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百九十三章 通透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百九十三章 通透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9:37:53 来源:笔趣阁

“啊?哈哈哈……”老王不禁给周至逗乐了。

“要不就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

“嗯,王建会不会也是一个穿越者……”干爹在一边吐槽

“什么是穿越者?”辜振铎愣了一下。

“肘子编故事编得走火入魔了。”干爹笑道:“他总是喜欢幻想一些历史人物,是从现代社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过去,然后虽然极力掩饰,却依旧能够发现一些现代人的‘特征’。”

“比如呢?”

“比如曹操,历史记载他少年时期的那些离经叛道;以及他的爱情观,要求妻妾学习技能自食其力,等他死后也有生存能力;还有少年时喜欢背斜肩小皮挎包……”

“还有吗?”

“嗯……还有就是王莽,可能是个计划经济学家,对了,这次带来的文物里,就有新朝冲压的‘大泉五十’,这是华夏文明里没有出现过的铸币方式……”

“呵呵呵,你这孩子,革囊是《史记·殷本纪》里就提到过的东西,至于说冲压,虽然没有,但是冷锻却是早就成熟的工艺。”

“而且新朝时期,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联系紧密,汉代许多陵墓里也出土了古罗马冲压货币,中国人这么聪明难道看不会吗?”

辜幼文笑道:“说到底手工冲压只适合加工金银,青铜材质太硬,加工成本太高,而金银在中国古代大规模流通,还是明代以后的事情了,因此冲压造币技术在国中无用武之地,新朝也只是简单尝试了一下,便将之淘汰而已。”

“真要去研究技术背景,成因,又是一篇大文章,哪里是一句穿越者就能够糊弄的。”

“师祖祖,文章也有好多种,这文学加工跟论文考证,本身就是两条不一样的路子。”周至觉得好笑:“干爹特意在大家讨论学术的时候故意提出这茬,目的就是彰显我这个思路的不合理性,进而推导出我整个人的莫名其妙,以此一端,攻我其余,腐朽文人上千年来的老套路了。”

“哈哈哈哈……”辜幼文抚掌大笑:“达文不错,书果然读得透透的!”

这回就连干爹都忍不住了:“师公,是不是太偏心了啊?”

……

……

中室其实就是未来的展厅,现在的储藏室,这里就是最好的保护地,因此好多重要文物就存放在这里。

那枚能够证明王建身份,打破传统,让周至再次认为王建穿越者身份的“兔首龙身印玺”,就摆放在玻璃柜子里。

就生肖来论,龙属土,兔属木,两者是犯冲的,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雕刻题材上。

不过周至算是早就看出来了,王建就是个“土贼”,年轻时就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盐为业,乡人称之为贼王八。

最搞笑是王建称帝之后,一次和从事冯涓聊到过往,直接将衣服褪下来露出后背,生气地说道:“外间都说我当年是刑徒,挨过官府杖责,你看看我的后背!这是挨过杖责的后背吗?!挨过杖责的后背,还能这么完好,毫无伤痕吗?”

冯涓也是个妙人,一点面子都不给王建,惊呼道:“哎哟陛下,你当时用的什么好药,能够一点痕迹都留不下来?!”

所以说得好听是前蜀这个短命王朝的开国皇帝,说得难听就是个割据地方的军阀土包子,干点啥出格的事情都不稀奇。

除此之外的重要文物还有一个当时被盗墓贼遗忘的银钵,里面收藏着一条雕饰华美的玉大带。

关于这条大带,上面的铭文还记录这一个故事,那就是王建的皇宫一夜着火,烧着了楼宇,当时诸多卫士想要扑救,都被王建制止要他们安分。

等到天明,大火停歇,无数珍玩毁于一旦,独有一块玉石得以幸免。

王建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将之雕琢成一条大带,时时佩戴,事后还将之带到了墓中。

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印玺和玉带本身就是无价之宝。但是对于在此的学人来讲,这些文字信息与图案信息,是比载体本身更加重要的无价之宝。

同为无价之宝的,还有王建的哀册,哀册是雕刻在五十一块玉简之上,介绍王建生平和臣下子孙哀毁的马屁文章。

文章本身写得一般,但是对于王建生平的介绍却是很重要的信息,可以和历史书互为表里。

书法也是不错,魏碑字体,周至发现哀册已经被拓印过,心里想着回去给四表舅带的礼物算是有了。

除了这些之外,最重要的文物,就是环绕棺床的二十四伎乐石刻了。

辜幼文给周至介绍:“蜀都自秦、汉以来,乐舞之风就十分盛行,至唐代时音乐舞蹈发展到了高峰。”

“《齐东野语》称:蜀优尤能涉猎古今,援引经史。而《唐戏弄》一书,认为唐五代之时,‘蜀戏冠天下’,并指出‘天下所无,蜀中有,天下所有,蜀中精’。”

周至一一察看着浮雕,发现手持乐器的有二十二人,舞蹈的有两人,全是女性。

乐器当中,能够辨识出的弦乐有琵琶、竖箜篌、筝三种;

管乐中除了笛、笙、箫以外,还有三种不认识;

打击乐有板和鼓,但是板是什么板,鼓是什么鼓,就说不出来了。

另外还有一种稀奇古怪的乐器,就更是叫不出名儿来。

“怎么样?肘子,有何收获?”老王问道。

“这是一支演奏胡乐的乐队,无论是乐器还是服饰,都有西域的风格,那些鼓都不是中原样式,还有除了笛、笙、箫、筝,别的乐器也不是中原乐器。”

“弦乐里这个像竖琴一样的东西应该是箜篌,别的我就认不出来了。”

“还有呢?”

“还有就是既然出现在王建的棺床上,这是一支宫廷乐队无疑。”

“这些人的装束、配器、所在地点都是统一的,说明这应该是一个大乐团,但是乐器里有很多合奏的话,音域和音色会相互冲突,所以她们的演奏应该是一部‘组曲’,也就是说不应当是所有乐器一次性全上,而是分层次,分章节,分乐器,甚至有可能分情节进行的。”

“还有吗?”

“嗯……没了。”

“大致不差的。”老王对周至还算满意:“能够看出这么多东西,也算是不错了。”

“西域乐团的推断是对的,但是衣着乐器是西域的,人却不一定,从人种学的特征来判断,乐团的乐伎和舞姬,都是汉人。”

“这就是当时‘胡风东渐’的很好的例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