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樊庆学:我是被指导了啊!

樊庆学是一名超导领域的研究专家。

他在超导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员,有过十几年超导机制研究的经验。

虽然没有带领团队做过大项目,但因为参与过理论研究的项目,相关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

只要熟悉樊庆学的学者,都认可他在超导的研究领域上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吴晖才会让樊庆学来到西海大学,就是想让樊庆学对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做一些专业的指导。

在吴晖看来,樊庆学肯定要比何毅强一些。

何毅是西海大学的物理教授,也是物理实验室的负责人,但他没有任何参与大项目的经验,履历上自然比不上樊庆学。

至于和王浩相比就很难判断了。

但是,王浩是个数学学者,不是专业做超导物理研究,也许就会有很多不懂的东西。

对于物理实验室召开理论会议,樊庆学确实有些不理解。

以他的经验来说,一些没有头绪的研究项目,才会重点做理论论证,像是交流重力的复刻实验,就属于那种没有头绪的研究。

因为相关的资料非常少,有些参考的意义并不大,自然就要进行一定的理论论证。

现在做的也是交流重力的实验,可已经能够制造交流重力场,研究的只是交流重力场的影响因素,就等于是纯粹的对比研究项目了。

对比研究项目,有什么可以论证的?

这种研究就是直接进行实验,调整不同的参数来对结果进行分析,即便是做论证也不可能直接推导结果,自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最简单的,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直接进行实验调整电压,然后检测电流的强度,也就可以得出电阻的数值了。

现在的研究也是一样的。

只要不断对参数进行调整,再根据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和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从而得到相关的结论。

樊庆学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他显然无法说服王浩,因为王浩的目的是超过两个竞争对手。

正常的研究方式,根本不可能超过其他两个大型超导机构。

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就肯定要用其他的方法。

樊庆学只能坐在一边看着。

……

理论会议正式开始。

何毅首先开口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随后说明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

每个人都记录下来。

会议流程就是让每个人针对每一个因素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人都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经验’,知道理论论证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只是做对比实验,就像是王浩说的,想超过其他两个大型实验室,就要进行更精准的理论论证,才能够减少实验的次数,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和结果。

交流重力场的研究,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

何毅上来就说了一个重要因素,“超导材料相关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

超导材料的因素可不只是一个因素,第一就是超导材料的排列布局,也就是该怎么去放置超导体,把超导体布置成什么样子。

这也是支持交流重力产生的重要因素。

超导材料的排列布局可不只是平铺或是简单的螺旋结构,但他们的论证并没有去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只是对于原本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正。

论证也没有进行的很深入。

王浩决定第一次实验,就继续原本的‘四节点布局’,也就是让超导材料在四个固定的位置,大大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理解为两条导线和小球体的间隔排列。

这个因素是不变动的。

超导材料布局上的改变,就是让超导材料‘加粗’,或是改变排列的方式,看是否能够能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超导材料的影响还在于材料的不同上。

现在已经发现很多的超导材料,以实现超导状态特性需求来划分,可以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不同超导材料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超导材料还可以以材料的组成来划分,包括氧化物、金属合金、有机材料甚至是液体材料等等。

第二个因素就和电力有关,电压和输送功率,可能会造成直接影响,因为超导材料理论上是没有电阻的,电流就会被放大很多倍,甚至理论上来说电流是无穷大的。

当然,实际电流不可能无穷大。

“临界电流密度也可能是交流重力场的影响因素之一。”王浩特别强调了一句。

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有关。

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第一次的理论会议探究不需要过于深入,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表层因素就可以了。

除了超导材料以及电力方面的影响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交流重力场。

这些因素就比较多了,包括环境温度、海拔的影响、空气密度、空气流动,甚至是地球的自旋,等等。

当然也无法直接排除电磁场力的影响。

现在的研究就是要排除没有影响的因素,并找出那些存在直接影响的因素。

会议针对每一项进行了讨论。

每个人都踊跃的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浩则是针对性进行分析,何毅主要负责把控会议进程,并做出一系列的记录。

大家分工明确。

会议也进行了超过三个小时,一直到中午一点的时候才结束。

樊庆学一直坐在旁边听着,眼看着会议进行了一条一条的总结,但他总是感觉有些怪异,因为有些因素直接就被‘理论’排除了。

比如,空气流动的因素。

大家详细的讨论了一下,最终就认为空气的流动不能够影响到交流重力场。

但是,这不需要实验来证实一下吗?

等会议结束以后,王浩也没忘了专家团,就招待他们一起去用餐,路上樊庆学也问了起来,“王教授,你们这个会议直接就排除一些因素,有些不科学吧?”

王浩点头道,“其实在我看来,针对每一个因素都应该去做实验来证明,而不是通过分析就排除掉。”

“那为什么……?”樊庆学有些不理解。

王浩一句话做了解释,“很简单啊,因为我们有两个很强劲的对手,就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大可能没有影响的因素上。”

“我们必须更高效的完成研究。”

“我们的经费也是有限的,现在只有学校方面的拨款,省里的资金还要等几天,更不用说基金会那边了。”他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樊庆学听了也无话可说。

虽然过程确实是有些不科学,但听王浩这么一解释,感觉还真的是这样,因为经费有限,又有两个强劲的对手,不可能每一个因素都针对去设计实验来研究。

……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

这个重大的进展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兴奋。

等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积极的进行了收尾工作,把所有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以后,下午王浩就组织召开了实验总结会议。

樊庆学全程一句话不说。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本来是过来想对于物理实验室做指导的,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怎么进行理论论证都没搞明白,更不懂为什么,那样的论证效果能好到这种程度。

“人家做个对比交流实验,论证一下就能大大提升效率,而我甚至还觉得论证没有用?”

“是我的想法太落后了?”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才是科学的,我是不科学的……”

当樊庆学正落寞的思考时,王浩说完了实验数据总结,他扫视一眼全场,就注意到了樊庆学。

他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樊庆学。

毕竟对方是超导专家,还是吴晖院士特别派来帮忙的。

王浩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樊教授,你是专业的超导专家,也来给我们说说吧,提点意见也好。”

所有人都期待的看过去。

樊庆学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最终说出了一句,“你们实验室做的很完美。”

“我感觉,没什么可说了。”

当天晚上,樊庆学就乘坐飞机返回了首都,第二天就到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晖对樊庆学这么快回来感到很惊讶,他特别找过来问道,“我不是让你指导一下物理实验室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

樊庆学手里攥着资料,抬起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最后他叹气的说了一句,“吴教授,我去了一趟西海大学,感觉吧,自己的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我回来就想着多看看资料,增加知识、学习一下。”

“至于指导……”

樊庆学说着停了一下,苦笑道,“我这个水平,哪有资格指导他们,我是被指导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