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九十六章 交流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九十六章 交流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6 01:26:48 来源:笔趣阁

“周至同学,你给我们详细讲讲?”刘副校长刚刚一直在做着笔记,这个答桉简直匪夷所思,立刻急切地问道。

“这个典故出自宋代陈鹄的笔记着作《耆旧续闻》,名为‘东坡日课’。”

“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时候,因为一句诗‘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认识了当地一个文人,叫朱司农。”

“一日朱司农拜访苏东坡,苏东坡过了很久才出来,惭愧道:‘适了些日课,失去探知。’”

“司农问:‘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

“东坡对云:‘钞《汉书》。’”

“司农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

“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

“司农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

“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司农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

“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汉书》一共七十四万字,苏东坡最后凝练出的思维导图,一个字能够敷衍数百言,我们就算五百吧,苏东坡用了不到一千五百个字,在脑海中建立起可视化的《汉书》图形知识体系,将之完全掌握,而且能够在这些字的提醒下,将之七十四万字的《汉书》记忆完整,达到‘无一字差缺’的程度。”

“经过计算,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威力可观,于是受‘东坡日课’的启发,采用他的思路,试着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一些帮助记忆的工具。”

“最后发现语文的思维导图和苏东坡的原创比较接近,而其余各学科,在大家相互启发研究下,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有人都震惊了。

当这些东西传到省里的时候,省教委找了几个重点中学和师大的教授们来分析,发现具有很高的价值。

然后大家找寻相关方面的材料,发现这东西在国内压根就是空白,而在国外,相关研究也就刚刚展开几年。

不列颠头脑基金会的总裁,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东尼·博赞,现在还没有被称为“大脑先生”,如今只有一个和周至这套东西相似的概念“TheMindMap”。

为何一个地处中国内陆,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夹川,会出现这么个先进到家的东西,专家们都摸不着头脑,怀着最大的欣喜和好奇,省教委才组织了这次夹川之行。

结果发明者竟然是一个高一的学生,然后这个高一的学生说,是受到千年以前大文豪苏东坡的启发!

苏东坡的这套做法,的确就是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你甚至都不能说他原始,只能说他天才。

周至语文学科思维导图上的那些主题,最少都得一段话,而苏东坡能够仅用一个字,就能点亮脑海中的相关记忆区域,而且做到一字不差!

这是两种天才的能力,一是设计能力,二是应用能力,而且这两种能力,苏东坡都是巅峰级的惊才绝艳!

再一想也就释然了,特么苏东坡都不算天才的话,华夏几千年来,谁还敢称天才?

所有人心里都是相同的反应,看着眼前妖孽的震惊心态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哦……原来这方法是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啊,那就不奇怪了……

但是眼前这个也该算作妖孽,能够从浩渺如烟海的前人资料中找到“东坡日课”这一条,而且能够发现其价值,能够顺着思路整出这么一套东西来,连理论带实践……

就算不是原创者,那起码也是个奇才。

退一千退一万,如今的中学生里,知道《耆旧续闻》,知道《东坡日课》,甚至再退一步,知道《汉书》有七十四万字的,全国能找出几个来?!

刘副校长对大人们笑道:“想不到啊,我们和师大的专家们,都错了。”

“来之前,我们都认为这套东西,最起码也得是一个天才的理科生,凭借其卓越的逻辑思维,才能搞出来的东西。”

“没想到竟然是一个文科的高手,从古籍当中发现,并且拓展出来的。”

“周至同学,你很了不起啊。”

干娘看着老老实实站着的周至,突然跟他挤了挤眼。

周至立刻心领神会:“谢谢刘老师夸奖,但这句话我却不敢领,因为这里边除了唐副县长,赵校长的亲切关怀,高一几位班主任的鼓励指导,还有各班同学们的群策群力,也有蜀川省四中,七中,还有九中的一份大力支持。”

说完周至对刘副校长和王组长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

干娘微微一笑,轻轻向周至点了下头。

刘副校长和王组长都给整得面面相觑:“赵校长,这是怎么说?”

