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风骚重生传 > 第两千零三章 李福菊,还是?

风骚重生传 第两千零三章 李福菊,还是?

作者:橘子奏鸣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2:11 来源:笔趣阁

这个南周的报纸上面登了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这篇文章并不是对贾鸿渐的文章的一个正面讨论,而是一个对某个暂时跑到上沪来公干的德国老头儿的一个专访。这个德国老头儿呢,当然就不是施密特了,而是一个叫做魏伯乐的老头儿。

这个魏伯乐是谁呢?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资源利用委员会联合主席、罗马俱乐部成员、著名经济学著作《五倍级》作者、曾任德国国会议员、环境委员会主席、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雷恩(bren)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的院长、德国乌波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院的创始院长、欧洲环境政策研究院主任、联合国发展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德国卡瑟大学创始校长、德国埃森大学生物教授。

一个拥有这么多头衔的大专家,还是外国专家,在来上沪帮助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检讨以及安排森林覆盖、水土流失导致98大洪水等等问题方面的时候,这南周找到了老头儿,让老头谈了谈经济问题。

然后呢,就有了这么一个标题——“私有化,过犹不及”,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剧情提要”。

“1980年代以来,鼓吹私有化的时间已经够长了,现在是需要把钟摆摆过来一些的时候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关注什么,如果我们更注重穷人的利益,那么就不应该市场化并且私有化。如果我们关注创新,则市场化、私有化是更好的选择。”

“在1970年代。西方的政治权力格局大约是强政府-弱私人部门。30年之后,经过全球化和私有化的迅速发展,情况刚好反过来了,变成了弱政府-强私人部门。而在中国,目前似乎还停留在西方早先的情况。”

当一眼看到了这个三段的内容提要之后,说真的贾鸿渐当时一下就愣了!因为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上面来看的话,这篇文章明显的是在帮贾鸿渐说私有制并不完美啊!没错,贾鸿渐之前的那么一个文章,意思就是说私有制不是万能的,不是说烂企业私有制了能变好。好企业私有制了就能变更好。烂企业私有制了能变好。是因为可能会有更有能力的负责人来带领,而且负责人也会更加的负责人,并且更有主观能动性——毕竟是自己家的企业嘛,跟公家的企业不一样。但是很多好的企业呢。私有化了并不代表会更好。甚至官僚主义跟大锅饭也没啥关系。

这是贾鸿渐的看法。而这内容提要里面,那不是也说私有化不是万能法宝,说要关注穷人利益就不应该太市场化和私有化么?这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的话。还是在为公有制唱赞歌吧?诶?难道这一向跟大家反向思考的南周,这次居然站到了贾鸿渐这边,居然站到了中央一边来对抗各种公知以及砖家叫兽了?

看到了这边,贾鸿渐真的有点意外了!他赶忙就继续往下看,只见着下面是这么写得“1970年代初,由世界各国学者、政商精英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推出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持久的讨论。而如今,魏伯乐等三位教授正在编著的新书《私有化的局限》是罗马俱乐部对1980年代以来席卷世界的私有化风潮,作出的又一实证考察。

这本书第一次对全球范围的私有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勾勒出了全球化与自由化中的历史**件,通过各国、各主要行业50余例私有化案例的实证分析,对私有化的成败得失,做了比较客观的分析研究。”

嘶……这看起来好像真的是李福菊的在帮贾鸿渐说私有化不是万能的啊!什么叫李福菊?就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嘛!

接着呢,下面的采访里面,这德国老头儿那就开始说着跟贾鸿渐很合拍的话——“世界银行特别是英美国家认为,私有化和市场化比国家垄断要好,能有更高效率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谈的是公共产品的例子,比如公共教育、警察防卫系统、饮用水供应、电力等,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掌握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当然了,也可以加入一些私人成分。但是需要政府设计准入许可的门槛,然后具体的管理工作可以由私人公司来运营。因为当一个公共服务的产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话,那么基本上这个国家的公民都可以对政府提出各种要求,至于政府答应不答应,那就是要看提出要求的人数了。但是如果这个提供产品的是个私人公司,那么除非对方公司的股东也这么看,否则私人公司愿意怎么做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儿,消费者没权提出异议,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在法国和菲律宾等国供水系统私有化的案例中,私有化后在私营跨国公司控制之下,水价上升很快,并且供水部门的基础设施投入很不足。但在政府垄断的情况下,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要明显比市场更有效。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了一个例子———德国的房屋火灾保险。15年前这一块是由政府运营的,后来私有化了。尽管经济学家预测竞争机制的引入将压低市场价格,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出现了好几个私人公司相互竞争,并且这些公司都竞相派出更多代理人员来争夺客户,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来埋单,结果保险的价格上升了50%—70%。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政府比竞争性的私人部门更有效。”

