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零二十八章 破秘密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零二十八章 破秘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4 23:27:32 来源:笔趣阁

后来在和杨大师讨论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的时候,讲到了这件禅衣复制的最难之处,就是在于蚕丝,因为汉代的蚕比现代蚕小不说,而且还是三眠的。

这无心的一句,还真周至提供了一条思路,回去便开始查阅资料。

所谓的“眠”,就是蚕会休眠不进食,然后蜕皮。

经过一次蜕皮,蚕的个头就会大上一圈,而且越往后,差异越大。

第一件事当然是要查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到底是不是桑蚕丝。

因为中国还有一种蚕——柞蚕。

这方面的论文不少,通过丝纤维种类的鉴别,是通过横断面切片、纵面投影,示差热分析,氨基酸含量,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纤维与柞蚕丝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与现代桑蚕丝很近似。因此,这批丝织品的纤维原料肯定为家蚕丝无疑。

这就说明汉代三眠蚕虽然个头很小,吐的丝也非常的细,但它们的确就是桑蚕。

这是事情可以继续的前提。

再查,更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今世有三卧一生蚕,四卧再生蚕”。

虽然记载如此之早,但是其实似乎四卧蚕并不普及,直到元代,王祯的《农书》里也还记载着:“蚕自大眠,后十五六,顿即老矣,得丝多少,全在此数。北蚕多是三眠,南蚕俱是四眠。”

宋代的大词人秦观还写过一本《蚕书》,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北宋的蚕桑技术,其中也提到过三眠蚕和四眠蚕,同样以南北区分。

说明当时四眠蚕主要还是集中在江南地区。

再查古代丝织品考古论文,可以发现蚕丝发展到宋代,相比汉代,丝的直径已经粗了不少。

宋代重视文化,其绘画用的纸张甚至远来自高丽鸡林,文人们玩起这个来,几乎是不计成本的。

因此宋代书画用绢,应该是使用当时质量最好的南方四眠蚕丝制作的。

那么,如果让现在的蚕,在三眠之后就开始吐丝作茧的话,蚕丝的直径就算还回不到汉代蚕丝的粗细程度,但是否可以与宋代四眠蚕的蚕丝直径相当呢?

继续查资料,周至发现甚至到了清代,诗人黄燮清在《长水竹枝词》里都还写着:“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枝头鲜。”

这就说明即便到了清代,四眠蚕都还属于优选精挑的对象,这也反向说明了三眠蚕可能在当时的北方地区依然普遍存在。

当时杨和还在农大,周至打电话给他让他去找专家请教让现代的蚕三眠吐丝有没有可能。

结果这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现代四眠蚕虽然个大丝多,但是却是个娇气宝宝,体质很弱,需要精心护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现三眠或者五眠。

这些都算是次品,在生产过程中是要尽量避免出现的,现在周至要“倒反天罡”,却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一种是通过药物诱导,直接让本来应该四眠的蚕提前到三眠就开始吐丝作茧,还有一种办法,则是在日常生产中将《长水竹枝词》里村姑们干的事情再干一遍,不过这一回改成精挑三眠蚕,然后将它们的遗传特性固化下来。

后者一时是来不及的,不过前者就是很简单的事儿,学校搞科研也有固定的签约基地,那几个乡村的蚕农专门替学院搞科研饲养蚕。

只要给钱,农大药多的是,挑一批处理一下就行了。

这批蚕丝最后经过检测,虽然依旧比汉代桑蚕丝粗不少,但是却与宋代书画用绢使用的蚕丝已经相差无几。

于是这批又被送到了杨大师那里,杨大师开心死了,有了这成功的尝试,以及通过电脑程序逆向工程出来的花板,恢复还原程度最高宋锦,还是什么难事儿吗?

不过这第一批可不行,第一批先老老实实给周至造仿宋绢,现在这娃可是宝贝了,得罪不得。

这第一批三眠蚕仿宋绢,现在就给周至带来了荣宝斋。

同样是别人瞌睡送枕头,因为荣宝斋才刚刚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要替沪上博物馆修复明代唐寅山水图。

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

博物馆要求修复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大信息保留”和“最大安全性”三个原则。

“肘子来了?”听说周至到了,徐邦达亲自出来迎接,反倒把店里的客人吓了一大跳。

徐邦达号称“徐半尺”,在书画鉴定届和修复届可谓是声名显赫,甚至本身还是个画家身份,其功底和能力办展都绰绰有余的那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在众人眼前了。

现在竟然对一个青年如此客气,让人不禁对年轻人的身份倍感惊奇。

其实徐邦达哪里是看在年轻人的面子上,分明就是看在了年轻人手里的东西上:“东西出来了?”

“幸不辱命。”周至笑道:“徐老,宋绢可算是给您造出来了,这下不会再把手艺藏着掖着了吧?”

“你可少胡说八道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先得把宋绢搞出来,要不然这活过些年就没法干了。”

说着就想要把丝绢朝自己那边拉。

不料周至却不撒手:“今天你要是不告诉我你们之前是如何修复宋明古画的,我这东西就不给您。我就想知道,伱们在之前搞绢本修复,哪里找来的能与古画心相匹配的丝绢的?”

“哈哈哈哈……”徐邦达开心得就好一个诡计得逞的小孩子一样:“要不是藏着掖着,这宋绢你怕是到今天都还恢复不出来是吧?哈哈哈哈……”

“老头你别说话不算话啊,该揭晓谜底了!”周至早就心痒难熬了。

“其实哪里有什么办法。”徐邦达笑道:“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拆西墙补东墙。谜底就是我们会把画心揭裱之后,将衬绢小心取下来,因为衬绢与画作基本是同时期的,我们会将衬绢完好的部分当做补绢使用,修复好画心后,再用现代绢作为衬料,这样至少还能够保证将画面做到修旧如旧。”

“这么简单?”周至突然感觉自己被徐老给耍了,废了这么大劲搞出来的东西,换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秘密”?

这都什么破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