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风骚重生传 > 第一千七百五四章 西游和魔戒

风骚重生传 第一千七百五四章 西游和魔戒

作者:橘子奏鸣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2:11 来源:笔趣阁

没错,《指环王》这么一个电影,原着是啥?是《魔戒》。托尔金在54到55年间出版的这个《魔戒》原着,好看么?说实在的,要让贾鸿渐来说,那真心不好看。要知道,贾鸿渐是看过《魔戒》英文原着的人,他看的可不是那些翻译版,自然可以发现这《魔戒》到底不好看在哪——简而言之,这《魔戒》就是托尔金“炫技”的一个产品,而不是为了写的好看而写的东东!

为什么贾鸿渐说这托尔金的《魔戒》是一个炫技的东东呢?因为首先,这托尔金在小说里面自创了一个“精灵语”,虽然这听起来好像很给力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只为了看一个好故事的读者,需要知道精灵语的语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知道精灵语的具体东东是什么样的?不需要!就像是好莱坞大片儿里面,为了剧情好看,为了戏剧张力,会那汽油装在车子里面引爆,弄一个好看的但是其实没什么实际破坏力的“火球”出来来表现爆炸场景,而实际生活中真正有杀伤力的,能把汽车炸成碎片的爆炸,只会有大量的灰,不会有什么巨大的火红的火球!

于是,从托尔金自创精灵语这点其实就可以发现,这老头儿弄这么一个书出来,那真是为了自己爽的,不是为了别人看的爽的!同时,他的这本书写的时候,各种晦涩无比——比如说,为了表现书中的那种类似中世纪的风采。这老头儿多少对白和词语用的都是中古英语的语法和词汇!像是现代英文早不用的英语第二人称“你”——“thou”,甚至以及“be-e”来表示完成时的日耳曼语式的英语语法却是真让贾鸿渐读的头疼!更不用说,这托尔金为了表现古典风,那还自己创作了n多古风的诗歌啥的……

这给贾鸿渐的赶脚是啥呢?那就相当于是说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6年了,好不容易中文说利索了,能看报纸看电视了,结果他娘的看了一本《三国演义》,然后看着那些古典白话文不说,还要看动不动就来个“有诗为证……”这绝对对外国人看书的积极性那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虽然可能中国人看《三国演义》会很顺畅。但是不要以为外国人看原本的莎士比亚就会很顺畅!要知道英文和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按照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徐时仪先生的话说,从东汉以后基本上就已经开始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分离。在最早的时候,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书面语和口语是大体一致的。就像是后世的白话文和口语。虽然可能用词有差异,但是大体语法还是一样的。但是到了东汉,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把书面语给“回档”到了先秦两汉的时候,然后口语却在不停的发展!

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上千年的“高档”文字,那都是几乎没什么变化的,而民用的口语一直在变化,这就导致中国人如果要学文化,那就一定要看古文,就要学习几百上千年前的书面语文法!所以经过了基本教育之后,中国人看文言文问题不算太大,看明清的白话小说那更是简单了!

可是外国没有这种风潮!要知道他们的语言文字那可是绑在一起的,他们的文字并不表意,而是表音!于是当发音产生变化的时候,文字产生变化那就很正常了!按照欧美的学者进行研究对比发现,从1945年到1995年的50年间,英语词汇里面50%的词汇拼写都发生了改变!这才是50年啊!

那么,1998年的英国人,几乎看不懂1498年的英国作品,那简直就太正常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再看托尔金故意写的很有古风的小说,说不好听的,这真心是折磨!比让小学生看文言文小说还折磨的多!

虽然这么一个原着看起来很晦涩很没有阅读快感,有很多阅读障碍,但是这么一个奇幻风的开山作,变成了电影之后,却没有了那些晦涩,反而靠着外加的影视特效一下就扫遍全球!

如果说托尔金的《魔戒》可以这样,那为什么《西游记》不可以这样?如果说《三国》、《水浒》、《红楼》都太中国了,中国到了外国人没有一系列的历史知识,很难理解其中的美感。那么《西游记》这个类似架空的幻想文学,那不是很容易让外国人接受么?孙悟空这样一个猴子,跟各种稀奇古怪的妖怪对打,这要是做上了好莱坞顶级的特效,那怎么都不会太比《指环王》差吧?

