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怎么都有你一碗饭吃

“是他们对大匠的崇拜吧,不忍,或者不敢贪祖师爷之功。”王老翻看着剔犀盒子的底款:“虽然皇命难违,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也很迷信的。”

“张成漆器在清代早已经不是实用器,陈列的时候也不看底,多刷一手少刷一手的,能把皇帝糊弄过去就行,这也算是他们一种无言的抗争吧。”

“类似的现象其实还有一种。”王老爷子笑道:“官用器,按理是绝对不准留有匠人私款的,但是我们也在有些官用器上非常隐秘的地方,发现有匠人偷偷留下自己的名字。”

“好像兵马俑上也有类似的现象是吧?”周至好像在哪篇报告上看到过,兵马俑是空心的,有些匠人就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内壁里面。

“差不多的意思。”王老爷子笑道:“不是有那胆大包天的,也敢在乾隆《巴蜀全图》后面续跋?!”

周至:“……”

无论如何,周至的藏品里又多了一项重要藏品——元张成造剔犀云纹针黹奁。

接下来的两天,周至就被王老爷子和启老拉着到了国博,参与这次慈善拍卖会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自然就是对待拍品进行鉴定,并且给出指导的起拍价。

这当然也是一个上手交流的好机会,周至除了古画和瓷器,别的方面都比较弱,也算跟着二老开眼界长见识了。

捐赠者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东西基本都是大开门的,好多曾经在拍卖会或者展览会上出现过,鉴定的难度倒不是太高。

画院的人也在这里,因为这次参与捐赠的拍品里,还有很多近现代画家的作品,都够办一次展览了。

周至的建议是干脆把势造起来,布置出一个大厅,举办一个文化展览,将这次的拍品都悬挂出来,陈列好,然后对外开放几天,让所有人都能来看。

这里边有不少的珍品,如周至提供的徐悲鸿《松柏双瑞图》,毛瓷雪梅诗句汤盆,都算得上是重器。

至于毕伯涛的松下卧鹿笔筒和王琦的人物座屏,现在反倒是不如何起眼。

两位作者的地位现在还很低,但是等到后世,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禁止流出国外的。

其余的拍品中,李氏家族提供了一套唐三彩十二生肖俑,造型圆明园兽首造型类似,不过一坐一站。

这是要继续加温圆明园兽首回归的余热,同时也是炒作大热门。

封氏家族提供了乾隆御制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福寿纹八方盘口大瓶,更是精美绝伦,价值不比周至当年辛苦拍到的两个转心瓶差。

就连不少豪商巨贾也参与到其中比如冯仓和潘石崖,就拿出了一套清代龙袍和凤袍出来拍卖。

周至估计这俩件儿衣服最后还是会回到他们手里,潘石崖在收藏明清帝后服饰,不像舍得捐出来的样子。

马爷也贡献了一块清代端砚,造型倒是平平无奇,但是砚台底下“河间纪氏”四个字给周至整得心痒痒了。

这是纪晓岚的砚台,现在纪晓岚还只有些民间传说,没啥名气,要等到那部电视剧出来以后,他的书画才会飙升。

周至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个砚台拿到。

不过这事儿也只干了两天,周至就给袁先生拉去购物去了。然后周至就觉得女生喜欢购物这个特点,或者跟学养丰厚高低,性格内向外向,以及年龄大小可能都没啥关系,端看女生喜欢的品类。

两天时间里袁老带着周至跑了央美,中国画院,还有琉璃厂荣宝斋,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买画。

不知道袁先生是不是把周至当作了待宰大羊牯,还是扶贫办主任,总之就是不断地给他推销当代画家的作品。

其中又以周至老乡,蜀中画家的作品为主。

这些人很多都还没有啥名气,比如石鲁的兄长冯建吴,以及与他并列的李文信,还有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久、李道熙,他们的画作,哪怕是大尺幅的精品,如今也就几百块,千把块。

就算创建长安画派,大名鼎鼎的石鲁,十万都能买到他的超大幅代表作了。

除了这几位,还有刚刚过世没几年的苏葆桢,四尺六开画作,现在一千左右就能买到一幅。

苏葆桢的画作是从渝州缙云画廊转到荣宝斋来的,当时的定价是一张两百块,画家活着的时候涨幅不明显,画家一过世,短短两年就翻到了十倍。

苏葆桢画葡萄很厉害,人称“苏葡萄”,除此以外他还有好些反映蜀中这些年巨变的画作,非常富于时代精神。

除了苏葆桢,还有与他同时代的蜀中画家岑学恭、梁白云、郭世清、韩智中、刘泽曾等。

当年的川美因为抗战原因接纳了大量艺术人才,形成了优厚的学养传统,之后涌现出了不少画家。

比如梁白云,七三年他的六幅通景竹帘画《三峡》,曾参加塞浦路斯世界展览会展出;

又比如岑学恭,创作了大量关于三峡的作品,人称“岑三峡”。

这些画作与三峡文保基金的主题非常的契合,画作价格也不过千。

画家的画作也分很多种,比如同样是李可染,他画的《漓江山水》就很多,很多应酬之作都是“自己拷贝自己”,连题诗都懒得变。

这也不是现代画家才有的毛病,就连徐渭徐文长,他的那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就起码在四幅《墨葡萄》上出现过。

而且这些画还都流传了下来,分别收藏与故宫、台岛、浙博。

因此周至还是比较挑剔的,价钱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他只要“代表作”。

即便如此一天下来还是搜刮了几十幅作品,除了花鸟人物,其中有不少以蜀中山水为题材,比如三峡,峨眉,青城,二滩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很有意思。

但是这些作品都是没有装裱的,要上展还有问题,于是周至又给王老爷子领到了国博书画修复室。

周至在那里将这些字画都装裱上,顺便给工作人员们展示一下传统“扬工”的装裱技法,大家交流促进。

完事儿后启老笑呵呵地拍着周至的肩膀:“将来有一天,要是找不到工作,就来国博或者故宫,修复室里,怎么都有你一碗饭吃!”

除了这些,周至晚间的工作,还要和马爷一起清点王老《自珍集》上,已经转给自己的那部分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