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风骚重生传 > 第三千三百九八章 突飞猛进

风骚重生传 第三千三百九八章 突飞猛进

作者:橘子奏鸣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1:00 来源:笔趣阁

2004年和2005年一直持续的外企在中国倒霉的事儿,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老天爷在恶整他们,06年这才几个月?这外企的事儿又出来了——英国食品标准局紧急责令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亨氏、联合利华在内的359个品牌食品,它们被怀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中国质检总局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检验监管,严防进入中国市场,岭南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被查出含有苏丹红,30万瓶产品被当众销毁!

3月16日,媒体曝光,肯德基的调料中也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肯德基是中国市场上最为成功的跨国快餐企业,自1987年进人中国后,已先后在各城市开出1100家连锁店,其最忠实的消费者为幼儿和青少年。因此,肯德基调料中发现致癌成分,当即引起惊恐与轰动。“苏丹红事件”一时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使人们对一向膜拜的跨国品牌产生了疑虑。3月31日,一向慎言的《人民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质问说,“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肯德基只在中国有苏丹红,难道憨态可掬的山姆大叔认为我们这里是苏丹红的‘安全岛’?”

3月27日,东芝旅大有限公司五百多名员工罢工,起因是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发现东芝公司有员工每月加班超过《劳动法》规定的36个小时的现象。于是给该公司下达了“整改通知”。但东芝为了不降低产能,提高了生产线的速度,将每一个工作流程由20秒压缩为14秒。劳动时间虽然缩短,但劳动强度随之增强。而且“取消”加班后,员工薪水降低。27日,一些员工以罢工抗议,日方管理人员当即宣布解雇参与者。此举激怒所有中方工人,3小时后全厂停工。罢工惊动当地政府,最后,日方妥协。同意每月增加工资150元。厂庆时每位员工奖励1000元,工人复工。

而另外一边,中国本土大型企业情况那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之前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纷纷上市之后,中国移动也在港港上市了。接着金融领域。那也渐渐的要放开了。中国对国有银行的市场化其实再造开始于20世纪末。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1999年,四大银行被允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其实说起来,这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估计90%都是贷款给了各种国企,然后国企还不上钱还要借钱导致的!

然而,第一次“注血”与剥离并没有让这些银行的经营和资本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一直到2002年,后来成为全球最大银行的工商银行仍然在年报中承认,资本充足率有5.54%,不良资产合计有7598亿元,所有者权益数却只有1782亿元。根据wto的协议约定,中国将在2006年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所以在此之前完成银行的改革已进入倒计时。于是,在2003年12月,中央决定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入资本金,2005年又动用150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为工商银行注资。正是在这种强有力的国家资源的巨量输入下,四大银行一下子变得靓丽无比,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或超过8%,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至5%以下,历史包袱基本甩光,资产负债表质量显著改善。

接下来,变成“靓女”的四大银行纷纷出境“路演”,开始寻找国际战略投资人,在进行了资产重组后准备谋求上市。所以这2006年和其后的2007年,将是中国的“银行上市年”,几乎所有重要的银行都在这期间纷纷上市。那些捷足先登的国际金融机构从中渔利惊人,构成一个百世不现、无以复制的“花样年华”。对于这么一个事儿,华夏高科当然不可能错过。华夏高科的钱多谁都知道,而华夏高科的北美分公司,或者说是福尔摩斯公司,那每年要上缴的利润可不是人民币,那是美元!这美元最后还要跟有关部门进行结汇再换回人民币,这麻烦不麻烦?所以其实很多时候这华夏高科拿着的外币,那就是直接以福尔摩斯公司的名义存在境外的!像是中石化中石油什么的在海外的分红啥的,那都是直接进了福尔摩斯的帐下了!

这些银行能够不来找华夏高科?毕竟怎么说华夏高科都是中国公司,总归比外国人好说话吧?外国人那是来谈生意的,没什么情面可将,可是华夏高科……这半个自己人啊!可以讲情面啊!所以5月份即将在港港上市的交行,那就跟华夏高科先勾搭上了,结果就是华夏高科花了144.61亿元港币购买交行91.15亿股,拥有19.9%的股权,每股为1.86元。虽然这么一个事儿是贾刚来运营的,但是贾鸿渐有信心——他记得交行的股票在07年年中,也就是一年以后,一股的股价就可以涨到10元港币,也就是说一年里面,华夏高科可以借用这么一笔投资,净赚800多亿元!

而2007年这交行据说还要到上沪的a股发行,这华夏高科肯定要进去“帮忙”啊!这又是狂赚一笔的买卖!预计一年6倍的回报跑不掉!而6月份,中行也要在港港上市,华夏高科答应以51.75亿美元购得近20%的股价,购买价格1.22元一股——发现没有,这华夏高科购买股票基本上都是20%左右甚至更高一点!按照贾鸿渐的记忆到2007年9月盘中价格计算,中行市值最高达到2335亿元,华夏高科可以净赚1932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4.8倍!而10月份工行那也要上市!华夏高科已经谈好了将要以75.6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20%的股份,每股价格1.16元左右。而如果贾鸿渐没有记错,按照2007年8月的盘中价格计算,工行市值最高达到2313亿元!也就是说这华夏高科将会入账2018亿元!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84倍!

同样在10月份上市的还有建行,华夏高科这次出钱就少了,收了定向发行39.66亿美元的股票,占建行总股本的14.1%,每股定价约0.94港元。建行上市的发行价格为2.35亿港元。贾鸿渐预计到了2007年9月,建行回归国内a股上市,华夏高科掌握的股权市值应该达到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共赚2600多亿元。除了上述四大国有银行之外,中型银行的资本重组也如出一辙。也是在这年,兴业银行宣布向华夏高科定向出售27亿元股价,每股售价为2.7元。预计华夏高科可以净赚约600亿。

中国政府对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进行的重大改革,被认为“采取了从未尝试过的全新的改革方式和途径”,与之前的所有变革行为一样,它也引用了观点截然对立的争论。一些专家表示了强烈的质疑,认为这种银行再造模式有“用国民财富为商业银行洗澡”、“国有银行被贱卖”、“引进战略投资人拒绝内资进入”等诸多嫌疑。不过,所有引进了国际资本的银行,都异口同声地认为,“成功地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后,治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年初,美国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经济学家胡祖六亲自下场参与论战。他在《经济观察报》上撰文认为,“国际战略投资者为中国的银行带来了明显的短期利益,和中长期的潜在‘增值’效应,所以战略投资者通过较低的进入价格以分享部分未来‘溢价’,是合情合理的‘公平买卖’,并无所谓国有资产‘贱卖’问题。”针对“不对民营资本开放”的疑问,胡祖六的回应更是直接:“中国有汇丰、花旗或高盛这样的有国际经验和口碑的民间投资家?”所以,“这些机构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们可以直接带来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门当户对’的观念”。他还用一种很轻松的口吻写道,“其实,只要双方互相满意,合作愉快,最终能够增添公司价值,又何必对投资人的选择评头品足,横加干涉?”

胡祖六的立论基础是“用股权换经验”,这颇似当年“用市场换技术”的论调,后者之落空已被证实,前者之成效有待未来的观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每当改革进行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潜伏在中国经济变革逻辑深处的那只“所有制怪兽”总会不可避免地如幽灵般出现,人们一次次地摇摆在效率与公平、突围与代价、创造与分配的辩驳中。

可以说这2006年,那就是华夏高科突飞猛进的一年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