而且更不用说的是,这《指环王》从传统的角度说,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冒险故事而已,但是《西游记》这往深里挖,不是不能挖掘出来各种映射!而这种映射那放到面前来,别说是外国人了,就连中国人搞不好都会惊讶万分——比如说这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为什么会三昧真火,而他爹牛魔王不会?为什么他娘铁扇公主常年独居,同时这铁扇公主用来养家糊口的火焰山和芭蕉扇,都是跟太上老君有关系呢?甚至,为什么孙悟空以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威力无比,但是取西经的时候怂货无比呢?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道家和佛家的一种宗教斗争在里面?是不是有一个势力范围竞争的问题?甚至,还有以前教孙悟空的那个师傅的问题——这师傅只教了孙猴儿72变就把它踢出山门了,那这师傅是不是要比孙猴儿厉害多了?可是为什么这师傅以后就没了音信了?江湖上为什么就没有了他的威名?

这背后的一切东西,那挖掘起来搞不好就是一个惊天大秘闻!当然了,贾鸿渐知道,这种挖掘呢,那就是跟语文老师赏析鲁迅先生的“两棵枣树”写的怎么好一样,都是一种后来的脑补,不一定真是人家作者就这么想的。但是问题是,贾鸿渐他不在乎作者怎么想啊!问题在于,这个年代本身就是一个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年代!什么叫解构主义?那就是把以前的“认知”都给拆开了,重新组合起来弄一个大家觉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就是要打破现有的秩序!而人民们对西游记的传统理解,这不就是一个秩序么?

就像是刮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一样,从这个年代开始,慢慢的到了21世纪,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果粉,且不说刮民党到底在抗战中有多少用处,但是实际上说,贾鸿渐碰到的课本上绝对没说只有土鳖党一家抗日,该提到刮民党的那都提到了。可是后世网上就是有不少小朋友,说刮民党的功绩都被土鳖党抹杀了,这一方面证明这个小朋友上历史课睡觉了,另外一方面也证明这个小朋友背后是有一种解构主义的倾向,有一种青春期时候希望挑战权威,希望破坏掉现有秩序,希望发现自己“力量”、“眼力”!从这个角度讲,把西游记再解读一下,把以前传统的革命式的那种“孙悟空代表无产阶级”的那种阶级斗争的体系给瓦解掉,变成一个更世俗的,这是不是更适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贾鸿渐觉得,这西游如果重新解读一下的话,那不说热卖,怎么也不会亏本!而这么一玩儿,那可是相当有意思啊!特别是如果有斯皮尔伯格帮忙的话,如果这老斯能够改编一下,说不得在国外市场也得大赚一笔?甚至还能推广中国文化这种软实力?让以后外国人一提日本能想起来火影忍者,一提中国起码能想起来西游记?

当然了,这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人家老斯觉得难度太大,实在不行,那也就算了,他贾鸿渐也不算亏了什么——反正这书写的太久了,早就没有版权了,所以要改变那真是一毛钱都不用给原作者的!

想到了这里,贾鸿渐那立刻就去全上沪的外文书店扫听,看看到底哪里有西游记的英文翻译版。结果发现这翻译版的还真不少,前前后后好几个版本,有什么蒂莫西-理查德的《圣僧天国之行》,还有什么海伦-海耶斯的《佛教徒的天路历程:西游记》,甚至还有阿瑟-韦理的《猴》,以及詹纳尔的《向西之旅》。

贾鸿渐为了看这几个版本到底那个好,最终不得不把几个版本都买了下来。用了两天的时间,对照着白话文的《西游记》重新看了一边之后,这贾鸿渐觉得,也就是《猴》和《向西之旅》比较好。不过这个《猴》里面大幅度的删节了内容,把很多诗歌什么的都删掉了,这样一来虽然总体上更适合外国人理解,但是剪切的还是有点太过火了。最终,贾鸿渐还是把《向西之旅》这本书推荐给了斯皮尔伯格以及罗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