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证明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证明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10 21:48:17 来源:笔趣阁

“周至师从我们学校中文系的老教授辜幼文,管他叫师公;辜老的父亲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代汉语音韵学家辜少咸先生。”袁所长对这些关系比林校长清楚,当下帮着解释。

“原来如此。”李世培点了点头:“那就请肘子帮我们讲解讲解?”

“其实能够证明的地方挺多的。”周至笑道:“如装帧特点,用墨特点,雕版工艺等等,很多方面都能够证明,比如这部书,雕版的笔触秀丽工整,就是典型的‘杭工’。”

“相比于其它的宋版书,这套书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征,就是用纸。”

“书籍印刷也发展到宋代已经非常成熟,因为造纸技术较为发达,所以印刷用纸的品类也非常繁多,川本、浙本,多用皮约纸,即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而这套书的用纸,却是宋代刻本中比较罕见的皮约‘公库纸’。”

“所谓‘公库纸’,就是政府公文用纸。这也不是孤例,古人文章《菱圃题跋》中所记,当时《北山小集》,曾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而《芦川词》,则用收粮案牍印成。这种‘公文纸本’流传较少,但较易鉴别。”

说到这里,周至将书页的背面翻出来:“看,这套书的部分书页,还能够看到当时入库的钤印,这是南宋乾道四年绍兴府入库的空白漕档。”

“宋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公文纸印书呢?”李世培对这样的冷知识很感兴趣。

“一来相比其余纸品,公库纸在当时的品质相对较高;二来是因为国力衰减,政府为了维护运转,不得不汰出一些库存,换成收入贴补运营。”周至笑道:“至于说这里边有多少回扣被公私勾结侵吞就难说了,总之在古代,这种事情都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哦,所以这部书,是印刷与南宋乾道四年?”

“这却也不是。”周至说道:“这道钤印,只能证明这些纸张是于南宋乾道四年进入绍兴府府库的,并不能证明成书的年月,不过该书一定是印于乾道四年以后,这是确定无疑的了。”

“这也算确定了最早的年限,还是很了不起。”李世培点头,他知道这类考证的难度。

“是的,不过我们根据考证,将成书年代缩到了更短。”周至不禁面露得意之色,因为这个发现,本身就是他找出来的。

李世培见到周至这个样子,不由得对他更喜欢了,这娃方方面面都谦虚得很,却唯独在学术发现上得意,这就是真正喜欢做学问的好孩子,于是鼓励道:“那你得好好给我们讲讲。”

“我对比了这一版本的《花间集》与后来版本的区别,发现后世的《花间集》,有陆游的两则跋文,而这一版,却只有一则。”

“陆游这两则题为《跋〈花间集〉》的短文,对唐末五代词忽贬忽褒,似乎并无定见,但细察其实际,前者是就思想内容说其短,后者是就艺术风格论其长,这在文艺评论来说,一分为二的方法原是正常的。”

“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独乐章可喜;虽乏高韵,而一种奇巧,各自立格,不相沿袭。这种出于民间,经由文人修饰而成的问题,被称作‘诗客曲子词’,也就是宋词的前身。”

“然而从历史现实来看,彼时中原干戈扰攘,而西蜀南唐尚得偏安,豪家贵族,耽于逸乐,纵情声色,‘诗客’们在绮筵绣幌之间,以清绝之词,助娇娆之态,到《花间》结集,以此类作品为多。”

“而陆游所处的当时,南宋内外情况与西蜀南唐颇有类似,在心系中原、志图恢复的陆游看来,难免会对《花间集》里的词人生出‘流宕如此,可叹也哉’的感慨,发出‘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的疑问。”

等袁所长取来另一个版本的《花间集》,果然,里边陆游的跋文,分了前后两则。

周至继续说道:“陆游的两则跋文,第一则没有写出具体的时间,而第二则则写得很明确,是作于开禧元年。”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卷《花间集》没有放翁后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后跋大概率尚未写成,也就是说,该书成书年代,当在陆游第一则跋文成文以后,第二则跋文成文之前,时间后限为开禧元年以前。”

“逻辑上的确是这样。”李世培点头,却又皱起了眉:“可这第一则跋文的内容很简单,它的成文时间又怎么确定呢?”

两套花间集,陆游的第一则跋文都是一样的,其实就是短短的一句话: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笠泽翁书。”

“这里!”周至说道:“只要我们找出陆游自称笠泽翁的起始时间,就能够确定这书最早的成书时间上限了。”

“可不就是如此!”李世培双手一拍,表示这个思路当真精彩:“可是……这个也不容易吧?”

“只要耐心找,还是能够找得出来线索的。”周至笑道:“笠泽即太湖,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故乡,长期游历于吴江,到今天沪上的陆家港据说就与之相关。”

“历史上倒是没有考证出陆游会是陆龟蒙的后人,但是陆游自己却多次在诗文中这样宣称,并且以陆龟蒙出身的笠泽作为自己的号,偶尔也自称‘龟堂老人’,都是向自己的偶像致敬。”

“而在古代,自称‘翁’,是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的,根据三国陈琳的记述,‘翁乃六十也’,我们差不多可以断定,陆游自称‘笠泽翁’,当在其六十岁左右。”

“当然了,光如此推断是不太严谨的,好在我们还找到了另一篇文章来证明。”

“陆游在南宋后期,是题写跋文式短文的大家,他有一篇《跋李庄简公家书》流传于世,记述的是自己年少时偶见南宋抗金派名臣李光被谪后,神情自若的风采。”

“文中提到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其一是‘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其一是‘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渭衰。’最后一句则是‘淳熙戊申二月己未,笠泽陆某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