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风骚重生传 > 第三千零七三章 人肉搜索?

风骚重生传 第三千零七三章 人肉搜索?

作者:橘子奏鸣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1:00 来源:笔趣阁

说真的,贾鸿渐以前那都是看商业片儿居多,他很少看文艺片儿。毕竟说白了,咱贾鸿渐那就是一个普通青年,不是文艺青年,不玩儿文艺范儿。让他真的来说要怎么拍一个文艺片儿,他还真稍微有点不在行。不过不在行,他还是要拍啊!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所有事情都会的不是?谁都有第一次尝试不是?不试试的话,永远水平就这样了,至少贾鸿渐是不爽的,特别是看到了表面上比他更有文艺气息的电影很可能是一起竞争最佳外语片的时候,这就更让他觉得自己要努力!

可是努力起来的话,咱拍个啥呢?要不拍个人物传记片儿?虽然说人物传记片儿吧好像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偏向的口味,但是咱能达到最佳影片的水平,还是外语的,这总比现在拍的喜剧片更有竞争力吧?拍传记片儿拍谁的呢?要不拍李强大人的?这李强大人的故事贾鸿渐那可是前世在网上看过的,这位老爷子简直就是重生者重点嫌疑对象啊!这老爷子1905年生人,五卅运动的时候正好在上沪读土木工程,所以一下子就积极参加活动,成为了学生领袖之一。接着靠着参加五卅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的机遇,一下子入团入党,顺带着回老家建立了家乡第一个党组织。两年后的1927年上沪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他又帮忙研制炸-弹!

接着在412反革命政变的时候,他正好到了吴汉。接着成为了未来总理旗下的**特科的特务股领导人。接着他研发了**历史上第一个自制的短波电台,而在这么一个时候国民党都还没用上短波电台呢!甚至要到九年之后的1936年,国民党才能用上他们的短波电台!之后,他被“保送”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这么一个土木工程出身的学生,一下子就研究出来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式,一下子震撼了苏联学术界,弄的苏联学术界都在教科书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他的公式!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回了国,回到了陕北红区。但是当时没有给他发挥无线电专长的地方。而当时红区又缺少武器弹药。于是他受命承办红区第一家兵工厂!同时还建立了炸-药厂、医药厂、炼钢厂、炼油厂等等,**军工史上第一条自制步枪,那就是他主持设计以及制造出来的!后来他又成为了**自然科学院的院长,当他学生的有见过之后n多的局长部长!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转行去做新闻工作。一下子就把新华社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

新中国建立之后。又因为国家领导人的要求,他转行做了外贸。全世界唯一一个工业国帮着农业国进入工业化的著名苏联援助156个项目,那就是这老爷子亲自谈出来的!而到了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这个时候老爷子敏锐的发现了机会,于是打报告给晚年的总理,要求抓住机会。然后他就开始拿着国家资金为了国家倒卖国外期货,主要就是黄金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结果一年赚到了30亿美元,足足是当年中国全国2年的出口额!甚至后来中国改革开放了,第一次引进的可口可乐的生产线,那也是这老爷子主持引进的!

这么一个老爷子的经历,那要是拍成了传记片的话……简直太……yy了……好吧,贾鸿渐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他这人的思维太过于商业化了。所以他想到传记片的这么一个李强老爷子的经历,拍出来的都是太炫目,简直就像是重生者或者穿越者的经历,估计拍出来了上映以后票房会很不错,会一下子让老百姓们眼前一亮,但是在奥斯卡么……奥斯卡那帮人能欣赏这种yy类别的传记?而且这种传记里面,也没有什么人性的挣扎之类的太多的东西,也不符合奥斯卡的需求啊!

那咱拍个啥呢?想了想之后,贾鸿渐突然觉得好像n年之前斯皮尔伯格跑到中国去的时候,拍了一个小甜点级别的电影,就是讲述外国青年下公交车撞了大妈,大妈说是他撞的,他不承认的事儿。这么一个电影实际上如果用大妈视角来拍的话,再把主角换成中国人的话,也许就会显得比较符合最佳外语片的模式了?一方面又有人性的表达,还有剧情的大逆转,同时还有对人性的拷问等等!嘶……妈蛋,当年怎么就把这么一个好点子让给了斯皮尔伯格了?怎么就让他随随便便的拍了?这可真是可惜了!毕竟斯皮尔伯格拍过了之后,贾鸿渐不太可能再拍一次这片儿啊!电影这东西有时候就像是戏法一样,弄过一次揭穿了之后,再弄一次,那就糊弄不了人了!

