

zw443s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