赵校长说道:“今年寒假……”

周至立刻抢答:“今年寒假,赵校长给我们学校弄来了一套丰富的资料,同学们都在传,说是之前蜀川四中,七中,九中的教辅,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A卷。”

“做过这些试卷,看过状元哥哥们的笔记后,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差距和刘老师,王老师学校的同学们有多大,于是才开始想办法,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缩小这样的差距。”

“要是没有这些试卷,我们还如同井底之蛙一样,满足于现在的成绩,刘老师,王老师,如果认为我们这套东西有价值,那我们愿意全部奉献出来,和四中,七中的同学们共同进步。”

“也请四中,七中的老师们,继续为我们提供帮助,你们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谢谢你们!”

“要是能有一些同学和老师的交换名额,能够让我们学校的同学,去四中七中,体验一下蜀州重点中学的学习氛围,开拓一下眼界,将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带一些回到我们学校,我们一定会更加进步的。”

赵尚中心里就哗啦哗啦鼓掌,绝!这事儿让一个学生,还是这个思维导图的发明人和组织者来提,绝!

干娘低着头好像在记笔记,但是拿笔的右手,拇指悄悄竖了起来。

刘副校长和王组长再次傻了,这尼玛,我们啥时候帮助过你们了,那些资料就算是我们学校用过的,可也不是我们给的啊?!

都没有开始,哪来的继续?

但是这话两人都不敢说出来,因为省里多么重视这套东西大家都清楚,不然也不会让两大重点中学的重量级人物过来“考察”。

现在这孩子说,这套东西,咱们也有一份功劳!

两个学校的资源都非常丰富,每个班加两个孩子跟着听一两周的课,管下他们的食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算是教师,每个假期让夹川中学送几个到省城,和周围学校的老师一起参加教委组织的培训,听听经验交流,同样一点问题都没有。

然后我们就成了这事儿的参与者?!以我们的资源,毫无疑问,转眼还会成为正式的组织者!

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王组长还有些犹豫,刘副校长却已经将这事情琢磨透了:“周至同学这个建议,我个人认为是很好的。”

“呵呵呵,赵校长,本来空手上门,蒙贵校老师和同学这么热情,一直惭愧汗颜,如芒在背啊……”

“现在好了,那我们学校就和贵校做个对子,继续优良合作关系,大家礼尚往来一下?”

赵尚中这一刻感觉如闻仙音,这就是四中同意进行交换学生和教师进修培训的活动了:“哪里哪里,赵副校长和王组长能够来我们学校指导工作,我们是无比的欢迎和欣喜,现在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向省会先进单位的同志和同学们学习,这是我们学校最大的骄傲。”

“我们一定派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绝不辜负省会四中七中的同志,给我们的机会。”

赵校长咬死了将四中七中一起说,话里话外就是要逼着七中也表个态。

王组长也笑了:“我没有老赵那么大的颜面,这些事情肯定要先给学校汇报情况,不过我个人原则上是同意的……”

话音刚落,赵尚中就跑到会议室角落拿起电话:“王组长,打铁趁热,这里就有电话!”

啊这……王组长一来给架住了,而来眼看四中一副想要吃独食的架势,一咬牙:“行,我当场汇报,看学校的意见!”

等到电话拨通,王组长开始说话:“喂,钟副校长吗?诶我是王传斌啊,嗯,我现在在夹川,准备跟你汇报一下情况……哈哈哈,这套东西的发明人,钟副校长你肯定想都想不到,竟然是我们国家千年前一位古人!”

“谁?还能有谁?宋代大文豪……哈哈哈,当然是他!苏东坡!嗯……对,这是夹川县中高一一名叫周至的同学,从宋人一本笔记中发现的方法……”说到这里王组长捂住话筒:“周至同学,刚刚说是哪本笔记来着?”

“宋代陈鹄,《耆旧续闻》,‘东坡日课’。”

“啊钟副校长,是宋代陈鹄的笔记着作《耆旧续闻》,里边记录这一个故事,叫‘东坡日课’,讲的就是这个思维导图。”

“什么?周至同学愿不愿来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周至同学提出了一个交流计划……大致如此如此……嗯嗯,嗯,好,好!那我就告诉夹川县中的赵校长了,好,好!”

将电话放下,王组长看向赵副校长,笑得有些意味深长,然后对一脸忐忑的赵尚中说道:“我们学校,同意了!”

“太好了!谢谢赵副校长,谢谢王组长,谢谢蜀州的同志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