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坐货车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坐货车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8 20:11:33 来源:笔趣阁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方文玉救人的事情已经被渝州台转播了,而且渝州台还给军医大打听,想要采访方大帅一下。

因为学生在放假,军医大那边直接将电话打到了夹川,夹川县里知道方文玉一行还在从三峡返程的路上,便又给驻渝办打电话,要蒋春连关注一下。

本来大学生救人的事情全国各地都在发生,可是现在又不是后世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能够被拍下影像记录的救人事迹,就很少见了。

加上方文玉那一下的确算是英勇,另外还有军装加成,这就成了绝佳的新闻素材。

这事儿本身是好事儿,周至拿了票说道:“他们还在船上,我这就赶紧回去,让文玉回学校报道。”

等回到码头,才知道方爸已经将电话打到了周至留下的大哥大上,文玉已经赶回学校去了。

“这回欣欣可以放心了,要维护英雄人设,他就更当不了陈世美。”周至对叶欣打趣:“美不美得慌?”

叶欣正在为了方文玉的提前离开而不开心,给周至这么一故意曲解,顿时有了迁怒的理由,追着周至就要打他。

挨打之后周至表示深刻反省,赔大家吃一顿九宫格火锅。

九四年,还真就基本上只有渝州这个大火炉,才在炎炎烈日的季节依旧有着火爆的火锅。

现在的火锅还没有什么“科技与狠活”,唯一的黑科技应该是那一锅“老油”,还有所谓的“粟壳”。

所谓的“粟壳”其实是个伪命题,那玩意儿对于香型的提升存在意义不大,而对于培养食客的“上瘾性”,又不是一顿两顿可以解决的。

无论如何吧,这段时间的火锅们味道的确有点特别,普遍要比后世的火锅更香。

为了不让经过两周锻炼后有了勇气挑战火锅的李老三和林婉秋犯恶心,周至决定隐瞒下这些秘密。

码头上就有一家很好的火锅店,招牌很质朴,写得就是女老板的名字,火锅店全称就是女老板名字加“老码头火锅店”。

虽然是流火的季节,火锅店的生意还非常火爆,等到大家抵达,建民表哥已经等在这儿了,手里还拿着半截黄瓜,正和女老板在哪儿聊闲篇儿。

“来了?”见到周至带着人过来,建民表哥打着招呼:“佳佳我跟你讲,今天我兄弟接待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你要拿出点架势来,别塌了梁子影响港岛回归就不好了。”

这话就没个正形,从一直没正形的建民表哥嘴里说出来就更加没有正形了,风韵犹存的老板娘只当他是在胡说八道,捶了他一下,才对众人笑道:“建民的兄弟就是我兄弟,早给大家留了两桌靠风扇的位置,你们喝白的喝啤的?今天酒算我请啊!”

周至才知道建民表哥这个老混混儿跟码头一片儿的人是多熟络,心里也感到奇怪,就这么个二不挂五的人,怎么女人缘儿这么好?

有建民表哥在,这顿火锅就吃得热闹得很,朝天门老码头上的各种言子儿典故信手拈来,而且上到国际形式,国家大政方针,下到八字偏方,时尚流行,中间足球汽车,流行音乐,奥斯卡电影,啥都能来上几句,还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精准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虽然卷着舌头说着浓重的“渝普”有点影响发挥,但是依然让大家笑语不断。

顺手还教大家玩一些简单的酒令酒拳,就连林婉秋,江舒意这样比较矜持的人,也被建民表哥营造起来的气氛所染,兴高采烈地玩起拳来。

李老三更是和建民表哥勾肩搭背,两人啤酒一杯接一杯地灌。

今年山城啤酒也推出了散扎啤,渝州人骨鲠得很,对于本土品牌从来都是大力支持,一下子就拿下了好多的火锅店。

这一通热闹一直闹到了半夜,当晚建民表哥也干脆没有回家,一起住到了船上,第二天由他带着大家进站送火车。

本来周至还想着可不可以回趟夹川和蛮州,结果给老妈打电话挨了一顿骂,假期里不回家,开学了你可想起来了?假期不回来不跟你计较,开学了还敢耽误学习,你就仔细皮肉,少找借口赶紧滚回学校去!

于是周至只好灰溜溜地和梁红张路一起,乘坐火车从渝州前往蜀都。

临行之前,周至把在海外得来的各种纪念品给小伙伴们分发了一下,剩下的都打包送到了渝州办事处,还有几幅重要的三峡摩崖拓片和书法资料,托他们带给老爸老妈干爹干娘四表舅。

而要带去蜀都的东西就多了,好在现在基金会已经和渝州火车站货运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无数从三峡抢救下来的大小文物,建筑构件,已经在纷纷往蜀都发运,周至自己的东西搭在里边,随手就发了。

三人也不用买火车票了,在货运中心的安排下,就待在货舱里,随货物一起回蜀都。

这样的行程其实还怪舒服的,货舱里有好些老床,老桌椅,不但可以坐,连躺都没问题,除了有点膈背。

能坐免费车谁还计较这么多,何况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

一路上周至还能够给文物家具窗格什么的做一些鉴定。

很多精品门类还没有为国人所认识,直到现在都还经常从废品收购站里翻出些青铜鼎,青铜戈一类的宝贝。

八几年的时候,国博直接划了一万个铜炉给文物总店,让他们拿去为国家创收。

如现在车里的这些木料不够高级,只在雕工和漆艺上下功夫的大小物件儿,目前还归类在“民俗物品”里边。

比如现在车厢里就有三尊从云阳一座小庙里抢救出来的雕像,雕像外观有点让周至惨不忍睹,不过经过检查后,发现腔内是空的,从空腔里分析,竟然是夹苎干漆工艺。

所谓的夹苎干漆工艺,其实是从南北朝便开始有的一种脱胎漆器的工艺,就是先用一个粗略木雕做内胎,在其上绷上竹篾,细麻,灰漆糊封,反复多次,等待器物干燥后开始塑性,造漆,磨光,装饰,建造好造像。

之后再将内部的木胎和支撑物取出,只留下一个空壳。

到了唐代,每年四月初八的佛会,僧众们都要抬着佛像巡城,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因此要求佛像必须轻便,夹苎干漆工艺造像当然是最好的,被大力生产,工艺也随即被推到了顶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