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独门绝技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独门绝技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大家边吃边聊,话题很快又接上了三峡,从现在看来,国家的确任务繁重,大家猜测接下来全国干文保的都要前去三峡进行支援。

“好像蓄水也是慢慢来的吧?”周至在猜测:“这么大工程,修不得好些年,蓄水不也得好些年?因此也不是一点没时间。”

“夹川有多少文物古迹?”林婉秋问道。

这个事情周至就太清楚了,夹川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他利用假期和周末在几年时间里亲自跑出来的,现在自然如数家珍:“汉宋墓穴,崖墓石洞,神臂古城这些动不了的就算了,有拯救价值,还可以搬迁的像法王寺,白云观,龙首桥,先汪墓,川主庙,还我河山石刻,白塔,吴家老宅,杨家老宅那种……七八十处吧。婉秋姐你干嘛问这个?”

“我在想着夹川地理和三峡沿线也差不多,夹川的情况就能够成为沿线各地的佐证。”林婉秋皱起了眉头:“一个县城就这么多处,情况的确严重啊。”

“我们县算是少的。”周至说道:“渝州,奉节,巫山……那沿途古迹可比夹川多太多了。”

“那条道路从古蜀文明开始,就是长江文明通过古蜀文明和岷江文明走廊,与黄河文明进行沟通的重要通道,古蜀王鳖灵的传说,就是非常明确的证明。”

“之后的秭归,FL,又成了重要的荔枝古道的起点,夷陵道通过嘉陵江通道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江埠。”

“就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遗迹都非常重要,比如中堡岛遗址,那里的炼盐遗迹,是我们华夏民族最早提炼食盐的事物证据。”

“这事儿我们得做。”张诚都认真点头。

“我觉得婉秋你来牵个头吧。”费观说道:“所有人里边,你影响力最大,形象又好,还有海外关系,就算化缘,都比我们厉害得多!”

“我们可以两边用力。”周至说道:“婉秋姐他们可以筹备一个基金,用于帮助国家进行文保安置和迁移。”

“而我跟诚哥这种,可以以私人收藏家的形式加入,通过购入私人藏品的方式将国家看不上的那些东西保护起来。”

“那我回去和乐海商量一下。”林婉秋笑道:“最好再把公公也拉上,要论影响力啊,他们更厉害。”

吃过饭,大家开始今天最大的一项鉴定——书画。

如今的书画收藏界,同样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年代倒挂。

现代画家的作品价格,远远高过清代画家作品的价格,然后一直上追到明代甚至宋代,作品的价格才重新与现代画家齐平。

这么一个洼地形成的原因,周至都有些迷糊,最终只能认为东方艺术品收藏热发源于西方,现代画家的作品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技法,可能让他们更熟悉。

而在往前就靠年代和保有量取胜,清代太近,存货有点多,因此不讨喜。

当然了这个洼地只是相对的,清代一流的画家,作品价格在今后飙升也是极快的。

而现代画家的作品,除了头部的那几位,很快就进入了一个价格的“停滞期”。

反倒是宋明古画,一直都在以稳定速度上涨,直到周至穿越之前都没见到停止的迹象。

欧阳友鹤是在民国就成角儿,到了新中国成为一省戏剧学院院长的人物,因此和近现代文化人的交往很深,作品当中有相当多的现代画家的作品。

现代画家也分有层次,大家都耳熟的,基本都在第一梯队。

比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潘天寿、林风眠、常玉、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等。

第二梯队有一些人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如关山月、董寿平、陆俨少、石鲁、黄胄、蒋兆和、张善孖、高剑父、高奇峰、吴湖帆、胡佩衡、林散之等人。

欧阳友鹤的两缸书画卷轴当中,有不少是这些画家的作品,混在一堆并不出名的画家作品当中,堪称鱼龙混杂。

但是题材都是这些画家的常见题材,画作不是非常的精心,但是题款都在,还有“友鹤老弟雅正”之类的书款,换到后世这就叫“to签”,是具有升值价值的。

大家找出了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还有如李可染的漓江山水,刘海粟的泼彩青绿黄山。

这几幅都是画家的应酬之作,随手画来的。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是名家,却也有疲于应付想要偷懒的时候,因此他们会有一批画作,后人能够发现,其相似度非常之高。

这其实就是“自己抄自己”,画家对于自己觉得比较得意的一幅画,往往会进行简化,然后批量复制,目的就是“量产”,用来应付关系一般的求告者的。

这些画作当然算不得名家的精品,但是却是真品,因此也颇得追捧,价格相当不错。

这些画是如今拍卖的大热门,林婉秋当然有兴趣。

最后以一副七万的价格,将五幅名家书画收入囊肿。

至于剩下的那些非头部名家的作品,一幅两千处理给了费观。

这里边有陈少梅、吴作人、刘奎龄、钱松岩、颜文梁等人的作品。

然后周至又从处理给费观的东西里,挑了一幅古里古怪的裸女画出来。

这幅油画在一堆国画卷轴里边非常显眼,作者叫做常玉。

周至本身很注重蜀中背景画家的作品收藏,比如张大千的作品,现在只差泼彩青绿的大作;

又比如蒋兆和,他收藏了《二哥出川》,《还乡》两幅代表作。

听说常玉是蜀中人,周至便将之要了过来。

剩下的另外一缸卷轴的年代就有些久远了,保养又出了大问题,造成了诸如画面割裂,脱落,水渍,积尘,褪色,氧化等诸多毛病。

清人画轴,不是专业人士对他们的名字会非常陌生,要从落款和印章分辨出他们是谁,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却是周至比较擅长的领域。

就算他不认识作者,他也能根据纸张和绢帛,以及笔墨的画工章法,推断出画家的功底,师从,水准。

两相结合,在加上装裱风格,所用材料,差不多可以断定画作年代。

独辟蹊径,堪称辩伪专家,这是他将四表舅和启老王老的教授融合为一体后,造就的独门绝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