嘿!擦!这德国老头儿那果然是李福菊啊有没有!这一个个的例子举得,绝对比贾鸿渐文章里面那种单纯的“说教”更加容易说服人啊!贾鸿渐还只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干说。而这老头儿呢,那真是要事实有事实,要数据有数据!这简直就是在给贾鸿渐助拳啊!简直就像是说贾鸿渐跟李德伟打假,这边贾鸿渐三两拳把李德伟给打摔倒之后,这李德伟刚刚爬起来,就直接被来“拉架”的南周一拳打晕了!

甚至这下面还有这样的话出来,那简直就是快宣布贾鸿渐胜利了——“1970年代时,西方市民社会组织更多地倾向于私人部门,反对公共部门,因为公共部门的权力过大;而现在情况变了。我们看到市民社会组织更倾向于政府。因为私人部门的权力太过强大了。整个政治权力结构需要一种新的平衡。

总之,市民社会空间的存在,总是要保护弱势,反对强权的。而中国目前政府的权力较强。私人部门较弱。我个人揣测那些为数不多的成长中的市民社会组织。比如ngo等,似乎是和私人部门的利益靠得更近,和私人部门一起成为制约政府特权的平衡力量。”

这话说的多好!那意思就是现在中国境内喊着私有化的那帮人。根本不是觉得私有化好,而是觉得中国政府太强势了,所以他们要抗衡政府——或者说的更露骨一点,就是他们要操纵舆论,然后从政府那边抢班夺权!这不就是对李德伟那帮子人扒皮见骨了么,这不就是帮着贾鸿渐冲锋陷阵,甚至把私有化不是灵丹妙药的话都理论化数据化了么?

可是呢,在前面的这些看起来好像是帮着贾鸿渐说话的段落过去了之后,很快贾鸿渐就发现了新的问题——这老头儿在说了一段私有化不好的问题之后,这又开始说私有化的好了!比如说下面的这一段——“1970年代,西方的政治权力格局大体是强政府—弱私人部门,现在情况刚好反过来了,而中国目前似乎还停留在西方当时的情形。由于我对中国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我想参考墨西哥例子来谈一谈。

墨西哥因为对电信部门的私有化而降低了电信服务的价格,消费者也比较满意。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个人觉得像是中国的电信部门,也不是不可以私有化。当然了,可能有很多电信的公共服务的层面,比如说人迹稀少的地区信号的问题,那么可以由政府建立一个准入机制,就是相当于发牌照或者说签合同。愿意每年拿出来多少钱按照政府规定来免费在人迹稀少的地方建立信号塔的私人企业,才可以进入中国的电信市场。这就是我之前说的,由政府规定规则,然后由具体的私人企业来负责运营。”

“中国的国有部门是否有效率我不了解,以我的观察看来,现在中国的公私力量对比还是有点失衡的,市面上的国有企业太多,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我觉得总体来说公私对比在一半对一半左右那就是相当平衡的一个阶段……虽然我个人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不太适合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但是我个人凭借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考察的经验来说,我觉得中国现在需要一场私有化运动来平衡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重量……”

嘶……贾鸿渐看到了这文章最后,那真是有点疑惑了!你说这南周登出来这文章到底是啥意思?他们到底是赞同贾鸿渐呢,还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呢?如果说是赞同贾鸿渐的话,但是那怎么会登出来老头儿最后的那些什么电信私有化的问题呢?要知道这年头中国最不可能私有化之一的就是电信部门——到了2012年中国的电信部门都没私有化呢,更是没有任何的私有公司进入这个领域!电信、移动、联通,这三家有哪家是私人的?

虽然说,按照中央的计划,这中国从今年年底开始是会开始一个私有化的潮流,但是中国需要私有化的这个事儿在德国老头儿嘴里说出来,还在南周上面登出来,配合着上面的电信私有化的建议,怎么都让贾鸿渐觉得,这南周亦敌亦友呢?这南周到底是啥意思?他们到底是赞同还是反对贾鸿渐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