那咱到底能够拍个啥?要不把刚才这么一个东东咱给改头换面的拍出来?盖头换面又能拍什么东西呢?唔……人肉搜索怎么样?没错!人肉搜索!这么一个事儿在后世那都算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有一种社会大多数人暴力的玩意儿!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事儿挺好的,在一些人以为自己做了违反道德的事儿不会被人发现的时候,以为在网络上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大家却自发的人肉搜索这么一个人的信息,然后把他的信息公布于世,最后大家都打电话过去骂或者怎么样,通过这么样的一个方式来施加社会的道德惩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事儿是对社会道德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这些事儿也容易被滥用!

比如说,万一一个人被误会了,一个引起众怒的事儿其实不是这么一个人做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让跟他认识的人觉得是他做的,然后一点点的暴露了这么一个人的**上网,最后社会给这么一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么一个话题的探讨,够不够的上文艺?当然了,后世中国影坛里面好像是有人拍了类似的电影,不知道是叫做《全民目击》还是叫什么东西,反正讲的就是一个人肉搜索带来的问题。不过那样的一个电影没有太火,除了这片儿是在中国影坛上映的之外,还有就是导演拍摄出来的问题。就像是《南津!南津!》就没有能够跟《硫磺岛家书》一样在奥斯卡上面斩获什么,虽然两者都是尽量从当年敌人的角度来拍一些“洗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不就是导演能力稍微有些不够么?

除了导演的能力之外,贾鸿渐觉得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电影也没有想过要以奥斯卡为目标。所以那些电影在创意之初,就没有瞄着容易被奥斯卡青睐的路子去!这要是让贾鸿渐来弄的话,瞄着奥斯卡去会怎么设计?要贾鸿渐设计的话,那就当然是设计成对着青少年来了!对青少年来,展现出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性格大变什么的,这多震撼!这多展现社会暴力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咱这是冲着奥斯卡来的,说不好听的可以完全无视票房因素,哪怕白砸钱都要文艺啊!哪怕白砸钱都要往深刻里面弄啊!再说反正《抢劫大演习》这么一个片儿已经赚了钱了,这些赚的钱拿来砸在这么一个新片上面,行不行?这样也不算是亏了,对吧?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年其实网络还只是在初期的发展当中,哪怕再美国这边其实网络的生态环境还没有变得跟2012年类似。在这年头虽然美国有了在线聊天软件,虽然有了在线论坛在线购物网站什么的,但是没有非死不可,没有推特,没有油土鳖,没有阅后即焚,没有instagram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所以美国这边实际上更没有意识到会有网络爆料人**的事儿!那么贾鸿渐提前拍出来这么一个讲述人肉搜索的片儿,是不是就显得特别的高瞻远瞩?是不是有点振聋发聩,想到了别人都没想到事儿的那种震撼感觉?

特别是对待青少年,比如说让这么一个青少年在网上吹牛有了一个什么小过失,结果一下子引起了诸多人的反感?然后就有黑客黑进了这么一个人的电脑,通过监视他的电脑,开始一点点的往外泄露这么一个人的每一点**?比如这人喜欢谁不喜欢谁,比如这人的论文有多少是抄的,比如这人几天看一次a片……甚至还有这么一个人在聊天软件上是如何跟朋友一起吐槽其他关系不错的同学的?结果这么一些爆料了出来之后,导致周围的人都疏远了这么一个可怜的人?甚至有的朋友恨他,就干脆也装成匿名黑客,公布了这么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住址等等信息?然后引来了一种全社会的冷暴力?

虽然整个想法并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是贾鸿渐觉得,就要把这事儿往网络的匿名性以及那种实名上网之类的事儿让面靠!就是让人能够明白,人类在网络上因为是匿名的,所以就容易各种为所欲为!就跟曾经的一个社会学实验一样——当让一群人的每个人都把脸之类的遮住外加穿上袍子等东西,遮掩了个人信息之后,每个人都会变得跟往常的自己不同!因为“匿名”了,就不用担心形象等等一系列的原因,群体中的“匿名”人士就容易变得暴躁易怒变得各种跟平常不一样!

把这些东西都给融入到一个电影里面,够文艺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