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大阵仗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大阵仗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3-23 19:42:11 来源:笔趣阁

童童已经先行吃过饭了,因此大家坐下来喝酒吃饭的时候,这娃跟着小区里的小妹妹在院子里玩去了。

“建民表哥工作还是习惯哈?”

“他有什么不习惯的。”建华表姐给周至把啤酒递过去:“就是耍嘴皮子结交狐朋狗友,就算没工作的时候也这么干,现在算是转正了,是不是哥?”

“说起来还是要感谢你大姑。”三姑不喝酒,捧着稀饭碗挑着凉拌空心菜:“建民我跟你说,虽然牌子是打着你大姑的名儿,但买卖其实是娟儿做起来的,给你解决工作那是看你大姑的面子,你可要认真干,好不好的另说,可别影响你大姑的婆媳关系!”

周至都听不下去了:“何至于,大姑和小娟儿姐好得跟母女一样,相比之下,大勇哥反倒像是个倒插门儿的了!”

建民表哥一直有朝天门码头袍哥小幺弟儿闲游浪荡的习气,之前在毛纺厂里当小青工,干活不认真,却喜欢自己琢磨,靠自学成才就能够裁剪西服,聪明是真的聪明,但是因为工作表现,也成了最早下岗的一批。

下岗以后靠着开裁缝铺倒是也能养活自己,但是人有那么懒,明明手艺比赵大嬢还好,又处于渝州这样的大城市,挣得还没有赵大嬢在县城赚得多,只能够养活自己。

表姐嫁给陶明后,陶明想要让建民表哥去爱华服饰做制版师傅,却被吊儿郎当的建民表哥给拒绝了。

可能是人以类聚,等到大勇哥跑渝州来做业务的时候,苦于人生地不熟,就把建民表哥拉上。

然后大勇哥就发现,建民表哥,人材啊……

大勇哥的性格在“劳动密集型”群体里边交朋友那叫一个顺丰顺水,但是要再高一个层级,比如车站高管,税务所,工商管理所这些地方,尤其一些没有成文规定又灰不喇唧的地带,跑关系交朋友,这就是建民哥的长项了。

“你们这些人就是的……”建民表哥举起酒瓶,慢条斯理地跟周至碰了一个:“以前吊儿郎当你们要说,现在改好了你们还是要说,那我在改回去?”

说完又教育自己儿子:“知畏啊,你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了,该学习喝点儿了,我给你倒上?”

“这话给你这当爹的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建华表姐嘴上这样说,还是拿杯子给知畏倒了一杯。

“肘子这次来渝州,是有什么事儿吧?”大家开始吃菜喝酒,陶明问道:“新闻里说的那个三峡文保基金,我记得好像跟你有关系?”

“你怎么知道会是这事儿?”建军表哥觉得奇怪。

“因为新闻里边说李家老三和林婉秋都来到渝州了,就是为了三峡文物迁移这事儿。”陶明夹了一筷子猪耳朵放嘴里:“这个三峡文保基金我记得就是肘子倡议成立的,李乐水和林婉秋都来了,肘子过来也正常。”

“姐夫说的完全对。”周至点头:“时间不等人,三峡工程的正式开工时间定在了年底,虽然离蓄水还有几年,但是拆迁工作必须做起来了。”

“这些事情国家不会做?”三姑是国营大厂退休的,虽然现在看来国营大厂一样要破产,但是国家文物又得另论,习惯了大事儿有国家兜底的三姑就觉得不可思议。

“国家做大事儿,但是需要拆迁和抢救性发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国家也顾不过来。”

“现在已经确定需要保护的地面文物,主要就有四项:云阳县的张飞庙,需要搬迁至云阳新县城对岸的磐石镇;湖北秭归县的屈原祠和新滩民居群,整体搬迁至秭归新县城的凤凰山;大宁河边具有一千七百年历史的大昌古镇,搬迁至几公里以外的新址;忠县的石宝寨,是我国现存最高和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将采取筑围堤、加护坡仰墙的方法,就地保护;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专家提出,就地建立‘三峡白鹤梁石刻水下博物馆’。”

“除了这些,库区光文物点就多达一千多处,其中鄂省三百多处,渝州七百多处,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些还都是已经确定了需要迁移的地方,此外,还有库区内即将被淹没的六百多平方公里内,需要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的遗址、遗迹、墓葬等地方。”

“那是有点吓人。”三姑听周至这么一说,也有些担心了:“不是肘子讲,都不知道有这么大的阵仗。”

“以上说的,就是国家要做的事情。”周至说道:“我们要做的都不在这里边。”

“啊?”建军表哥表示搞不明白了:“那你们那个基金是干啥的?”

“表哥啊。”周至和建军表哥的酒瓶碰了一个:“刚刚说的那些,是被国家定为需要及时抢救的点,还有远比这个数目多得多的地方,级别又还够不到让国家出手的,要是没有我们这个基金会,那就真的只有随它们被淹没了。”

“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吧。”周至想想道:“比如忠县除了石宝寨,还有三分之二的县城将被淹没,沿着鸣玉溪的沿江街,老街,西山街,十字街上,有许多古代石桥,古宅,古寺庙。”

“这些地方的文物价值放在前头所说的一千多处不值一提,但是石桥上的兽首,狮子,古宅里的雕花石水缸,花窗,画梁,古寺庙里的石碑,石塔,造像,也有非常多有价值的地方,这些东西要是不予以抢救的话,可能就会从历史上彻底消失了。”

“这些东西有些是木头的,金属的,或者就是泥的,墙上的,一旦被淹没,那就无可挽回了。”

“虽然品级没有国家关注的那批遗址遗迹那样高,但是数量特别巨大,门类特别繁多,我们先期初略估计,至少会高达五十万件,而且只多不少。”

“因此基金会已经先行向国家报批,自筹经费在蜀大修建了博物馆,又在蜀都西面原来木综厂购置了六百亩地,用来存放收集到的文物。”

“那里会建成一个三峡文保公园,就用这些抢救出来的东西进行打造,当然这是将来的事情了。”

“这事儿真是大事儿。”三姑说道:“就好比我们朝天门的罗汉寺,听说宋朝的时候就有了,后头到了清朝还修了五百阿罗汉,最后给鬼子飞机炸了,可惜了的。”

“罗汉寺不是还有罗汉吗?”建军表哥问道。

“那是八几年后修的了。”建民表哥对这些本地野史清楚得很:“罗汉寺里头的罗汉不是最精贵的,听老和尚说还有好多唐明时期的书本,那个才最厉害。”

“建民表哥你也够厉害的,”周至笑道:“怎么寺里的老和尚都认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