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故事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四百三十二章 故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9:37:53 来源:笔趣阁

岳珂的跋文是一段文字和一首诗。

“予癸己在京口,因郡中元夕张灯,偶阅国史。

靖康丙午正月十五日辛己,右陵南巡,驻跸是郡。二月二十三日己未,始还京师,凡居郡三十有八。

兹闻箫鼓,感旧兴叹,不胜潸然,因涉笔以记大略。

而僧有冲希者,乃携以示正伦,彼谓予讽己,遂架大怨,迄兴妄狱。

圣明察知其冤予,复将指前漫尽白。

因悼正伦之殁,闵其左计,亮其初心,附昔所作诗于后:

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

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我。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

这里记录了一桩公桉。

绍定六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岳珂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在京口张灯,邀请岳珂观灯。

岳珂应景作诗,韩正伦一见大惊失色,“遂架大怨,迄兴妄狱”,转头就向朝廷告发了岳珂,请治岳珂重罪。

绍定六年冬,岳珂被罢官,回到庐山,其间撰《金佗续编》三十卷。

直到嘉熙二年,岳珂才被重新起用,官至户部侍郎。

这时候韩正伦已经死了,岳珂在跋文里写了这件事情的始末,最后说我哀悼他早亡,怜悯他用茬了心思,也原谅他无谓的初心,并将那首诗记录在此。

但是特别有意思的,是韩正伦真的告发错了吗?完全不见得。

这首诗歌里用到的典故太多,一般人看不懂,需要分析一下。

第一句里的“驾轺”,是君王迎接征召的贤才,而派出的专车,可是后面却用老子来比喻这位贤才,就是暗讽这位贤才做官之后“无为而治”。

其实就是无所作为。

无所作为就算了,到后面更是“听笙歌,拥绮罗”,摆明了同流合污。

说的就是韩正伦。

颈联在质问自己的门生——国家现在是可以安逸的时候吗?很明显不是。

“西凉如意”是一个典故,出自《集异记》,故事是讲唐玄宗一日观灯,觉得很好看,便请了一个道士来同观。

道士看了说好看,和今天西凉的灯差不多。

玄宗说那你能带我去看看吗?道士说可以,便让他闭眼,将他带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道士让他睁眼,玄宗“睹影灯,连亘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

道士还带他去了一座酒楼喝酒,玄宗没带钱,就把铁如意当在了那里。

之后道士又带他飞了回来。

玄宗后来派使节去西凉,当真找到了那柄铁如意。

岳珂这一句简直讽刺到了骨子里边,意思是说你现在请我来观灯,我承认灯的确好看,但是我们的皇帝呢?被带去西凉看灯了吧?

咱们这都成为“南国”近百年了,这样的耻辱难道不应该警醒和奋起吗,能不能干点正事儿?

再往下是说有人在哀怨同情那难以经历秋冬的蒲柳,有恨于心,却不敢哭出来;而有人已经忘了孝道当尽,甚至连《蓼我》之歌都不准人们唱了。

这又是一个典故,《小雅·蓼我》是《诗经》中的一首。以“蓼蓼者我”起兴,歌者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蔚草,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在说靖康之耻把二帝掳掠到了北方,而这边的新君根本就不在乎。

不但不在乎,甚至将孝子哀痛无法奉养双亲的诗歌《蓼我》都给废掉不许唱,已经无人敢维护纲常和人伦大节了!

最后一句好理解,就是说一想到这些,自己就忧虑得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然而对比起其它人的莺歌燕舞,却是显得无比的“寂寞”。

这摆明了就是扎心,因此遭遇迫害,真是半点不冤枉。

而且岳珂好像压根就不知道悔改,暗搓搓地将这件事儿记录在这里,记录在有赵佶和蔡京跋文的地方。

你不是不让我写吗?我现在写在这里,我问你爸。

老赵,你这个儿子是不是不孝啊?你后代的这些臣子,是不是和你的蔡太师一样的货色啊?!

书法固然是好书法,岳珂也是大书法家,从他评价智永和米芾的书法,创造出“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便可见一斑。

不过内容却让周至看得直摇头。这事儿解气归解气,可也就是当时没给人翻出来,要不然怕是谁也再救不活他。

再往后,就是欧阳玄的跋文了。

欧阳玄是欧阳修的后人,和欧阳修一样对历史谙熟。

一生“三任成钧,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常负责起草各种诏书。

朝廷高文典册,多出自他的手笔。其文章、书法极负盛名。与吴澄、虞集、揭傒斯并称为“元四学士”。

当时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墓隧之碑,都以得其手笔为荣。

从至正三年起,欧阳玄开始担任《宋史》《辽史》《金史》的总裁官。修三史署名者先为都总裁右丞相脱脱,后为阿尔拉·阿鲁图。

但其实二人只是挂名,实际的编修工作都由欧阳玄、张起岩、揭傒斯等人来完成的,其中欧阳玄的作用最大。

就连最后修成后的进献表都是欧阳玄代为撰写的。后人公论:“宋、辽、金三史,皆元脱脱修,实欧阳玄辈笔也。”

书法到了欧阳玄这里,算是将宋代张扬个性的书风延续并发扬到了极致,再往后,就该是明大家们幡然一变,再次重归正统法度,主流再次变为内敛含蓄了。

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收藏于三希堂的欧阳玄书法《春晖堂记》,四表舅对比彩色画册研究之后,认为卷轴上的欧阳玄书法,乃是真迹。

同一卷书法卷轴里出现祖先和后裔的文字记录,两者还同为各自时代里的史学大家,文学大家,书法大家,也算是难得一见,交相辉映了。

欧阳玄的跋文内容更像是一篇史论,以友谊为主题进行了一番议论。

自己祖上欧阳修和石延年之间算是深厚的友谊,而宋徽宗和蔡京之间,同样也算。

不过区别在于一为“贤德之交”,一为“昏佞之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